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謊?要檢討的可能是爸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撒謊,被認為是孩子品格的嚴重瑕疵。

遭遇孩子撒謊的爸爸媽媽,常常如臨大敵,焦慮萬分:「孩子要是養成撒謊的習慣,可怎麼辦?」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撒謊?爸爸媽媽如何避免孩子養成撒謊習慣?真心爸媽家有倆娃,有些觀念和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



1、把孩子的行為定性為「撒謊」要特別特別慎重

鑒於撒謊是比較嚴重的品格問題,我們的觀念是,把孩子的言行不一或者隱瞞事實的行為定義為撒謊,要特別特別慎重,尤其是對於還很小的孩子,或者大一些的孩子首次出現「撒謊」問題時。

近日有兩位網友問到孩子撒謊的問題,無獨有偶,兩個被爸爸媽媽憂慮「撒謊」怎麼辦的孩子,都才兩歲多一點點。

一個是把自己做的某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賴給爸爸,一個是晚上跟媽媽說上廁所,結果跑到客廳里去玩兒。

坦率地說,真心爸媽認為這兩件小事,都完全沒必要上升到「撒謊」的高度。

第一個孩子小時候,我們也曾特別緊張,擔心孩子學會撒謊,也在類似的小事上批評過孩子。

後來做父母的年頭多了,加上又有了第二個寶貝,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了解得更多些,發現兩三歲孩子,還沒建立起「欺騙」的概念,同樣,也還沒建立起「守信」的概念,他們出現言行不一、或者輕微的隱瞞事實的行為,通常不包含明確的、主觀上的「欺騙」意圖,只是模範大人的某種玩笑或者滿足自己的小小需求而已。

比如把自己做的小事賴給爸爸的情況,他們說某事不是我乾的、是爸爸媽媽或者阿姨乾的,常常只是隨口一說,而且經常是在模仿大人。

好些大人經常拿一件明明不是孩子做的事來逗孩子:「這是不是寶貝乾的啊?」或者明知道是孩子吃了某樣零食,還故意說:「是不是小貓/小狗把餅乾吃了啊?」大人老這麼逗孩子,孩子自然也很容易學會。

要想避免兩三歲的孩子把自己做的事賴給別人,大人注意別這麼逗孩子就行了,還不必要認為他是在故意撒謊,也沒有必要把孩子揪過來,就他「撒謊」嚴厲批評一頓。

再來說小寶貝跟媽媽說上廁所,結果去客廳玩兒的事。

那位媽媽認為孩子在「撒謊」、在「騙媽媽」,就此事批評了孩子,孩子很委屈,哭了半個多小時,後來見到爸爸,哭得更傷心。

我們覺得,這位媽媽,可能對於孩子撒謊問題過於緊張。

這麼小的孩子,她只是在媽媽不允許他去客廳玩兒時,想方設法找個藉口達到目的而已,要她意識到這是「騙媽媽」、真正學會「騙媽媽」,可能還需要好幾年。

在孩子意識中,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而且她也沒有預期會被批評,媽媽態度嚴厲,孩子自然會感到驚愕、傷心。

那麼,如果爸爸媽媽第一次發現大一點的孩子,比如一二年級小學生撒謊,該怎麼辦?我們的建議是,爸爸媽媽要意識到這是撒謊的苗頭,但批評孩子時,不要直接批評他「說謊」,而是就是論事,告訴他,有什麼事,要跟爸爸媽媽實話實說。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明白,「撒謊」是比較嚴重的事,而且涉及到品格問題,但他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時,可能並沒有成熟、周密的「預謀」,只是一時衝動,爸爸媽媽一下子把他的行為定性為「撒謊」,可能會讓孩子很害怕,既害怕爸爸媽媽降低對自己的評價,也害怕自己真的成為愛撒謊的「壞孩子」。

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我們建議爸爸媽媽儘量溫和委婉地處理,不要貿然嚴厲批評孩子「撒謊」。



2、真正的撒謊行為,往往和爸爸媽媽的「過度管束」相關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已經上小學的或者更大的孩子,頻繁撒謊,那麼確實需要重視,而且要想辦法糾正了。

但要糾正孩子撒謊,僅僅嚴厲批評是完全不夠的,爸爸媽媽會沮喪地發現,每次批評,孩子都保證改,但之後又頻繁再犯。

爸爸媽媽需要發現和消除孩子撒謊的誘因,失去誘因,孩子自然會慢慢改正。

真心爸媽認為,孩子撒謊的一個最主要的誘因,是爸爸媽媽的「過度管束」——對孩子管得太多、太嚴,總是告訴孩子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許做,或者孩子提一個要求爸爸媽媽不答應,又提一個要求,爸爸媽媽還是不答應,孩子又偏偏很想做,或者很想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那麼自然會想方設法,逃開父母的管制,而「撒謊」正是一個逃避管制的好辦法。

比如,有的孩子有手機,而爸爸媽媽又會時刻盯著孩子有沒有在玩手機,有沒有好好做作業,孩子就很可能想出一個辦法:裝著在作作業,實際上在玩手機。

我們的建議是:要麼不給孩子手機,要麼跟孩子約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但不會時刻去盯著孩子。

我們是採用後一個辦法,孩子們答應了爸爸媽媽,基本上都能做到,偶爾超時一點,我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把時間卡得特別嚴。

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起了這種默契,也會自然地約束自己,不再需要就「玩手機」和爸爸媽媽捉迷藏、打游擊了。

對於管束孩子,爸爸媽媽們大致採取兩種不同的原則:一種是,爸爸媽媽沒有命令禁止的事,孩子做了,都不算錯;另一種是,爸爸媽媽沒有明言許可的事,孩子做了,都是錯的。

很明顯,第二種原則,對孩子的管束,要嚴苛得多。

我們採取的是第一種原則,所以孩子的自由度很大,逃避父母管束的意願就很低,基本上很少有背著父母做什麼,或者說謊騙父母的情況出現。

為孩子撒謊煩惱的爸爸媽媽,不妨自檢一下,您採取的是不是第二種原則?孩子不被允許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如果孩子被管束過嚴、自由度很小,那麼他的言行觸碰管束「紅線」的時候,必然會很多,孩子逃避父母管束的意願就會很強烈,會經常言行不一、隱瞞事實、陽奉陰違,而且孩子越大,情況會越嚴重。

少數爸媽,可能會遭遇一種比言語上的撒謊更嚴重的情況——孩子背著父母,偷拿家裡的錢,而爸媽問時,孩子會堅稱自己沒拿。

這種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

真心爸媽認為,根源還是在於父母的過度管束,孩子想買個零食,大人不允許,想買個玩具,大人不答應,而孩子的願望又很強烈,那麼一旦有機會,孩子偷拿家裡的錢來滿足自己的願望的情況就很可能發生。

這種情況,在真心爸媽家兩個孩子身上從沒出現過。

甚至大兒上了初中,我們問他要不要開始帶些零花錢上學,都被拒絕了:「我自己不需要買東西啊」。

孩子對自己拿錢沒有一點慾望,是因為平時的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想買什麼零食,我們從不拒絕,想買什麼玩具,我們都爽快地滿足。



3、「過度獎懲」,也是孩子撒謊行為的重要誘因

除了「過度管束」,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度獎懲」,也是孩子撒謊行為的重要誘因。

有的家庭,會對孩子符合父母期待的行為給予「重獎」,有的獎勵,甚至大大超出孩子為獲得獎勵要付出的辛苦,是為「過度獎勵」。

比如特別重視孩子考試分數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說:「這次月考,考了多少多少分給你買變形金剛。

孩子一旦沒考到約定的分數,而又想得到獎勵,就可能在分數上跟爸媽撒謊。

獎勵跟孩子某個行為的結果關聯得越緊密,孩子越容易計較得失,獎品平時的易得性越低,孩子獲取獎勵的慾望越強,相應地,孩子通過某種超常規的手段謀取獎勵的衝動越大。

真心爸媽家也會對孩子有獎勵,但獲取獎勵的條件相對很寬鬆,孩子不需要特別努力,即可獲得,比如期中期末考試都是90分以上,這對孩子來說很容易;而且獎品也不會是孩子嚮往了很久都沒有得到的東西(事實上,孩子的需求我們都儘量滿足,他們基本沒有什麼東西獲取難度很大)。

所以我們家的獎勵,獎勵成績的成分很小,倒是獎勵孩子考試複習那麼辛苦的成分多些。

這樣,孩子即便考試成績不是非常理想,也會坦然面對,不會特別沮喪,更不會出現編個好成績來匯報的情況。

同「過度獎勵」相對的,是「過度懲罰」——孩子會受到懲罰的事情過多,或者懲罰的嚴厲程度,超出事情本身的嚴重程度。

有的家庭是懲罰的項目過多,孩子不聽話要懲罰、不好好做作業要懲罰、考試成績不好要懲罰、被老師投訴了要懲罰,總之,哪裡沒有做到讓爸爸媽媽滿意,都會用「懲罰」的方式來教育。

懲罰的項目越多,孩子逃避懲罰的衝動越大。

有的爸爸媽媽會奇怪,「我們對孩子要求很嚴格的,大小錯誤都會罰他,孩子怎麼還是養成了撒謊的習慣呢?」殊不知,名目繁多的懲罰理由,可能正是孩子養成撒謊習慣的重要誘因。

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罰出來的,不是發自內心地樂於遵守某種規則,再多的懲罰都沒用。

所以真心爸媽誠意勸告讀者諸君,對孩子,該批評的事要批評,但懲罰,要越少越好。

有的家庭是懲罰過於嚴厲,比如有什麼小錯誤,都要挨打,孩子不想挨打,那麼出什麼狀況時,就容易選擇撒謊。

有的懲罰,可能不是像體罰這麼嚴重,但是與孩子切身利益關係密切,孩子也容易選擇逃避懲罰。

比如孩子愛玩電腦,爸爸媽媽就抓住孩子的這個弱點,用「不許玩電腦」來懲罰他,有的孩子喜歡某種玩具,爸爸媽媽就經常威脅用「再不給他買」懲罰。

這些超出孩子樂於接受程度的懲罰,都很可能成為孩子撒謊的誘因。



4、孩子不需要撒謊,自然不會再撒謊

所以,對於孩子撒謊,真心爸媽給各位爸爸媽媽的建議是,除了不要把什麼事情都上綱上線,視為「撒謊」,還要自檢一下:自己對孩子有沒有管束過度、懲罰過度、獎勵過度。

孩子不是事事都被爸爸媽媽管得死死得,有自己一定的自由度,被誘發撒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孩子不會動輒得咎,不會一點點小事就遭受嚴重的懲罰,就不會非常害怕被爸爸媽媽發現錯誤,撒謊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孩子獲得獎勵的難度不高,不會因一點點小差錯就失去期待已久的獎勵,說謊話哄騙父母、巧取獎勵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總之,不被過度管束、過度懲罰、過度獎勵的孩子,沒有了撒謊的「需要」,自然不會再撒謊。

對於爸爸媽媽非常憂慮的撒謊問題,真心爸媽的觀點可能不那麼「合常規」,但苦惱於孩子撒謊,而且怎麼說服教育、怎麼批評、怎麼打罵都不管用的爸爸媽媽,不妨從消除孩子撒謊誘因的角度來試試看?

PS. (1)本文作者「真心爸媽」是一對父母,兩個男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十三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評論、討論、提問,但請不要叫我們「小編」。

謝謝。

(2)文中圖片是作者北大師弟潘險峰所繪,經許可使用。

(3)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和使用本文和文中圖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說謊,聰明的父母這樣應對

「爸爸,不是我吃的糖,可能是小老鼠偷吃的......」「媽媽,我真的把房間掃乾淨了,是小貓把它弄髒弄亂的!」......有時候寶寶的這些謊言,讓爸爸媽媽們哭笑不得。在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

孩子愛撒謊?父母須知9大點!錯過後悔一輩子

孩子愛撒謊?父母須知9大點!錯過後悔一輩子每個人在做孩子的階段都會撒謊,撒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的一個正常部分。在整個兒童時代,他們常常會探測父母的底線,撒謊就是其中的一個測試手段。所以,當你發現孩...

孩子愛撒謊,真實的原因您知道嗎?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是家長們可以容忍的,但是,孩子愛撒謊是家長最頭痛的事,生怕將來成了習慣,想改也改不了,其實孩子愛撒謊有的時候出於一些目的,小的時候孩子理不清自己的思緒,說的謊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