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智慧一點,狠心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媽有沒有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把寶寶放在嬰兒車裡,只要媽媽在身邊,寶寶就會乖乖的玩,媽媽一旦起身離開,寶寶就會開始哭;全家人要去吃飯了,寶寶一個人躺著車裡會大聲尖叫,但只要把寶寶推到餐桌旁邊,讓他看著大家吃飯,他又開心了。

其實這就是寶寶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一般在寶寶一周歲之前比較常見,因為寶寶逐漸長大,能清楚地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是還停留在「母嬰共生階段」,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著媽媽了,所以會大聲哭鬧。

寶寶1歲以後三歲之前其分離焦慮的強度會達到頂峰,之後會慢慢地減弱。

一、寶寶有分離焦慮症屬於正常現象

小梅經營一家小禮品店,寶寶出生5個月後,迫於生意上的壓力,她把孩子放在奶奶家,自己專心看店,有時候經常要去外地進貨,調研。

但是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回去看寶寶,寶寶見到媽媽特別開心,可是一旦媽媽要離開了,寶寶就會大哭。

每一次分離,小梅看到寶寶哭心疼得不得了。

為了不讓寶寶哭,小梅就趁寶寶不注意偷偷溜走,有時候乾脆就不去看寶寶了。

然而寶寶快兩周歲的時候,小梅發現寶寶跟奶奶很親了,只要奶奶不在,寶寶會很不安,而她自己來來去去都不會引起寶寶的注意,像陌生人一樣。

小梅傷心極了,自己努力賺錢不就是為了寶寶有個更好的生活嗎,現在卻把寶寶推遠了!

有了自我意識的寶寶,非常害怕被丟棄,他們需要時刻感覺到父母的愛,這樣他才會感到安全,否則就會大哭大鬧。

像上訴的案例中的寶寶,只要媽媽多抽出時間陪陪寶寶,還可以補救寶寶跟媽媽之間的親密關係。

要不然等孩子心中「媽媽不愛我」的這顆種子,生根發芽了,他懂事之後還是會有這種觀念,到了叛逆期會專門跟父母對著幹。

二、媽媽要智慧一點,狠心一點

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媽媽要智慧一點,狠心一點,這樣才能緩解寶寶的焦慮感。

1、從小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

在大家庭長大的寶寶,日常接觸的人多,依戀的對象比較廣泛,不會認生所以分離焦慮較輕。

反之,在小家庭長大的孩子,每天只和爸爸媽媽或主要照顧者在一起,和外界接觸少,依戀對象少,與照顧者分離後難以找到其他依戀對象,分離焦慮的反應會很大。

所以媽媽平時可以經常帶寶寶去公園這些人群多的地方,認識別的小夥伴,也有利於孩子性格的發展。

2、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裡媽媽總是包辦一切,沒有適時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那麼等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所以媽媽從小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關鍵期訓練寶寶的生活技能。

例如當寶寶一歲左右,就要練習用勺子吃飯,擺脫奶瓶的依賴;2歲左右要開始學會獨立吃飯;2.5~3歲儘量會自己找便盆,獨立完成排尿和排便等。

孩子的生活可以自理了,那麼當他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會更容易適應,情緒波動就不會那麼大。

3、做好分離緩衝

萌萌是一位1歲半的女孩,媽媽每次出門的時候,都會提前跟她商量好「媽媽出去辦一件重要的事,你跟奶奶玩幾個小時,媽媽很快就回來了。

」「待會奶奶還會帶寶貝去花園餵小魚,寶寶很喜歡對嗎」媽媽這樣說的時候,奶奶就會適時地接過寶寶,一般情況下寶寶都可以接受。

案例中的媽媽跟寶寶說明了離開的時間、理由,讓寶寶心裡有譜,知道媽媽離開一段時間就會回來了。

另外,媽媽不在的時候,奶奶還會帶她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奶奶也愛寶寶,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相信媽媽。

有了這個過程來緩解寶寶的情感波動,從而減輕寶寶的心理動盪。

4、鞏固寶寶內心的安全感

有些寶寶平時不會一直要粘著媽媽,在媽媽離開時,只會稍微鬧一下,然後就自己去玩耍了。

這類寶寶的安全感建立的都比較好,寶寶對周圍的世界有信任感。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父母在孩子出生後要給予舒適的照料,除了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還要多和寶寶做遊戲,多鼓勵、誇獎寶寶。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寶寶比較樂觀,信任媽媽,信任周圍的人,有足夠強大的心理去面對分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纏著媽媽怎麼辦

一般寶寶在2~3歲時,特別喜歡纏著媽媽,這是因為當寶寶進入2歲後。就逐漸明白到,他與媽媽是分離的個體,為此,他會產生一種媽媽將會離他而去的恐懼感。當媽媽一離開他,寶寶會感到沒安全感而煩躁不安。...

別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明明是你安全感沒給夠

作者:親寶寶育兒,筱恬一甜甜兩歲未滿時,有陣子特別粘我。當時,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傢伙便會開啟粘媽模式,吃飯要媽媽坐在旁邊看,玩耍要媽媽一起參與,睡覺要媽媽抱著哄……事無巨細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