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會打人了!恭喜您啊!被這個理由騙了這麼久,要反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到標題肯定很多人不理解了,打人明明是不好的行為,為什麼要恭喜呢?

先不要過早做結論!孩子成長中的每個階段出現的問題,都是成長的一種表現。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寶貝毫無自我意識,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維護自己的權益。

丁丁媽媽在後台留言,丁丁1歲8個月,最近開始動不動就打人,而且下手還很重,打完之後媽媽假裝疼得直哭,丁丁卻沒有半點悔意。

丁丁媽媽表示很擔心,孩子怎麼這麼冷漠啊,我都疼成那樣了,他還不來關心啊?你說孩子這樣打人,出去還不是闖禍,不合群,還會被別的小朋友排斥,長大之後會不會變成暴力犯,走上犯罪的道路啊?

看完了丁丁媽媽的留言,我十分理解她的心情和擔憂。

當媽不就這樣嗎,孩子的一點點小事會加上自己的想像無限放大,還動不動就扯上「未來」。

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的問題還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真的是「動不動就打人」嗎?詢問了丁丁媽媽,丁丁最近一次打人行為是在丁丁看動畫片的時候,媽媽喊他去洗臉刷牙,丁丁說「不要不要」,在媽媽過去抱他的時候,他回手就給媽媽甩了一個巴掌。

要我說,這就不能說孩子「動不動就打人」啦。

人家電視看得好好的,你非要打斷,孩子當然不樂意了,甩巴掌也許只是表達不樂意,沒有大人想得那麼嚴重。

丁丁媽媽又說了,「可我喊他去洗臉刷牙是為了他好呀,都快十點了,他該洗漱完去睡覺了,睡晚了會影響長身體的。

」我禁不住笑出聲來,安撫道:「親,你說的那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啊,他哪裡有時間觀念呀,他只知道動畫片看得好好的,媽媽非不讓看,心裡很不爽。

丁丁媽媽理解了,但她繼續問:「那我疼得直哭,他怎麼一點關心沒表示啊,他怎麼那麼冷漠啊?」我說:「孩子把你這個干擾他看電視的『搗亂分子』趕走,就忙著看電視了,哪裡顧得上你在幹什麼呀!」

聽了我的解釋,丁丁媽媽才打消了對孩子的擔憂。

孩子打人有原因,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扣上「動不動就打人」的帽子!

1.七八個月的孩子打人,只是在練習肌肉力量。

手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講過,這裡還要再次強調。

嬰兒對外界世界的探索,由嘴巴來開始,手是能力和範圍的拓展。

從只會揮舞小手的新生兒,發育到能自行控制手的活動,小嬰兒克服了許多困難,多了許多嘗試。

從開始吃手,到能揮動手去「打人」,這絕對是可喜可賀的進步!

當然,「打人」仍然是不好的行為。

打人的行為不對,打人背後的需求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滿足。

既然你的「打」是為了練習肌肉力量,那我就給你準備合理的東西去打。

大鼓小鼓架子鼓拍拍鼓,嬰兒玩具里很多可以拍拍打打的,給孩子準備好,盡情讓孩子來練習吧!不僅可以練習肌肉力量,孩子感受到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下手的輕重發出的聲音也不同,這是很好的觸覺刺激訓練和聽覺學習。

2.一歲多孩子打人,是自我意識在發展。

媽媽們諮詢「一歲多的孩子打人」這個問題,我首先做的,依然是恭喜恭喜啊!

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發展,不再是任由人擺布的小嬰兒啦,這也是巨大的進步!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的說法或者做法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表示不願意。

「打人」和說「不要」都是具體表現。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不只是不樂意時會打人,在渴了、累了、餓了、病了、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也會打人。

沒有可打的人,自己也會揮動手臂,無目的亂打。

有時也沒有具體原因,就是懷著一種玩的心理去試探,打完人,看看其他人什麼反應。

這些,都是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這階段的孩子對打人的行為沒有任何道德色彩,他們不知道打人是錯誤的行為,這時就需要家長給孩子打人的行為定性——打人不對,然後就要告訴孩子如何才是對的,最正確的引導方法是示範。

告訴孩子在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念,如果孩子不喜歡別人玩他的玩具而打人,家長可以跟孩子示範表達反對的動作。

爸媽多次的引導,孩子自然會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並且也會模仿家長正確的表達方式。

有些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打人的行為,很大的原因是跟父母沒有及時引導有關。

3.兩歲的孩子打人,是情緒的表達

兩歲的孩子打人,我依然要恭喜!孩子物權意識在逐步建立,打人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兩歲左右孩子開始建立物權意識,會慢慢學習認識「你的」、「我的」和「他的」,加上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他們不僅會認為「我的」是我的,而且還把我身邊的、我看到的、我喜歡的等都認為是「我的」。

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走,當然不樂意了,爭搶玩具也最容易在這個階段出現。

他們常常通過打人表達情緒,興奮了會打人,憤怒了也會打人。

他們興奮時打人行為的背後,是想引起他人的關注,目的是告訴對方「我很高興」,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冒犯了他人。

而當他們憤怒時打人,是想告訴對方「我不喜歡你這樣」。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打人是錯誤的行為;其次要鼓勵孩子通過語言表達情緒,而不是手的打人的動作,「我很高興」、「我不喜歡你這樣做」都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否則如果家長只是阻止而沒能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他們只感受到挫折而不能明白父母為何那樣做,繼而打人的行為可能會再犯。

4.三歲的孩子打人,是缺乏安全感或模仿

我們知道,0-3歲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通過打人彰顯自己的強大。

他們打人後,看到對方表現出的恐懼和害怕,他們心裡會覺得踏實些。

不要這個階段孩子的打人行為賦予那麼多的道德色彩,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打人行為背後的需求。

家長學著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從而幫助孩子成長。

當孩子由於這種原因打人,家長不要輕易責罵或毆打孩子,而是通過正確的引導,否則會家長孩子的心理創傷。

還有一種原因,也可能是孩子在模仿,模仿對象可能是父母、家人、電視電影或者其他小朋友。

因為他人的行為,該孩子帶來誤導,他們會認為打人或者打架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父母需要更多的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經常打罵孩子?是否給孩子起了壞榜樣?是否讓孩子看了太多的暴力電視?孩子的玩伴中有沒有喜歡打人的?找到了原因,家長再幫助孩子糾正。

更多資訊請關注搖籃網微信公眾號(yaolan-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愛打人,愛扔東西,家長要如何引導?

孩子對於這個打人的動作是無意識的,愛打人,首先在我們父母身上找原因:第一種原因,有一些性格活潑的孩子,在想跟別人接觸時,必然會用手打「招呼」,但是因為力度控制不好,容易用力過大,就容易讓人理解成...

《兒童行為心理學》——了解並理解你家孩子

我們都知道自古有這樣一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看小」是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

孩子被打了,怎麼辦?

從開設「凱叔講故事」至今,後台總能收到許多家長關於育兒方面的疑問,在與這些爸爸媽媽互動的過程中,漸漸發現有些問題非常具有共性。所以我挑選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與大家一起交流,也歡迎爸爸媽媽們...

3-6歲孩子教養問題大集合,推薦收藏

孩子長到三歲之後,父母們普遍反映孩子好帶多了,不會動不動就哭鬧了,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了,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了……同時父母也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甚至還會...

3-6歲孩子教育問題集錦,推薦父母收藏

孩子長到三歲之後,父母們普遍反映孩子好帶多了,不會動不動就哭鬧了,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了,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了……同時父母也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甚至還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