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的孩子到底該怎麼帶?爸媽不用打罵,一招就管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 故事會上的「搗蛋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params:{"google_ad_client":["ca","pub","2923"+"1528"+"6638"+"5027"].join("-"),"google_ad_slot":"7278175363","google_ad_layout":"in-article","google_ad_format":"fluid","google_ad_channel":"9889961341"}});
這件事發生在我們新書《育兒基本》在一家書店的分享會上。
為了照顧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活動的寶貝們,主辦方特別安排了一位非常有經驗的「故事媽媽」現場給小朋友們講一會兒故事。
孩子們在會場最前面,圍成一小圈,開始津津有味地聽故事。
沒多一會兒,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他大聲接故事媽媽的每一句話茬,嘲笑每一個情節和場景「都是假的」,「騙人的」,反駁故事媽媽的講述,搶先「揭秘」每個小小懸疑,這樣持續了幾分鐘,我們心中漸漸有了些不詳的預感。
果然,接下去,他開始強行給大人舉起來的故事書翻頁,胡亂撥弄大人正在使用的講故事道具,被溫和地制止後,他又起來,圍著聽故事的孩子們轉圈,表情又嘲諷,又不屑。
現場的孩子,有的上了三四年級,也有兩三歲的小寶寶,大家都在認認真真地聽故事,特別友善地互動,只有這個孩子,從頭到尾,都表現出特別對抗、挑釁的的姿態。
02 / 學校里那些讓老師頭痛的孩子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會覺得,這有什麼,這麼大的男孩子,就是調皮、淘氣、活躍,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但這位寶貝的搗蛋,顯然已經超出了一般性調皮活躍的程度,表現出了一種故意的對抗和挑釁,而且完全無視現場的氛圍和規則——按照年齡,他應該已經上到了幼兒園大班,理解和配合這些,應該是毫不困難的。
這讓我們想起了兩個孩子(一個五年級、一個初二)有時會講到的班裡那些特別讓老師頭痛、傷腦筋的孩子的表現:
上課時不斷接老師話茬;打斷老師的講述,「我知道我知道」;上課時和邊上的同學聊天,讓老師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秩序;一位小男生在四年級時,甚至去掀班裡女孩的裙子,老師只好請來他的家長。
也有不少爸爸媽媽煩惱於自家寶貝的過於頑皮:大人說什麼,都大聲說「不」,搞亂東西,毀壞玩具,在外面玩不斷和小朋友爭搶,把別的孩子推到、弄哭,並且為這些惡作劇表現得非常得意。
他們似乎是以和大人做對為樂,搗起蛋來完全不知疲倦不懂收斂,而且,更糟糕的是,制止、批評、嚴厲呵斥甚至打罵,對他們都完全不管用。
03 / 調皮的孩子,都熟練地掌握博取關注的技巧
為什麼會這樣?
通常的說法是,他們被「慣壞了」,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他們不是被慣得更嬌氣、更柔弱,而是更具攻擊性、挑釁性。
心理學家們,通過對大量有此類表現的孩子的分析,得出了與「慣壞了」完全不同的結論:
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之所以堅持調皮搗蛋,很難改變,不是因為他們被關注得太多,而是被關注得太少,所以才習慣於用種種出格的舉動,去贏得別人的關注、顯示自己的存在和優越感。
奧地利著名的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著《自卑與超越》用一個小例子,形象地解釋了他們這麼做的動機:
如果在教室中,我找來一個梯子,爬上了黑板頂端並坐下來,那些人肯定會說:「阿德勒博士瘋了吧!」他們不知道我拿梯子的原因,也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爬上去坐在那個毫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如果他們知道其中的原因——「因為他有自卑感,所以才坐到了黑板上,只有他身材高大、能夠俯視全班學生的時候才有安全感」,就不再覺得我的舉動有多神經了。
為了達到目的,我找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別人明白了我的目的,自然就覺得我拿梯子、上梯子成了合情合理的事。
那些堅持調皮搗蛋的孩子,正是找到了這樣的技巧。
他們發現,在家裡和學校,各種各樣的出格行為,會獲得父母和老師格外的關注,這種關注,讓他們覺得被重視、有成就感——儘管這樣的特殊關注常常是以批評、制止、惱怒、無可奈等負面方式實現的,但是沒關係,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無論如何,你不得不注意到我,而且你還要在我身上投入更多的關注,以試圖解決我的問題,
所以,對於熟練掌握了這種技巧的孩子,大人按照常規方式所做的任何努力,都無法奏效,你會看到,越說「你怎麼這麼皮」、越批評、越制止,孩子會越調皮。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一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調皮是有聰明、好奇心,會對孩子的調皮行為大加鼓勵,無論孩子的調皮行為是否出格、是否損害他人利益或者破壞應該改遵守的規則。
這同樣是通過關注,給予了孩子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孩子自然更是不覺得他的調皮行為需要改變。
04 調皮的孩子到底該怎麼帶?
那麼,家有調皮搗蛋的淘氣包,爸爸媽媽到底該咋辦呢?
真心爸媽的建議是:在其他方面,給孩子足夠多的關注和肯定,同時,把注意力從孩子調皮搗蛋的行為上移開。
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比如遊戲、閱讀、學習上,得到了足夠多的關注和肯定,他就會獲得足夠多的成就感和優越感,追求卓越的動機,就會得到充分滿足,也就不再需要通過種種「出格」行為,引起大人的重視。
同時,爸爸媽媽停止對孩子調皮搗蛋行為批評、呵斥甚至打罵,或者不當的鼓勵,孩子就會發現,調皮搗蛋的行為,對於獲取關注、獲取成就感和優越感,是不奏效的,他也就會慢慢停止這種對自己無益的行為。
我們自己,就遇到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
一位媽媽,家有四歲的一對雙胞胎兄弟,讓媽媽奇怪的是,兄弟倆上同一家幼兒園,在同一個班,在幼兒園裡兩人會相親相愛,乖巧無比,老師帶他們毫不費勁,但是一回到家,孩子們就換了兩個人一樣,從吃飯穿衣到玩具遊戲,做什麼都不廳爭鬥,媽媽不得不時刻準備調停孩子們的戰火。
那位媽媽為此煩惱無比。
真心爸媽問她:「你在家裡,有沒有在兩個孩子之間做比較的言行?」那位媽媽回想了一下,「有,有時候倆人一起吃飯,我會說『你看哥哥/弟弟吃得多好?你得跟他學』」。
這就是了。
家有兩個孩子,孩子之間會天然的競爭,以贏得父母更多關注,雙胞胎兄弟,更是絕佳的競爭對手。
在幼兒園,老師要帶那麼多孩子,沒工夫在雙胞胎之間做比較,所以兄弟倆就沒有互相競爭的必要,而在家裡,他們發現,大人會在兩個人之間做比較,而且倆人爭鬥時,大人會更關注他們,所以自然地把每天爭鬥不休當成贏得更多大人注意力的手段了。
所以,家有調皮搗蛋的淘氣包的爸爸媽媽們,您對孩子的「管教」可能弄錯了方向,對孩子的調皮說得越多、管得越多,孩子很可能就會越調皮、越喜歡做出格舉動,換個方向試試看,充分關注孩子,但是放棄不停糾正他的淘氣行為,說不定一個月後,孩子就會有讓大人驚喜的變化。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歡迎轉發分享~
PS. (1)本文作者「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是一對父母,兩個男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評論、討論、提問,但請不要叫我們「小編」。
謝謝。
(2)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本文和文中圖片。
(3)歡迎轉發分享。
生完二胎後,如何妥善對待老大欺負老二?
很多爸爸媽媽剛開始要二胎的原因,是想給老大生個伴,以後等爸媽不在了,至少有個有血緣關係的弟弟或者妹妹陪著他。原本我們都想得很美好,老大和老二愉快地在一起玩耍,快樂地長大。如下圖:
父母在孩子性格形成初期不應該做的事
有看過迪士尼動畫《反轉腦朋友》的爸媽都知道,快樂、憂愁、恐懼等等都是上天賦予我們的情緒。小朋友哭時,爸媽不應只是一味跟他們說:「不要哭、不要哭!」,壓抑和否定他們的感受。爸媽可以輕輕擁抱、撫摸他...
爸爸媽媽你們稱職嗎?
經常能夠聽到我們的家長抱怨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很叛逆、很難管、難纏、真是讓人頭疼等等的話。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孩子生下來不是這樣子的,他們是很純潔的白紙,那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裡,在我們各位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