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Baby正在「初始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兒童哲學啟蒙微信公眾平台
你對孩子的認知
有多深,
孩子認知的延展,
就可能有多深。
那天晚上,四歲多的兒子上床睡覺前忽然問我:「爸爸,為什麼土豆、青菜這樣的植物沒有胡兒?蘋果、梨子這樣的水果有胡兒?」
遇到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很興奮。
我想了想,說:「因為它們的種子裡裝的信息不一樣。
這些一代一代傳遞下來的信息在控制它們的外形和裡面的結構。
我們把這些信息叫遺傳信息。
」兒子思考了一會兒又問我:「比如說我長得像爸爸媽媽,就是因為我的種子裡有爸爸媽媽的遺傳信息。
」……
這是一次我與孩子關於自然科學的有趣對話。
但是,對於從事兒童哲學的我來說,我更喜歡研究孩子們究竟是如何通過身邊習以為常的現象,經過分類、排序、歸納、總結,發現與探究宇宙奧秘的。
至少,兒子這個問題的背後,已經藏著他對自然界是如何建構起萬事萬物秩序的發現、驚奇、探索與思考——
為什麼會這樣?
這種秩序究竟從何而來?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終極話題,洞悉了它,將揭示生命與宇宙終極關係的奧秘。
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提出類似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之所以會有認知,都是自然界進化的選擇與結果,而非你我意志。
從生命進化的角度來看,進化本身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適應自然。
為了適應,你不得不好奇與進行探索,天性而已。
然而,與孩子相比,大多數成年人的認知似乎停止了「進化」,「天性」泯滅。
不想,「認知」一旦停止,「進化」自然停止或倒退。
這就是你與身邊這個「小哲學家」的差距。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發展從未停止——
他們是自然規律的忠實且不知疲倦的踐行者。
自然界為我們每一個人預設的這種「初始狀態」模式,就是為了使我們更好地適應未來。
一切圍繞「適應」展開。
從一個生命生存與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本能的狀態就是為了通過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檢驗、自我調整,與環境協調一致。
因為,你我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你與孩子的認知,從本質上上來講,都在試圖洞悉規律和秩序,為適應未來做準備。
只是,很多成年人已經無法企及生命的這一初始狀態——
當一個人的大腦已經「停止」建構秩序,而變得雜亂無章卻又「無力」改變時,他必然遠離這個世界的真相,包括曾今的孩子和現在的你——這就是我們的現實。
任何一種生命對環境的適應,永遠擺脫不了不斷獲取環境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這種能力孩子與生俱來,你根本不用擔心。
問題在於,你如何認識、了解和掌握「孩子的認識」?
換句話說,當你認識、了解了你自己的認識的來龍去脈,你也就洞悉了孩子的認識,更能走進和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更能與之共鳴。
在認識的發展規律面前,你與孩子都應當不斷前行。
事實上,一個人的發展歷程,便是對人類進化史的高度濃縮。
因為遺傳,人生來便潛藏著認知結構與發展邏輯的可能。
近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將這種認知發展的必經過程稱之為「定徑」。
孩子正處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他們的發展決定著未來的成年人。
正因如此,從現實教育意義上來講,你對孩子的認知有多深,孩子的認知就有可能延展多深。
這也是為何「兒童哲學啟蒙」為何會揪著爹媽不放的原因之一。
當然,因為孩子處於一個特殊發展時期,兒童的哲學與我們成年人所理解的而哲學有所不同,還未自成體系,但正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環境之下,孩子才更能自由的思考遐想。
而這時,你所需要做的便是關注、引導、鼓勵孩子繼續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維認知素養,以及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層級。
這對你的孩子來說,將是天賜禮物與你的智慧的結晶。
關聯閱讀請參閱:
《小朋友的道德,從何而來?》
《童年,是怎樣決定「兒童哲學」的?》
《信仰,兒童,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