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撒謊背後的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周洲。

前幾天一個朋友跟我傾訴,發現他四歲的兒子總是說謊:比如明明吃了巧克力,卻說沒吃,結果在枕頭和床底下發現了巧克力的包裝紙。

一提到說謊,我相信大家都會想起一個故事,叫《狼來了》,這個口口相傳的故事教育了不知道幾代人。

可見,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就一向把孩子說謊視為大忌。

在當今教育中,孩子說謊仍然是家長感到非常困惑的事情。

那今天呢,我們就來聊一聊,對於孩子說謊,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據調查,絕大多數兒童都說過謊,原因有很多:或是擔心受到指責,或是由於怕羞,再或者是不願意辜負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期望。

我們通常認為說謊是不誠實的前奏,但其實並非每個孩子的每個謊言都需要上升到道德品質的高度。

從兒童認知發展角度來說,對於那些小學一二年級以下的孩子可能會存在三種類型的無意識謊言。

這種情況下,孩子並沒有故意說謊騙人的主觀動機:

第一種,是概念不清。

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還不全面。

有時經常會對經歷過的事情記憶不清晰,或者是時間掌握的不準確。

比如說孩子五天前借了小夥伴的書,他他卻說可能是兩天前剛借來的。

這一類的謊話會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地失。

第二種呢,是想像與現實相混淆而引起的謊言。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證實,七歲以下的孩子有時會分不清想像與現實之間的界限,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區別願望與事實,提高他們的分辨能力。

第三種呢,就是道德認識不清。

小朋友的思維啊,常帶著一種自我中心的特點,他們道德判斷依據在於主觀的意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一點是不同於成人的。

比如有的孩子悄悄地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了,並不認為那樣做有什麼不好,但是家長應該明白四五歲的孩子還沒有偷的概念,因此家長需要耐心地向孩子講道理,一點點地建立起孩子內心的道德準則。

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可能會開始有意地說謊。

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呢?心理學家認為,有意說謊是指孩子有說假話的動機,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並且也意識到自己是在說謊。

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說謊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我有一些小建議,供你參考:

第一,了解原因,適度地實施懲罰。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情況,講清楚說謊的原因至關重要,這樣呢,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回應,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真的說謊了,需要加以重視,嚴肅地對待。

尤其是對於那些第一次說謊的孩子適度的懲罰,讓他明白這樣的行為是爸爸媽媽不希望看到的。

第二,讓孩子敢於認錯,有人認為孩子說謊是家長逼出來的。

其實啊,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樣的說法並不過分。

比如,孩子考試退步,不把成績單給父母看;打碎花瓶不敢承認……這類說謊往往與過於嚴厲的家庭教養方式有直接的關係。

就像我開始講的例子,朋友的孩子之所以不敢說實話,一定是父母在吃零食上過於嚴格要求,孩子害怕爸爸媽媽指責甚至是打罵,便產生一種消極防禦的心裡,為了逃避懲罰,有了錯誤不敢說,面對說謊的孩子,家長有必要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跟我說真話,我有沒有給孩子製造撒謊的機會呢?

第三,強化孩子的誠實行為。

如果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只要他主動地承認,父母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他的誠實,然後才可以指出他的錯誤,這會讓孩子意識到儘管他做錯了事情,誠實仍然是一種值得褒獎的行為。

這會強化孩子的誠實行為,讓他在這種新的行為模式引導下克服撒謊的毛病。

第四,就事論事,不把問題嚴重化。

許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謊言都無比的擔憂,總是會上升到道德品質的高度,其實孩子撒謊並不意味著性格非常頑劣,家長應該關注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要把孩子一時的表現認定為人格的特點。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了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說謊是不對的,但並非每個孩子的每一個謊言都需要上升到道德品質的高度,需要家長進行辨別。

第二,當我們發現自己孩子說謊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處理:

1.了解原因,適度的實施懲罰;

2.讓孩子敢於認錯;

3.強化孩子的誠實行為;

4.就事論事,不把問題嚴重化。

好啦,感謝大家的收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恭喜你,你的孩子會說謊了

博士媽媽說:最近,有個朋友在後台留言說她的孩子第一次對她撒謊了,她很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想在這裡回復一下她。首先恭喜你!!這是個好現象。說明你孩子的認知水平上升了一個檔次,會說謊了。其次,這是...

寶寶愛撒謊 背後的真相居然是~

最近有位媽媽給我留言問寶寶做錯事情撒謊了怎麼辦?相信這個問題是每個媽媽都會遇到的困擾,我自己也不例外。西西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在她大概一歲多就開始給我講述她和她幾個虛構的好朋友的故事,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