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孩子說話~激發寶寶語言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幼兒的語言水平,直接影響幼兒思維的發展。

學齡前期的兒童,應在初步掌握口語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準確發音,大量豐富詞彙,初步掌握語法結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並初步掌握簡單的書面言語。

幼兒學習發音主要靠模仿。

父母要利用一切機會和孩子說話,說話時,用詞要規範、簡潔,發音要清晰準確,速度要放慢一些,以便孩子聽清和模仿。

孩子每學一個新的詞音後,都要及時讓他們重要練習。

引起孩子模仿發音的興趣,父母可如"小白兔,白又白","小公雞,嘰嘰嘰"等,也可以講一個故事,讓孩子學習故事中人,動物或其他發聲物發出的聲音。

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掌握的詞,應該是與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直接有關的詞,首先是名詞,然後是動詞,形容詞,數量值,連詞等。

多與孩子談話激發語言力

在教孩子掌握上述這些詞時,應要求孩子正確說出詞音,準確理解詞義,把詞正確運用到自己的言語中去。

這就需要家長多與孩子談話,生動地向他們介紹周圍的事情和活動的名稱。

同時利用上街、散步、遊戲時,不斷引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注意觀察,豐富他們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言語和觀察力。

如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如"最大的,最小的,高的,矮的"等等。

除了通過觀察豐富詞彙,還可通過生活和遊戲啟發孩子正確運用詞彙。

運用一些純言語性的遊戲,練習同義詞和反義詞。

如家長說"這是一朵美麗的花",孩子應說:"這是一朵好看的花"長的--短的","大的--小的"等等。

兒童在幼兒期,只限於透過言語向成人提出問題和要求,即成人問什麼,才知道回答什麼。

而到了學齡前期,心理發展才具備了發展言語表達能力的水平,也就是說,在成人不提問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向人說生活周圍發生的事情,即主動言語。

因此,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要從學齡前期開始培養和訓練。

家長和老師通過帶領兒童去郊遊,逛公園、動物園時,使兒童接觸新穎的自然景物,來刺激他們的主動言語及言語表達能力,回來後要求孩子把一天的見聞講給家裡人聽。

圖像式的言語訓練豐富想像力

在兒童講述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詞彙缺乏或講話不連貫言語的發展和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培養兒童最簡單的書面言語能力,同時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力。

此外,還可利用看圖說話,講故事,兒童畫,朗誦兒歌等形式進行言語的訓練。

由於這些文字形式是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還可以向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孩子各方面地知識,發展孩子想像、思維、記憶等認知過程,促進智力的發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促進兒童的口語發展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其語言能力更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3歲前,兒童與成人的言語交際,主要是對話語言,僅限於回答成人提出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