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溺愛孩子!寶寶都學會打人了?這樣教育才更有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覺好像「突然之間」

寶寶變得暴躁異常

動不動就打人

曾經不哭不鬧的乖巧寶寶

怎麼一下就成了暴力分子

面對這樣的寶寶

很多家長都感到束手無策

衝動一點的家長會選擇以暴制暴

也有一些家長選擇偏袒、包庇

而不管採用那種方式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打人不好

想要把這種行為扼殺在搖籃之中

實際上,不滿3歲的寶寶打人

其實是用這種攻擊性行為

表達自己的願望或感情

這個階段的寶寶

處於手部發育的敏感期

「打人」是其中一種探索方式

而且,寶寶自我意識逐漸萌發

又缺乏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

打人也是在保護自己的東西

再加上寶寶的比較喜歡模仿

在看到電視上或生活中

父母或其他人通過拍打對方表達情感

寶寶就會無意中去模仿

也就是說

打人只是寶寶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

既然是必經的成長階段

那就不用管了,寶寶長大就好了

然後就刻意慣著孩子

甚至鼓勵孩子去打人

認為這樣寶寶長大後才不會被欺負

這種無底線的溺愛也是極其錯誤的

與其說是鍛鍊寶寶的性格

倒不如說是拿寶寶的一生在做賭注

就如網上之前瘋傳的視頻

12歲男孩拳打腳踢媽媽一樣

這樣下來,你最終也難逃這樣的「厄運」

並且有大量的數據表明

幼兒期「打人」的習慣會影響寶寶一生

當然,我們更常見的處理方法

也不是就這樣放任自由

採用最多的就是前面所說的

以暴制暴,或者冷處理

通常情況下

看到寶寶打人後,立刻給寶寶兩下

只會讓寶寶更「暴力」

寶寶們普遍會認為

為什麼你打我可以,我打人就不行

而「給寶寶一點空間」限制寶寶自由

雖然這種方法簡單粗暴

但是長久下去會影響寶寶的身心發育

強烈的孤獨感會讓寶寶更暴躁

而正確的教育方法應該是

家長首先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愛模仿是寶寶的天性

所以爸媽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不在孩子面前表現過激的行為

在遇到寶寶打人的情況下

要保持冷靜,並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如果家長們反應過度

孩子會覺得很好玩

以為是和他們做遊戲呢

反倒會不斷重複這個動作

所以轉移孩子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

然後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不管孩子有多大

教給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正確方法

任何時候都不算早

老豆公眾號認為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樣的

寶寶也不會故意選擇武力解決問題

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學的是好是壞

這也正是家長們需要做的

不是溺愛,不是袒護

也不是以暴制暴

而是引導孩子多去學習好的一方面

遠離那些不好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打人=暴力傾向?!

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打人】,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小夥伴或者家長給【打】疼了。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打人】有可能是父母們的過度解讀,只是他們沒有掌握好分寸或者表達的方式。但是,另外還有一部分【暴...

當孩子打人時,錯誤管教方式會毀掉孩子一生

孩子打人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很著急,覺得自己的孩子學壞了,往往用很急躁的管教方法去管教。不過,不知道原因和處理方法的話,永遠不能根治呀。 那麼,該怎麼做呢?對了,明天就是父親節了,祝所有寶爸節日...

各個年齡段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別盲目一刀切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你家孩子打人嗎?你經常會遭遇打人的熊孩子嗎?你一般如何應對?警惕有種年齡段的孩子最好別粗暴對待。經常會有媽媽問,孩子為什麼總喜歡打人,孩子打人怎麼辦。無論哪個年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