父母吃苦受累就能教出好孩子?沒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再累也白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竟然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看了這個節目後,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家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這樣的危害該怎樣避免呢?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可以了。

父母就是再吃苦受累,如果缺少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那孩子長大後是很容易成為案例中的「啃老族」的。


獨立性指的是遇事有主見,有成就動機,不依賴他人就能獨立處理事情,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際工作的心理品質,它伴隨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感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以下總結了5個實用方法,供父母參考:

1、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從兩歲起,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收拾玩具等。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

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自助能力。

2、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

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獨立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3、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培養初步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成人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

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思考問題
,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

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

4、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需要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

對於幼兒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們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難的。

因此,家長的作用就是鼓勵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難,並對孩子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

5、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能力

大多數家庭十分重視「聽話」和「順從」,孰不知家長只注意了「聽話」卻忽略了孩子個性和獨立性的發展

家長總是不能意識到孩子已經具備自主選擇的能力,總是認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險,從而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不去考慮孩子在獨立做出決定和處理事情時的那一種寶貴的信心和熱情。

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

因此,建議家長應該多說這樣的一些話:「這由你決定」、「這是你的責任」、「不管你怎麼想,這由你選擇」。

而一旦孩子作出決定,你就必須使他意識到他要對他所做選擇的後果負責。


如果孩子從小就缺少獨立性,長大後是父母的不幸,更是孩子的不幸。

因此,想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父母就要學會放手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同意我的觀點,歡迎點讚;不同意,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學會這三招,讓孩子自己主動把事情做好!

很多家庭,每天為了讓孩子做好一點小事,都要經歷一番「雞飛狗跳」:「快點起床」、「快去洗臉、刷牙」、「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快點睡覺」……可孩子就是磨磨蹭蹭,甚至不聽;生氣的你威逼利誘之下...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別把您的孩子養成「乞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每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的父母、親人產生依賴,特別是現代的社會,很多小朋友可能和爺爺奶奶的時間要長些。我去幼兒...

早教育兒:父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獨立!

蒙台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獨立包括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一個孩子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獨立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挑戰

教育孩子要學會適時「放手」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成績、培養各種能夠「不輸在起跑線」的技能上面,而忽略了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導致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差,沒有責任心,無法獨立思考問題或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