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生二寶的話,我一定不要後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文:周媽 」

看到很多超級媽媽的愛子「妙方」,羨慕之餘,也慚愧不已,我深知自己身為一個媽媽真有些失敗,實在是愛子「無方」,那就汲取一些經驗教訓,悔過自新,一來供後來者參考,二來留給女兒將來一份別樣的記憶。

寶貝女兒在我沒有任何準備下悄然來臨。

那時,我既沒有和過來人聊聊過有關事宜,也沒有翻過相關書籍,又趕上單位貫標和創優,工作忙忙碌碌,整天以電腦為伍,記得有次竟然加班到凌晨三點半(懷孕三個月吧,領導和同事也無人知曉,自己又不好意思說出口),買了三四本孕期及早教書,結果也是束之高閣。

孩子出生後,兼顧工作和照顧寶寶,心力不夠,無暇翻閱搜索科學育兒方法,心理上又依賴有婆婆這個過來人的幫著打理,餵養方面全以婆婆為主。

漸漸卻發現,不經意間錯失了(或者說沒有好好的抓住)最寶貴的0至3歲,我覺得:育兒路上,有一些方法不能忽視,有一些觀念必須堅持。

一、寶寶穿衣要比媽媽少一件。

孩子一生下來,凍一凍比捂著健康。

寶貝出生時正是數久寒冬,穿什麼衣服基本上隨婆婆安排。

她爺爺和爸爸都是怕冷型的,穿的總是比別人多。

爺爺怕凍著了孩子,總是讓奶奶給多穿點,說小孩子火氣小。

儘管合肥的冬天也不是很冷,而且家裡還有集體供暖,室內溫度也在20度以上。

可是寶貝還是里三層外三層的。

等到三個多月抱出去曬太陽時,大院裡小寶寶的媽媽都說我們家給穿得太多了。

大院裡有一個比寶貝大一個來月的寶寶,冬天在外面也就穿套保暖衣外套薄棉襖,可那孩子的小手總是熱乎乎的。

而周寶貝儘管穿得比她多了一倍多衣服,小手也是冰冰涼。

孩子衣服穿得多了,血液循環反而不利。

寶貝穿得多,易出汗,也容易感冒。

後來,我們意識到了。

從一歲的那個秋天開始,我們打算給寶貝減衣服,可是她已經不太適應穿少了——穿得跟我差不多了,天氣涼一些,小手就冰涼,流清鼻涕。

於是婆婆又給加衣服了,還振振有辭:「我家的寶寶剛出生時就穿多了,她體質不好,不適應冷空氣。

人家孩子是一生下來就給凍著,適應了。

」好吧,明知錯,也只有錯下去。

結果一到冬天,寶貝就好凍肚子。

孩子睡覺不蹬被子恐怕不正常。

要是從小就不怕凍的寶貝,稍微給他綁個厚點的衣服,就算是蹬了被子幾十分鐘也不礙事。

可周寶貝不行,當凡夜裡有蹬被子的,輕則幾天食慾不佳,重則喉嚨發炎發燒、咳嗽。

經常性這樣,體質又如何能好得起來?

二、讓寶寶自己動手吃飯,哪怕你就拿著個抹布跟後清理現場。

周寶貝吃飯一直是我最頭痛的問題,至今為止在家吃飯是每餐必喂,每餐必看電視,每餐必吃上四十分鐘以上,最高記錄是一碗飯吃了兩小時。

而我跟她之間的不和諧也是由此而生。

我乾媽有兩個孫女,一是兒子家的,打小也就是餵著,長得又瘦又弱,一直餵到小學。

二是女兒家的,女婿因為親身感受到哥哥家女兒吃飯問題的嚴重性,自孩子吃飯時就嚴禁家人喂,引導孩子自己吃。

那時候我住他們家,看得多的場景是:周末,一家兩孩子,乾媽捧著個碗跟著大孫女跑著餵啊喂,那小的自己捧著碗又跟著她們後,一勺一勺的送進嘴裡,雖然也「種」了一地的飯粒。

乍見時,我頗感奇怪:「乾媽,你怎麼餵大的,卻不餵的?妍(乾媽的小孫女)撒得到處都是。

乾媽授以心經:「小的不讓餵。

這是個經驗,將來等到你做媽媽了,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吃,哪怕他吃一半撒一半,也比餵著強,大人省事,孩子吃得也多。

我留心一觀察,還真是,小的長得又高又壯的,胖乎乎的小臉蛋,十分招人喜愛。

周寶貝一歲多,到了空間敏感期,她自己要著拿勺子吃飯。

我就把乾媽的話和她家的例子說於婆婆,結果婆婆卻說:「孩子大了自然會自己吃,你任她吃,她撒了一地,又吃不到什麼,你還得跟她後面收拾個半天。

哪有大人三下兩下就餵完了的好。

因為是住在一起,平時我上班,多是婆婆餵飯的。

算了,不吵吧。

可能因為寶寶食慾不好時,婆婆為了讓她多吃一點,又給她看動畫片餵飯了。

慢慢的周寶貝吃飯的問題就形成了。

結果一家人都不想給她餵飯,這艱巨的任務責無旁貸的落到我的頭上。

我那個氣呀。

關於寶寶吃飯習慣的養成,我忍不住再多說一點。

1、條件再不好也要買個嬰兒餐桌,吃飯的時候拉到大人桌邊,不吃完不下來。

2、如果寶寶不想吃,哪怕不喂,也不要開電視餵。

三、說啥也別嚇唬寶寶。

周寶貝上幼兒園前,晚上睡得比較晚,一般都要到晚上十一點吧,也不知道是我還是婆婆先開的頭,晚上她玩得很興奮,一家人都要睡覺了,她卻毫無睡意,我們就說:「寶寶,大老虎來了,別說話。

」她就緊緊的貼到我懷裡,由我摟著,一動不動,過不了二十分鐘就會入睡了。

因為這招管用,所以那時候就常用,卻沒有過多的意識到嚇唬的害處。

其實都是我們大人的錯,沒有從根本上調整寶寶的睡眠。

她晚上睡得晚,早上要到八點多才醒來,中午我們都回家吃飯,她也不想睡(曾經我吃過午飯就哄她睡,可能是一上午看不到媽媽,中午媽媽回家她才不睡呢),等到我上班二三點後才由婆婆哄著睡。

本來,寶寶一出生對「怕」字是沒有概念的,他敢於探索和嘗試,這是一種很好的性格。

可是由於我們的嚇唬,周寶貝的膽子越來越小。

就是現在,如果家裡只有我和她,她不敢一個人進房間和衛生間,不敢一個人睡覺,晚上睡覺必須要開小燈。

時常還會問我:「媽媽,如果我睡著了,大灰狼來了怎麼辦?」

嚇唬除了使寶寶變得膽小外,還讓孩子在睡覺前的精神高度緊張,不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可能她的睡眠中神經也是繃著的,睡得也不安寧。

所以,大人千萬不能圖自己之便,用嚇唬的手段也督促孩子吃飯、睡覺等。

四、好習慣的培養是要講究方法的,別叫寶寶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

婆婆是個喜歡說的人,特別是對於寶寶一些個不好的習慣,她更是對我說了很多次,幾乎每次都是當著寶寶的面說的。

為此,我們婆媳矛盾曾一度激化過。

比如,她帶寶寶出去玩,回來時,常跟我說:「我家寶寶這樣不好,不喜歡叫人。

人家寶寶看到人,小嘴都甜著呢。

這丫頭犟得很,讓她喊,她就是不喊。

」說完了,還不忘了轉身對寶貝說:「不叫人不好,每個人都喜歡主動喊人的寶寶。

再比如,隔三差五的就跟我說:「我家寶寶不講究衛生,手指髒兮兮的就塞嘴裡了。

回家也不願意洗手,每次都是逮著強迫她洗。

」然後也不忘再跟寶寶說:「奶奶不喜歡不講衛生的寶寶,以後到家了要洗手,知不知道?」……像這些好的習慣,大人應該在說道理的同時,再講究一些方法,引導孩子主動、樂意去干,慢慢的培養出孩子自覺的習慣來。

孩子在兩歲時就是一個可怕的逆反期,如果你去支配她,因為她想逆反,自然不會順你的意。

如果你再滔滔不絕的向第三者訴說,孩子的耳朵也是管事的,無疑是加重了她的逆反,迎合了她的逆反,她又怎麼會聽你的話?久而久之,反而讓孩子形成了思維的定式:我就是這樣,我就是不想聽你的。

五、年輕的父母多努力,與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形成一致的育兒觀念。

全職媽媽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年輕的父母白天都要忙於工作,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更多的時間可能是與爺爺奶奶呆在一起,所以一家人形成一致的育兒觀念,使用一致育兒方法相當重要。

而我之前因為年輕,沒有想到這層,雖然很多地方,不滿意婆婆帶孩子的方式,試著交流,可能交流方式沒太注意,結果總是不能改變婆婆,一旦婆婆反駁我的時候我就暗暗生氣,常常都是我妥協了,然後也是我讓步,但這卻在我的心裡埋下了怨氣,有一天,矛盾終於激化了。

不過之後,慢慢的,我卻悟到,老人的觀念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但是他們的改變需要我們的耐心,他們愛孫兒的心和我們是一樣的,只要我們年輕人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先考慮他們的感受,溝通以此下手,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我早悟到這一點,做到這一點,堅持我的育兒觀念。

我想周寶貝吃飯不會這樣讓我受罪。

一家人意見統一:首先將寶寶養成個棒棒的身體、好好的胃口,再堅定不移的培養出寶寶講禮貌、講衛生、愛閱讀等等一些好習慣,自然就水到渠成。

我向來是崇尚放養式的教育,對孩子投其所好,給其充分自由,因此,周寶貝的個性比較強,主見性也不弱。

別人給予周寶貝評價最多的是「十分可愛的」、「好聰明的」、「小嘴好厲害的」小姑娘。

可是因為以上幾個方面我的疏忽,始終成為我的遺憾,我甚至想過:如果我生二寶的話……

妮卡麻麻說

今天看到周媽寫的這篇文章,真的很有感觸。

我們時常給寶寶最好的,卻忽略了很多日常讓寶寶養成好習慣的機會。

看過我寫的文章的寶媽都會知道,我寫的文章其實大多都是與日常習慣有關,因為我覺得真正的好習慣,真的是我們日常帶寶寶一點一滴教出來的。

全職媽咪,育兒經驗師,專注0-2歲育兒,莫妮卡麻麻的原創育兒心得分享,嬰幼兒護理、睡眠調理、輔食添加、良品推薦、母嬰健康、早教知識,總有你最想要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