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經典親子溝通案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的父母說:「溝通有什麼難的,天天和孩子溝通。

」但有沒有想過和孩子溝通之後是否有一定效果呢?溝通也一門藝術,不是說隨便聊天就是溝通,溝通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互動,親子互動要領在於:人在,心在,孩子幾歲,你就幾歲!和孩子溝通時,是應該把自己和孩子擺在同樣的位置,還是高高在上呢?

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幾則親子溝通的案例。

【案例01】

學會「欣賞」孩子很重要!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

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

」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

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思考:當我們給予他人以尊重、理解和欣賞時,你就啟動了他人心靈的力量,賦予了他人自我修正的空間。

事情本無對與錯,你用積極的思維去欣賞他人時,你就在所有的經歷中在彼此心中種植了美好的記憶!

【案例02】

媽媽們,別做孩子的監工

一家長說:孩子五年級,今天要期末考試了,昨天晚上,讓她把重點複習一下,早點睡,結果進去一看,又在看什么兒童文學,我的情緒一下就上來了,照著她的手臂就抽了了好幾下。

對她說:「你已經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

今早她還對我氣鼓鼓的,正確的我應該怎麼處理呢?

我感受到媽媽真的很在乎孩子的考試,所以看到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期待覆習功課就會很生氣,導致說出了那樣一句話,那句話真的像是咒語,絕不可經常帶出口。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感覺到的是媽媽不再信任我了,既然你都不相信我,那以後我也沒必要去獲取你的信任。

而孩子早上還氣鼓鼓的,說明已經影響了她去考試的心情。

如果我是這位家長,我想像著這個情形,我會去做些什麼呢?和所有媽媽一樣,我會去關心TA,可能我會這樣去表達:寶貝,明天要期末考試了,今晚有什麼計劃?」那麼引發TA的是去思考而不是要求。

當我進去看到TA在看兒童文學,說實話,我會很欣賞孩子的心態,因為我就是一個以前一要考試就很緊張的人,所以非常羨慕那些不緊張的同學。

孩子還能坦然地看兒童文學,說明TA並沒有把考試太當一回事,其實從長遠來看,有這樣的心態是一件好事。

那我或許會說上一句:寶貝,媽媽真的很欣賞你的心態啊,明天要考試了,還能靜下心來看兒童文學,媽媽以前就做不到,緊張的很。

我說這番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完全沒有任何別的想法,不是嘲諷也沒有帶任何其他目的。

那孩子可能會有什麼反應:或許會告訴媽媽,媽媽我都複習很好了,想放鬆一下啊。

或許會很高興地和媽媽探討這本書的樂趣等等。

或許還會和媽媽開玩笑,原來媽媽以前是這樣怕考試哈。

我堅持地認為,媽媽們如果能夠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孩子可以在你面前沒有任何顧忌,暢所欲言,所有的心思都會找你訴說,這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一個內在被滋養著的孩子,一個有自信樂觀的孩子,TA的爆發力是很強的。

孩子在學校里本來每天都是緊張兮兮的,回到家父母還以一種高姿態去要求,不斷地去講道理,要好好學習,體會不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思,那麼孩子真的倍感壓抑,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越來越不能在你面前表露出真實的自己,TA的心門向你關閉。

這註定是讓父母心酸而又感到失敗的。

【經典案例03】

媽媽們,你有無意識地傷害孩子呢?

一個媽媽和我聊到一個問題,周末晚上孩子上網玩遊戲,媽媽問她什麼時候睡,孩子說要等到「殺死」一個怪物,大概需要十分鐘。

平時女兒都要和媽媽一起睡,非要媽媽等她不可,結果半小時過去了,孩子還沒有關電腦,理由是那個東西還沒有死。

媽媽已經很累也很睏了,很生氣,對女兒凶了幾句,然後自己去睡覺了,可睡不著。

過了一會兒,女兒也來睡了,側著身子,沒有像往常那樣和媽媽親,媽媽覺得孩子還是有情緒。

在媽媽的信念里,孩子帶著情緒睡覺是不好的,於是爬起來對女兒說:你起來,我問你,剛才你知道錯了嗎?女兒沒有吭聲,說要睡覺,不願意起來,媽媽不甘心,繼續拽著女兒,要她起來。

女兒實在忍不住了,爬起來,雙手作揖的姿勢,對著媽媽說:好了,饒了我吧,我錯了,不行嗎?媽媽看到這樣情形更加生氣了。

這明顯不是誠心認錯啊,於是衝突更加激烈,最後動起手來,關係陷入僵局。

媽媽對我說了一句,我看到女兒就想揍她。

這句話真讓我心頭一緊。

在這個案例當中,我們看到媽媽對孩子多玩一下電腦非常不接納,覺得孩子沒有遵守承諾,事實上,孩子已經表達了只是想殺死那個怪物,估計是10分鐘,也沒想到花了那麼久的時間。

媽媽體會不到殺死怪物帶來的那種成就感是很讓人興奮的。

如果我們多了解現在是個信息化的時代,在現在玩伴並不多的家庭環境,孩子喜歡網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也許就沒有這麼大的情緒。

而媽媽又有一個信念:帶著情緒睡覺是不好的。

所以就想把躺下的女兒拽起來,卻沒有意識到,這只是媽媽的一個固有思維模式。

孩子情緒是流動的,TA上個片刻是哭,下個片刻就笑了,沒有大人想像的那麼複雜,結果就是在自以為的想法當中付諸於行動,沒有考慮是否尊重了孩子,是否給孩子帶來了很大傷害。

因為如果習慣被迫向父母道歉的孩子慢慢就會失去自己的力量,或者慢慢處於一種低價值感和罪惡感,這種感覺是足以影響到成年。

我們一起看看如果換一種方式呢,媽媽看到女兒在玩遊戲,心想周末多玩一下也沒事,於是告訴她:女兒,媽媽今天很累了,媽媽先去睡覺了啊,如果女兒不肯,媽媽再次去表達:媽媽需要好好休息,媽媽沒休息好,也容易發脾氣,白天做事也沒勁。

(這是後來了解到媽媽的需求)。

孩子在了解媽媽的想法後,一定能理解媽媽,也會爽快的答應。

再等到女兒去睡覺的時候,你問一句:怪物殺死了沒?說不定她興奮地說:媽媽我終於殺死了那個怪物,於是帶著成就感很快進入了夢鄉。

當媽媽很能理解孩子,孩子也會體諒父母,這是一定的,親子導師說:不只是父母愛孩子,孩子也非常愛自己的父母,甚至願意為自己的父母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經典案例04】

與孩子相處:您會「聽」和「說」嗎?

英國一個著名的明星,美女英格麗.褒曼,又一次跟邱吉爾還有蕭伯納一起參加一個晚宴,因為她是非常著名的電影明星,而且非常漂亮,就被安排在兩位英國最有智慧的兩個男人中間,左邊坐著邱吉爾,右邊坐著蕭伯納,然後第二天媒體採訪她,詢問這位大美女他們最感興趣的問題:請問你昨天,跟英國最有智慧的兩個男人坐在一起,你的感覺如何?他們兩個人比較起來,誰更有智慧一點?英格麗.褒曼的回答也很有智慧,她說:邱吉爾跟我聊天的時候,讓我覺得他真的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男人。

當我跟蕭伯納聊天的時候,他讓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女人。

所以邱吉爾的智慧在於說,蕭伯納的智慧在於聽。

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如何聽,孩子才願意說。

說,指的是分享,而不是命令,指責,批評,教導等權威方式,而是在無問題區,透過分享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你對人事物的一些看法,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選擇權在於孩子,並且父母要允許孩子自己去經驗,探索,然後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觀。

說不是只用嘴,更重要的是用心,陪伴,關懷,尊重,當父母具備了這些品質,就會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隔閡,孩子會敞開心扉吸收父母的這種品質,並且會真心的崇拜,敬仰和尊重父母。

聽,不只是聽到對方講的話,一個有能力聽的人,除了聽到對方講的話,還要能聽到對方沒有講的話。

聽,不只是用耳朵,更重要的也是要用心,用心感知,覺察,聽她聲音的變化,看著對方臉上的表情,細微的變化,肢體的語言,感知情緒的變化,然後認可,接納,鼓勵,支持,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懂自己的,就會像英格麗.褒曼一樣跟你說的更多,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

當父母具備了這兩種品質,此時你在孩子心中的影響力才會是最大化,才會是建設性的。

然後很多的困擾,麻煩等孩子不被接納的行為,就不會產生,同時父母的接納度也會跟著提升。

這個時候和諧的親子關係就會建立。

不僅是親子關係需要父母具備這兩種能力,所有的人際關係都需要,具備了說和聽這兩種溝通的能力,在夫妻關係里,夫妻關係的品質會得到升華,老公會因老婆理解自己而更愛老婆,老婆會因老公愛自己而跟理解老公。

然後家和萬事興!

預祝大家早日成為孩子心目中的邱吉爾和蕭伯納!

【經典案例05】

你為什麼不能接受孩子「哭」?

昨晚沙龍上一個爸爸說最怕的事情就是兒子哭,看到兒子哭心裡就火了。

比如說本來約定周末一起去看電影,結果刮颱風,下暴雨,根本無法出門,兒子就大聲哭了起來,並且說一些氣人的話:壞爸爸,說好了去又不去,騙人,騙人……結果爸爸也非常生氣,和孩子陷入了僵局。

想想這個問題,我在想如果爸爸冒著大雨帶孩子去看電影,這給孩子的人生帶來一份多麼難忘的體驗,這種情景也許一輩子都難以忘記,而且一定會為爸爸所做的感動。

當然如果爸爸真不想去,那麼孩子在情緒高漲的時候,聽不進去任何話語的時候,爸爸能做的其實只需要陪伴,孩子平時呆在學校沒有什麼娛樂,好不容易想在周末看一場電影,結果泡湯,那種難過的心情大人無法體會。

讓孩子完全釋放掉情緒之後,爸爸可以再去聆聽:今天沒看成電影,你真的特別失落。

孩子釋放掉情緒又被爸爸聆聽和理解了,自然會慢慢平息下來。

爸爸說他實在沒有辦法接受男孩子哭鬧,我說你小時候哭鬧的時候一定沒有被父母接納過,這個爸爸突然很大聲地說:是這樣子。

「在我小時候,父母經常說男子漢不能哭,有一次印象特別深刻,我和姐姐在玩的時候,姐姐指著一塊剛烤好的餅要我去拿,結果我一拿,手指被燙的要命,紅通通的,我跑進房裡大聲哭,媽媽過來了反而責備我,說我自己不小心還好意思哭,當時極其委屈。

」正因為我們所受的教育中哭是不被允許和接納的,所以現在我們才無法去面對孩子的哭鬧。

父母只能去成長自己,正確認識和了解情緒。

親子導師說:孩子的情緒是純粹的情緒,沒有好壞對錯,只是當下的,真實的,流動的。

當我們成長了自己,那麼以往的一代代教育模式就不會複製下去,而是給家族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新的活力。

【經典案例06】

父母們請謹慎使用權威

「你給我報那麼多輔導班,你厚顏無恥,說是為我好,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氣沖沖的對著媽媽說。

這位家長說體會到當家長的悲哀和失敗越來越難溝通談不上感恩簡直就是仇人一樣這是養了一隻狼嗎??

「我怕不管,他會放縱、學壞、不學習了、沒規矩了......,孩子參加輔導班後成績也確實提高了。

為什麼還這樣對我?」

孩子在抵抗無效,如果屈從於父母的威脅,的確也體會到了努力後的成就感和喜悅。

這只是表面上的喜悅,而把委屈和憤怒轉移了。

這個「努力」,並不是由孩子的「自我」來完成的,所以成功的喜悅也是不完全的,但所同時帶來的委屈和憤怒卻沒有辦法轉移到別處去的,它們會一直存在,直到把它解決掉。

他的開心是因為他終於做到了媽媽要他做的事情,他如果有「成就感」,那是因為他「成功地滿足了媽媽的要求」。

這是很可悲的。

他一生是他自己的,不是媽媽的。

親子導師說:一個孩子為了可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愛,我們開始成為了「某個人」,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因此就在「becoming」里輪迴!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被重視,我們對自己本性中的

獨一無二」視而不見,卻全力去追尋因比較而獲的「No.1第一」。

為了逃避內在的低價值感和空虛感,我們要成為一個在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因失去存在的價值感,內在深處沒有安全感,因此就用金錢、權利來讓自己變得看起來安全!

安全感和滿足感都是外在無法給予和替代的!生命中所有的品質,只有在內在喚醒存在的價值感進入本質時,即會自然呈現!

顯而易見的,對孩子的一生來說,媽媽逼迫孩子的方式最終會使孩子失去了自己。

【經典案例07】

為孩子創造真正愛的氛圍

一次沙龍的時候,一個家長的分享讓我很驚訝,「我買了寶貝喜歡的東西,就會問她,媽媽給你買禮物了,你可以做些什麼呢,孩子回答:那我就背唐詩給媽媽聽。

」媽媽聽了很高興。

「不過現在孩子沒有獎勵就不會去做事情了。

」這位媽媽也一臉的無奈。

當聽到這樣的案例,我感覺內心有些替這個媽媽著急,「為什麼你給寶貝買禮物了,就要求她要去做些什麼呢?這樣的話你孩子從內心深處一定很難感受你對她的愛。

至於孩子要有獎勵才去做,那就是你平時這樣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啊!」「可是,她要我買東西給她啊?」那我就更納悶了:「孩子有需求是很正常的啊,如果你覺得買的這個東西並不過分,為什麼不買給她呢?假設你給你的一個知心朋友買了一份禮物,你會對她說:我給你買禮物了,你給我什麼呢?相信你不會這麼做吧?」這位媽媽無語了。

長期這樣下去,孩子一定會感受到:我要得到媽媽的愛,我就要去做些什麼。

內在的不安全感和缺乏感及低價值感估計要影響到成年了。

我很欣賞有一位家長的做法:孩子考了一百分,很開心的告訴媽媽,然後問媽媽,我這次考得好,你可不可以帶我去迪士尼玩呀。

媽媽回答:你考了一百分,媽媽也很開心,不過不管你有沒有考一百分,媽媽都會帶你去的,媽媽帶你去不是因為你考了一百分,是媽媽愛你,媽媽也喜歡和你一起出去玩。

親子導師經常說:真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我愛你,是因為你就是你,我不會因為我付出了我的愛,就期待你變成我想要的樣子,這不是真正的愛,是帶有操控的愛,是有目的性的愛。

讓我們放下期待,放下要求,創造真正愛的氛圍!

【經典案例08】

學會聆聽孩子

你會聆聽你的孩子嗎?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敏銳的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嗎?平時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你是說的多,還是聽的多?

積極聆聽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它能夠幫助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理清思路,協助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然不僅僅運用於和孩子的溝通。

積極聆聽的理論部分很簡單,課程中會有大量實操練習,因為真正去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溝通的固有模式已有幾十年,一下改變說話的方式需要勇氣和下定決心。

如何掌握積極聆聽?首先作為父母的我們,當孩子有困惑有苦惱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能夠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是前提,深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經歷種種挑戰,這是必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要去做,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有了這樣的心態,我們才會接納,不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很焦慮,很著急,只想去給到他建議,方法,教導......根本無法聆聽到孩子內在的聲音,甚至有的家長自己變得很有情緒了,只會去批評和指責,本來沒有多大問題都成大問題了。

今天一個媽媽和分享:「晚上周二下午去接兒子,兒子的班主任看到我,說我兒子最近進步挺大的,英語課認真了很多,能聽課了,也能積極回答。

我和兒子都挺高興的,去了圖書館出來,碰到了數學老師,數學老師一看到,那臉色的表情我都沒辦法形容,我知道肯定又要告狀了,她說你家孩子呀,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呀,你說你上課又不聽,作業又不寫。

我說剛才英語老師還表揚來著,怎麼數學課又不聽了,老師馬上說,什麼呀,從來就沒聽過,作業怎麼都不肯寫,我捻他出去也沒用。

你們家長趕快想辦法呀。

兒子都快哭了,轉過臉在抹眼淚。

睡覺的時候,講完故事了,我問兒子今天老師說你,你什麼感受,兒子想都不想,說我真想殺了數學老師。

「我當時很震驚,老師那麼說他兩句,他就說想殺了老師,你說是我小題大做了,還是這是他的真實想法呀,要是真實想法那就太可怕了,現在還小,要是上初中,還真是指不定就干出這種事來。

其實,孩子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需要有一個安全的地方發泄出自己的情緒,老師的話語已經深深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內在壓抑了憤怒,如果作為父母,我們不懂得同理他,不懂得聆聽他,那麼他的無助,他的恐懼,他的不安全感真的有一天會爆發出來不可收拾。

【經典案例09】

父母如何與孩子同頻

很多父母會訴苦說孩子調皮,不聽話,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越來越搞不懂孩子,越來越難和孩子溝通,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把自己擺在「父母」這個居高臨下的角色,沒有了解到每個孩子年齡階段的特點,孩子和你沒有共同語言,自然就不願意對你完全敞開心扉,我們經常說:同頻才能共振嘛。

哪怕是小寶寶,也是希望和有意思的有樂趣的有活力的爸爸媽媽一起玩呢。

了解一些早教的媽媽都知道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多多爬行對寶寶有很多好處,有幾個和我寶寶差不多大的媽媽對我說寶寶不樂意爬。

我告訴他們,你們自己平時多和寶寶一起練習,寶寶不就模仿了嗎?我寶寶八個月的時候也還沒有爬的跡象,通常是趴在那小手就不知道往前用力了,這時候我就在他旁邊慢慢地施展動作給她看,經常在床上丟一個玩具,然後自己慢慢地爬過去,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就自己爬的很利索了。

一天我們一家人遊戲,笑得我都肚子疼。

小瓜瓜奶奶把瓜瓜推車放在客廳中間,小瓜瓜爸爸圍繞推車爬,小瓜瓜在後面跟著爬,小瓜瓜爸爸時不時回頭看看,寶貝,快跟上哦,小瓜瓜屁顛屁顛地哦哦地跟著,我在小瓜瓜後面負責安全問題,奶奶在旁邊喊加油,小瓜瓜爬得越起勁,那追趕爸爸的架勢讓爸爸都氣喘吁吁了。

小瓜瓜看到爸爸的表情,哈哈大笑起來!小瓜瓜喜歡扔東西,我就和他一起扔,有時候扔到沙發底下去了,自己就去尋找,小傢伙也把腦袋彎下來去找,然後看到媽媽找到了,高興的很,大概知道了東西是可以再找回來的。

我在小瓜瓜六個月的時候就給他買了一套布書,那時奶奶說這麼小買著幹嘛,其實我也不是讓他學習,就是買來玩的,床上,沙發上隨便放著兩本,他一看到有顏色的東西,就拿來翻翻。

現在每天晚上快到睡覺的時候,瓜瓜爸爸就指著裡面圖畫朗讀給瓜瓜聽,這件事交給瓜瓜爸爸,因為他普通話比我好。

瓜瓜可是一聲不吭地專注地聽著看著。

可能有家長問:有必要嗎?其實在我看來,學習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加入了我們的期待就變成了一個嚴肅的頭疼的問題。

沒有帶任何目的而且寶寶也喜歡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可以呢?

小寶貝很喜歡小狗狗,每次看到都興高采烈地哦哦很久,有次我看到了,但寶寶沒有注意到,於是我用手招呼那隻狗狗,也說著:哦哦,快過來哦,寶寶馬上看到了,非常興奮,一隻手拍打著媽媽,一隻手也伸出小手招呼狗狗。

看到寶貝快樂的表情,我在想:和寶寶在一起,不僅僅是照顧他,而是心也和他在一起,這是多麼重要!

很多父母很注重孩子早教,也看到有些家長在寶寶幾個月的時候就把寶寶送到早教班通過各種方式開發寶寶大腦,這些舉動無疑是對寶寶很好,同時我認為這不是早教全部,早教更重要的內容是爸爸媽媽和寶貝在一起親子互動遊戲。

對於那些大了的孩子,如果爸爸媽媽不希望看到孩子課餘時間全部在電視電腦上,那就一定要注重多和孩子在一起互動!

在親子溝通中存在一些問題,也是很正常。

比較年齡差距大,很難換位思考,孩子也還小,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但這時候家長要耐心溝通,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孩子有被理解的感覺。

【經典案例10】

孩子為什麼報喜不報憂

一個7歲孩子的媽媽告訴我:孩子很少和自己溝通,即使溝通的時候,也是報喜不報憂。

「我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少,孩子現在和我的關係讓我很緊張,我怕她生氣發脾氣,哭鬧,鬧的嚴重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有事還動手打她,事後心裡特別的痛苦,自己心想從今天起不能跟孩子發脾氣了,但和孩子在一起時,遇到孩子頂嘴,寫作業磨磨蹭蹭,遇到困難就哭鬧,甚至在學校老師如果批評她,她回來會不開心,但又不跟我溝通。

」媽媽的這番話讓我感受到孩子報喜不報憂是很正常的,既然「憂」的事情會令到媽媽抓狂,媽媽會很緊張,忙著說教,講道理,甚至引發自己情緒波動,那為什麼要去告訴媽媽不愉快的事情呢?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對情緒有個正確的認識:純粹的情緒是沒有好壞對錯的。

什麼是純粹的情緒呢?這股情緒是當下的,真實的,流動的。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想去制止,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你怕哭,在兒時自己哭的時候沒有被允許和接納,對哭有負面的定義和負面的評價,認為哭是軟弱的,沒面子,孩子哭會煩躁,你被干擾了,你內在沒有能能力哭,自己內在悲傷的點沒有能力表達,孩子一哭就按到了情緒按鈕,我們有傷口,別人觸到這裡,就會有反應。

當我們正確認識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一種反應,是她釋放壓力的一種表現,那麼父母就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了。

而也清晰的知道這個時候是孩子處在問題區,如果父母去說教,講道理是毫無用處的,孩子聽不進去,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去聆聽他,同理到他的感受,讓他感受到媽媽是能理解我的,而當孩子的情緒釋放掉了,她也有能力找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位媽媽說昨天孩子說她班裡一個玩的很好的同學再也不和她玩了,孩子顯的很不開心,媽媽趕緊說那你可以和別的同學去玩啊,孩子就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當孩子說出她的心思的時候,她需要的是媽媽能理解到她現在的感受,而不是安慰她或者其他的建議。

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當你同學這樣對你說,你心裡肯定很難受(根據孩子語音面部表情判斷孩子的感受,或者是沮喪,或者是失落等等),這個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心是和她在一起的,她會願意繼續說下去,話夾子就打開了,即使說的不是很準確,孩子也會自己更正:其實也不是......,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和挑戰,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信任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用把解決問題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這個積極聆聽的技巧和方法在P.E.T.父母效能訓練的課程中會有好幾個小時專門的訓練。

當孩子處在問題區的時候被父母接納了,那麼孩子就會

慢慢懂得去疏導自己的情緒。

「自己的情緒真是控制不住,也許來源於我的原始家庭。

我小的時候就經常被媽媽打,自己總想學習好,新的學期開始好好學,但是那時不知怎樣學習,家長看的就是你的分數,差了就挨打,無論怎麼努力結果都是不好的,所以就放棄,考試的時候抄襲......」確實,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我們

對孩子的教育。

因為自己小時候經常被打,自己經常處在一種低價值感,長大成人後對 自己有很多不接納的地方,因此投射在孩子身上,對她也有很多不接納。

媽媽還需要從愛自己,接納自己開始,這樣自己對孩子的接納度才會慢慢擴大。

媽媽問這個時候自我成長還來的及不?當然,任何時候都不晚,不管我們做了什麼,一切都是基於愛。

改變,從現在開始吧! 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快樂!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導師!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

有這個做為基礎,孩子的一生將會不同!!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是溺愛孩子還是無條件養育,你分得清嗎?

說到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難道就不管孩子讓他為所欲為嗎?當然要管,怎麼來管!無條件接納與溺愛的疆界到底在哪裡呢!有一個爸爸問我:「你們總說無條件接納,無條件接納,那孩子殺人放火你...

無條件接納孩子,你做到了嗎?

導讀:我們通常說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我們在生活中也在盡力去做,但是有時我們也會有疑惑,無條件接納是接受孩子的一切嗎?可是有時孩子的很多行為的確挺難接納的,那我們何去何從呢?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