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無障礙的父母,最擅長做哪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彤彤經常跟我吐槽女同學W。

W愛找她麻煩:沒事推她一把,捏她的臉,有意無意取笑她……

昨晚,她又來找我訴苦:「媽媽,W借我的橡皮,故意把有花紋的面摳掉了,真討厭!」

沒等她說完,我也生氣:「哎,這女孩怎麼這麼煩人!」

一旁的爸爸也跟了句:「那我一問她平時跟誰玩,她還說W是她好朋友呢!」

爸爸說完,彤彤一臉尷尬,眼淚都快出來了,衝著爸爸吼了句:「哼!我的事不用你管!」生氣地躲回自己房間了。

像這樣的溝通障礙,會經常發生。

2

你發現了嗎?面對孩子,身為父母的你常常讓自己處於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

你沒有耐心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說什麼你並不care,畢竟你是有經驗的大人,你的臉上寫著8個字:這件事,最好聽我的。

我在百度搜索「溝通」,官方解釋是: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和感情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這句話里最先出現的關鍵詞是「傳遞」二字,其次才有「反饋」,最後的結果是統一和通暢。

傳遞=表達。

對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準確表達思想本就不易,如何準確獲得TA想表達的信息,我們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很簡單,那就是傾聽。

3

懂得傾聽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獲得什麼?

父母的傾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

試想一下,如果你說話的時候總被人打斷,你的心情怎樣?一定超不爽吧,你心裡咆哮著:喂,我在說話哎,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孩子雖小,感受也一樣。

傾聽能讓你了解孩子說話背後的情緒。

有時孩子在敘述某件事時,表面上雲淡風輕,但其背後,其實是煩躁、沮喪和不安等,例如,孩子說不想上學,有的父母二話不說把孩子訓一頓,卻很難有耐心去探尋孩子說這句話背後的情緒。

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孩子說話明顯帶著情緒,但其實她內心並不care,而我們父母偏偏喜歡畫蛇添足,強行給孩子賦予一些類似價值觀的東西。

例如開頭的例子,爸爸的意思是,W經常不懷好意,那她不應該跟她做朋友。

可心思單純的孩子也許只是吐吐槽,她和小夥伴的友誼,也許並沒有嚴重到恩斷義絕的程度呢?

看起來很複雜,但只要我們用心傾聽,就一定能察覺的孩子的心理地圖。

父母的傾聽讓孩子獲得關注。

不知你平時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你正在忙,而孩子在一旁嘰里呱啦說個不停,孩子見你沒認真聽,說了一半也懶得說了,自動走開了。

慢慢地她更願意自己一個人待著,不再跟你搭話。

相反,你認真聽孩子說話,覺得很有趣,還想再多知道一點,於是你開始提問「後來怎麼樣了?」「好好玩啊,還有什麼好笑的事嗎?」

這時你會發現孩子越說越興奮,而你也在這段溝通中得到了快樂。

溝通的美好體驗,讓孩子樂於傾訴,不再躲起來獨自承受。

4

也學你已經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但如何做也許仍然一頭霧水。

以下台灣心理學家張怡筠關於如何傾聽孩子的幾個實用小技巧:

1、說話時注視孩子,保持目光接觸,不要東張西望;

2、傾聽的最佳時候是你和孩子獨處時,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敞開心扉;

3、面部保持自然放鬆的微笑,表情隨孩子談話內容有相應的變化,恰如其分地點頭;

4、不要中途打斷孩子的話,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不夠尊重他,從而影響信任。

傾聽就要聽到孩子的心聲,要讓孩子把話說完;

5、適時而恰當地提出問題,作為家長的您可以通過表述自己的意見引導孩子深入談話。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插話,怎麼辦?

觀媽有話說:這篇文章特別長,讀完起碼要10分鐘。但是——非常值得細讀!這是我目前看過的文章中,說得最明白、寫得最全的「好好說話之兒童版」。心理學家、中國幸福力研究院專家,吳東輝

孩子說話口吃怎麼辦?

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左右時,只能說200來個詞。孩子的語言能力雖然在發展,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仍處在流暢表達的初期,所以他不能迅速選擇與他的想法相匹配的詞彙。而且,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