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要注意,你該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歲的小煜開始上幼兒園了,最近,媽媽發現小煜的書包里多了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這些玩具並不是家裡的,媽媽心想:這些玩具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孩子跟別的小朋友借的,還是……於是,媽媽便問了小煜,小煜告訴媽媽:「這些玩具都是幼兒園的,我在學校沒有玩夠,所以帶回家來玩了。

」媽媽知道後,就教育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不應該把玩具帶回家來,本以為孩子說了就會聽,可是沒過幾天,媽媽又發現他書包里有別的玩具,媽媽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現在就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以後大了怎麼辦呢?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偷竊的習慣,其實,3歲左右的孩子經常拿別人的東西並不屬於真正的偷竊,只是他們的「占有欲」在作祟罷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他們對於自己和別人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認為「只要我喜歡那就是我的」。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能明白一些對錯,但對於自己行為的約束能力還是不夠強大,需要有人來及時引導。

所以,當孩子出現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這種行為時,父母不能放任不管,但是也要分析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真實的目的,不要讓孩子真的變成「壞孩子」。

當發現孩子有了不屬於他的新玩具或其他東西時,父母不要急於去「提審」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如果一開始就將孩子定位成犯了錯誤的人,父母都不願意相信他,孩子心理的壓力就會很大,甚至還有可能說謊。

另外,父母應該經常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必須要經過他人的同意之後才可以拿,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許可就自己拿就是不對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私自侵占。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後,父母不要用懲罰的方式去教訓他,其實在孩子的認知里,並沒有「偷竊」的概念,對於那些渴望父母關注的孩子,父母越是對他強烈管教,反而會讓「偷竊」成為他強烈的心理需求,使他變本加厲地「偷拿」別人的東西,而對於那些內心比較敏感的孩子,一旦給他貼上「小偷」的標籤,就很有可能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

另外,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之後,除了要讓他認清對錯、辨別是非以外,同樣也要教他如何去處理這件事。

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體驗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之後的感受,使孩子對「受害者」產生同情,並鼓勵孩子主動將物品歸還,這樣既能糾正孩子的行為,又能讓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的孩子做出這些錯誤的行為,有可能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對待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重視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自己,就不會繼續做出那些事了。

【本文由「育兒台」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米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確看待孩子偷東西

前段時間孩子由於偷了幾個西紅柿遭致菜農一頓打,還被綁在木棍上示眾的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發表意見,有的指責菜農「誰家孩子不淘氣,你那幾個柿子值幾個錢,這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傷害啊!」「...

孩子的「偷竊」並不是真正的偷竊

菲菲3歲了,最近,媽媽發現菲菲的書包里有一些漂亮的玩具,而那些玩具並不是家裡的。媽媽心想:這些玩具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從幼兒園帶回來的?還是和小朋友們借的,還是……於是,媽媽便問菲菲,菲菲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