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明明是你安全感沒給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親寶寶育兒,筱恬

甜甜兩歲未滿時,有陣子特別粘我。

當時,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傢伙便會開啟粘媽模式,吃飯要媽媽坐在旁邊看,玩耍要媽媽一起參與,睡覺要媽媽抱著哄……事無巨細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其他人一概不要。

情況嚴重的時候,娃恨不得24小時讓我陪在她身邊,稍有一點脫離視線,就哭聲震天。

有時甚至是我上廁所那麼短短几分鐘時間,娃都不肯給我喘息的機會——她會嚎叫著使勁拍打廁所門,逼著我手忙腳亂草草完事。

面對這份爆棚的依賴,我真是既受用又無奈。

娃的專寵,一方面讓我這個老母親倍感欣慰——嗯,總算沒有白疼孩子;但另一方面,我也實在有些吃不消。

拿這事跟好幾個有娃的閨蜜吐槽,她們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對!一模一樣!我家也是!」

看來,這樣的小傢伙們還真不少,在如何處理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上,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有一個很著名的依戀理論,認為「嬰幼兒與父母親分離導致的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應,他們會將這種分離體驗為一種對他們快樂的根本性威脅。

該理論將依戀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前依戀期(0至6周)、依戀形成期(6周至6-8個月)、依戀明確期(6-8個月至18個月-2歲)、交互式合作期(18個月至2歲和以後)。

意思就是,6周之前的小嬰兒基本上不怕生,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媽媽(或主要照料人)的依戀會逐漸加深,並在兩歲之內達到分離焦慮的頂峰;

之後,隨著孩子認知能力與語言水平的提高,他們逐漸能夠理解分開與離別是怎麼回事,並且能夠承受父母短暫的離開,因此分離焦慮又逐漸降低,親子關係將變得更為穩固。

上述時間表放到每個寶寶身上可能會有個體差異,但普遍趨勢都是一樣的。

拿甜甜來說,她在半歲之前總是對我的離開絲毫不以為意,我當時一度以為這是個沒有分離焦慮的娃。

可漸漸的,甜甜變得越來越粘人,只要我在,就只認準我一個人;尤其是一歲半以後,文章開頭描述的情形是常態。

對此,我們應該明確一點: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從孩子脫離母體開始,整個成長的過程就是與父母的分離。

而克服由此伴隨而來的焦慮感,則是孩子走向獨立與成熟的第一步。

成長道路上很多的事情節點,媽媽重返職場、斷奶、孩子上幼兒園等,則猶如催化劑,若處理不當便會加劇孩子分離焦慮的產生。

心理學者李雪在她的著作《當我遇見一個人》里分享過一個斷奶的例子:

「還記得我給兒子斷奶的時候,奶奶和姥姥都跑來把我和兒子強行隔離。

才7個多月的兒子突然看不到媽媽了,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像他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而面對孩子平日裡的粘人,有些媽媽也會認為這是一種不獨立的表現,選擇用嚴厲責罵或刻意疏離的方式來應對。

上述這些做法絕非個別現象,看似高效決斷,實則冷酷無情,將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當一直以來依賴的懷抱與庇護忽然不復存在;當最最親愛的媽媽一下子消失不見。

當想享受媽媽的愛撫卻被生生拒絕,孩子受到的心理傷害該有多大,仿佛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他。

這,是何等殘忍無情!

安全感消失殆盡的孩子,又怎會不焦慮呢?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其實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試試看。

1.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分離焦慮的出現,其實是源自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而獲得安全感的關鍵,則是和諧的親子關係。

兒童心理學博士陳忻的一段話讓我特別贊同:

「安全感並不會因為一次分離就缺失,也不會因為某一段時間的相處就必定穩固不移,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在寶寶從小和父母的互動當中一點一滴形成的。

因此,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最重要的便是增強親子間的感情

只有被愛充分滋養的孩子,內心才會構建起自信的堡壘,才不會被暫時的分別擾亂心緒。

因為他們堅信,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他,永遠不會離開他。

正如馬伊琍前段時間那條獲萬人點讚的怒懟育兒專家的微博所言:

「那時候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啊、延遲滿足啊、挫折教育啊,現在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滿足依賴感、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真正獨立!」

說回文章開頭提到甜甜特別粘人的那段時間,事後我想了一下,才恍然發覺那其實也正是我上班特別忙碌的階段。

工作日早出晚歸,加班頻繁,每天與甜甜在一起的時間銳減。

陪伴的缺失,讓小傢伙覺察到了我對她的忽視與疏離,所以才在周末難得的共處中,拚命向我靠近,生怕我離開;並通過不斷的試探來反覆確認,我依舊愛她。

想到這裡,我的眼角濕潤了。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的話縈繞耳邊:「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2. 面對分離,巧用方法

有時候,當我們不得不面臨與孩子的分別時,妥善處理也能大大緩解他們的焦慮。

首先要做到的一點便是,跟孩子好好說明事情的原委,鄭重道別。

充滿儀式感的方式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千萬不要為了怕孩子哭鬧而選擇不辭而別。

這方面,《爸爸去哪兒5》里杜江的做法為我們家長做出了表率。

其中有一集,孩子們將暫時與爸爸們分開,去摘火龍果。

對此嗯哼大哭不已,非常抗拒。

面對嗯哼的分離焦慮,杜江沒有打罵也沒有直接離開,而是與兒子在房間裡進行了一場心平氣和的談話——

「爸爸的離開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與傷害。

「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是一個小小男子漢,爸爸期望你能成長。

既如實告知了將暫時離開的事實,也強調了這件事非常安全,安撫了嗯哼的緊張情緒。

最後又表明了對嗯哼的信任與期待。

整個過程溫柔卻滿是力量,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其次,充分運用遊戲力,能讓分離這件事變得輕鬆有趣起來。

在我們要去上班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鬧鐘,告訴他:「你會暫時跟媽媽分開,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時間很久的躲貓貓遊戲,當鬧鐘響起時,媽媽就會出現啦!」

在孩子要去幼兒園的時候,對孩子說:「媽媽其實一直都關注著你呢,只不過我跟老師有個約定,這是一個秘密行動,你看不見我。

同時,可以把老師發給家長的幼兒園照片或視頻給孩子看,讓他們覺得,哇,原來媽媽真的一直都在。

此外,主題類繪本也能來幫忙。

今年九月甜甜即將去幼兒園了,為了緩解她的焦慮,我給她買了幼兒園相關的一系列繪本,如《我愛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魔法親親》、《我不要上幼兒園》等等。

讓她通過閱讀的方式提前做好心理建設,了解與接受「上幼兒園」是怎麼一回事。

3. 穩定情緒,從家長自身做起

其實很多時候,不止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會有焦慮之情,並會將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更加焦慮。

記得產假結束即將重返職場前,我曾經焦慮不已。

擔心家人照顧不好甜甜、生怕我離開之後小傢伙哭鬧不止、也懷疑自己的身心狀態沒有調整到位。

最後的結果是,我回奶了。

不僅絲毫改變不了事情的發展,還影響了隨後好幾天孩子的口糧,得不償失。

因此,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是多麼重要。

內心溫和、堅定、從容、冷靜。

這是一股強大的能量,能化作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對調節孩子的心態起到積極的作用。

「別擔心,媽媽在呢」,還有什麼比這句話更安心的呢?

隨著孩子長大,分離焦慮會逐漸消失。

但是你可曾想過,成長不可逆,如此親密無間的時光,其實真的只有那麼短短几年。

因此,無論你是正享受著寶寶的依賴,還是被他的霸占折騰得苦不堪言,都好好珍惜吧。

因為,這都是專屬於你跟孩子獨一無二的寶貴回憶;因為,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你們家的寶寶也粘人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一區幼兒園就哭怎麼辦?

朋友們的孩子都陸續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每年的9月1日,朋友圈裡都是這類的報導。尤其是新入園的小朋友家長,必須要記錄孩子這人生中重要的時刻。可是重要時刻並不總是伴隨著歡聲笑語,有時見證的確實號啕大...

孩子3歲了,總喜歡「摸乳房」,該怎麼辦?

壹近日,看到一位寶媽在群里吐槽:「我家寶寶3歲了,自從斷奶以後就有愛「摸乳房」的習慣,這讓我很無奈。我跟他講道理,可孩子根本不當一回事。無奈之下,我打過,也罵過,結果他還生悶氣,覺得媽媽不愛他了...

寶寶很粘媽媽,誰都不要!

在某一個時刻,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寶寶突然變得十分粘人了,炒菜要抱著、吃飯要看著、有時候上廁所都要跟著,一看不到媽媽就開始嚎啕大哭,不管家裡人怎麼哄都沒用。只要看到媽媽,就會不斷往懷裡撲,孩子這是...

家有「粘人」寶寶怎麼辦?

本文導讀:朋友的兒子已經快兩歲了,還是特別黏媽媽,只要看到媽媽走開就哭鬧不止,誰也不找,除非說和其他人玩得久了,才肯讓人接觸。對此,朋友很苦惱,覺得兒子太缺乏獨立了,想要狠下心來鍛鍊他,所以上班...

如何讓分離變得輕鬆些

如何讓分離變得輕鬆些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文/冰靈凡是家有寶寶的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吧?媽媽去上班,每天早上都要上演一場驚天動地的母子分離大戲:孩子抱著媽媽大腿,死拽著衣服一角,大聲哭喊。媽媽...

寶寶粘人,家長頭疼

在育兒過程中,寶寶粘人是一件讓家長非常頭疼的事。很多家長,尤其是新手爸爸媽媽特別感覺不好應付,比如朋友小玲就是。小玲一直是大家公認的美女,然而女兒茜茜就在小玲還沒有準備好做媽媽的時候,就來了媽媽...

孩子纏著媽媽怎麼辦

一般寶寶在2~3歲時,特別喜歡纏著媽媽,這是因為當寶寶進入2歲後。就逐漸明白到,他與媽媽是分離的個體,為此,他會產生一種媽媽將會離他而去的恐懼感。當媽媽一離開他,寶寶會感到沒安全感而煩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