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專業負責的鋼琴老師很難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家大寶今年7歲多,正在學習鋼琴,到目前為止已經快11個月了。

在這期間,我們參加了3次比賽,第一次比賽拿了一塊銀獎,第二次比賽在眾多選手當中以前5名的好成績進入了複賽,在複賽中也有著很出色的表演。

在過幾天,他就要參加一年一度的考級了,這次他準備拿到三級證書。

對於這個成績,我還是很滿意的。

今天,有一個寶媽找到我。

她的女兒也是學鋼琴的,學習有一年多了,到現在好像什麼也沒有學到。

中途還換了一個老師,而現在的這個老師還像又有問題,她向我求助,怎麼辦?我們聊了一下午,她跟我說了她的經歷和感嘆。

A老師,脾氣性格很好,很喜歡教孩子一些流行音樂,一些小兒歌,而這一教學理念也很受家長的喜歡。

家長是什麼也不懂的,他們只知道我的孩子沒有學多久就會彈好多的歌曲,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可是時間長了,大家都對鋼琴都有一些了解的時候,才發現,基本功很重要。

而這個時候,孩子的手型基本成型了,無力,塌陷,晃動,折指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於是她果斷的選擇了換老師。

B老師,她在這個老師這裡學了有1個月了。

B老師說,要在我這裡學習,就要把你以前所以學的東西有扔掉。

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我們從新開始學習。

可是一個月過去了,老師竟然還不知道孩子的名字。

在這個月當中,我們每天都是練習用平指練習do、re、mi、fa、sol。

整整一個月,天天都是一樣的課,一樣的彈法。

搞的孩子現在都不想學習鋼琴了,沒有興趣了。

說到這裡,我們都有一點不明白,什麼是平指練習法?孩子告訴我們,就是手指全部平貼在鍵盤上練習,她還給我們做了示範。

我們看了以後,發現這是一種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一個教學方式。

這個時候這個母親問我們,這種教學方式對嗎?這個問題我們無法回答她,對於我們不了解的事情我們也不能做出任何的評價。

而我們也馬上在國內的鋼琴行業當中去諮詢了一下,大家的回答都是說沒有聽說過。

好吧,請原諒我們的無知。

可是不管怎麼說吧,就算是要修改手型,也沒有必要天天用同一種方式讓孩子去練習吧。

這樣傷害了孩子的積極性。

鋼琴學習是一件枯燥的事,正因如此,積極性更顯重要。

孩子初學階段不一定要找有名望的教師,但初學者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找到合適的好老師自然也非常重要。

否則路走錯了,不僅浪費精力和財力,將來還需花費數倍的時間糾正。

在這裡,我給大家幾個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1. 要看老師的教學方法。

有些老師恨鐵不成鋼,孩子彈得不好就很兇地罵,這會扼殺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對孩子太寬鬆的也不好。

應該有個度。

尤其基礎教育老師,這個教學的方法在於,「我說了,你能做;你做了,必得到」,否則所謂訓啊哄啊的都是隔靴搔癢,不能解決本質問題。

2. 老師的愛心和責任心。

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

有真正的責任心才會去開發尋找各種方法,並執行這些方法。

這個維度也可向了解該老師的學生家長詢問,自己再加以判斷。

還是需要回到第一點參考。

3. 看教學經驗。

剛剛畢業的老師一般都經驗不足,有時候會不知採用什麼方法才能教好學生,雖然他自己彈得不錯。

4. 要看演奏水平。

孩子剛剛開始學並不需要演奏水平很高的老師,但是布置的作業老師都應該能夠示範演奏。

5. 看其他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

有一兩個好學生不稀奇,但如果有三四個學生學不好那就不大妙了。

除了這五個維度,其他的還要家長自己多多觀察和思考。

孩子的特點是模仿能力強,理解力差,所以教初學的孩子需要巧妙地講道理,不論是技術方面還是音樂方面,提供教師示範演奏,孩子就會很快地模仿,很快領會教師的意圖。

明智的教師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不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

所以只要能勝任孩子學習過程中某階段的教學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值得尊敬。

我們在來說說家長也有幾個不得不知的必修課。

1. 放平心態,切勿急於求成

家長要明確讓孩子學琴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學琴陶冶性情、增加藝術修養、多點生活情趣呢?還是想讓孩子走專業道路,長大後成為演奏家呢?不管出於哪種目的,家長都不要急於求成。

不少家長在孩子學琴之初就問老師:「我們家孩子什麼時候能參加器樂比賽呀?學一年能考出三級或五級嗎?我同事家那孩子剛學8個月就要考三級了……」在這樣的壓力下,琴童能不厭煩學琴嗎?

父母不要讓自己的虛榮心過多地摻雜到孩子學琴中去。

考級只是一把衡量琴童學琴進展的尺子,時間長了可以來量一下,天天圍著標尺轉,難免要犯拔苗助長的錯。

父母過高的期望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2. 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不管學什麼樂器,其學習進度和內容都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

剛開始學琴應以打基礎為主,等到琴童的手指條件和綜合素養達到相應的程度自然就會出成績。

有很多業餘琴童在父母功利和攀比心態的引導下,以考級教材為主,天天為了考級而練琴,練習內容以規定的音階、練習曲、復調、大型樂曲為主。

不管是手指的技術性,還是曲子的音樂性都是畸形發展,知識結構不系統、不完整,遇到的就學一下,沒遇到的就成為盲點。

這樣的琴童是得不到長足發展的!

3. 興趣跌停板,勵志很關鍵

事實證明,學琴之初,很多琴童的興趣都是呈波浪型的,有巔峰期也有低谷期。

當孩子遇到喜歡的曲子、技術難度又適合時,就會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地練琴,且陶醉其中;當孩子遇到「不好聽」的或技術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時,就會產生牴觸情緒,不能專心練琴,甚至退縮。

孩子正處在天真活潑、不諳世事的時期,在心智、興趣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父母的思想觀念對孩子的早期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此時,家長不要陪著唉聲嘆氣或輕言放棄,而要及時鼓勵,講一些知名音樂家小時候的勵志故事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多聽或看示範演奏,找找彈不好的原因,把難點化整為零,一天解決一個,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興趣低谷。

4. 規律化練琴,什麼都不耽誤

有不少這樣的琴童:悟性很好、接受速度很快,可下次回課時,卻只能勉強彈完,完全不得要領。

原來,這類琴童練琴時間很隨意,放學回家後先玩再吃飯、寫作業,臨睡了才想起來還沒練琴,匆忙彈一會就算完成任務了;或者迫於父母壓力,回家後先練琴,但練琴時想著玩,玩的時候又覺得琴還沒練好!這種亂而無序的練琴方法往往會出現練琴時間也不少,但總是事倍功半。

父母應當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把自由玩耍、做作業、練琴的時間劃分並固定下來。

每天練琴的時間固定後,輕易不變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

孩子會覺得練琴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偶爾不練琴反而會覺得少點什麼。

長期堅持,興趣就會變成習慣,而當習慣成自然時,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孩子玩的時候就盡情地放鬆,學習和練琴的時候也能專心地學、投入地練,做一個學習、練琴、玩耍三不誤的琴童。

5. 營造良好的學琴環境

環境造就人,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有序、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

一些家長忙於生意或事業,即便在家也是電話不停、朋友不斷,對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練琴!」在這種得不到切實的重視、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生長,琴童是無法安心、投入地練琴的,彈出來的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躁躁,毫無樂感可言。

家長熱愛音樂,才能感染孩子。

學琴之初,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學,這樣不僅能和孩子一起學習基本的彈奏常識和樂理知識,還能給予孩子幫助。

孩子彈錯,家長也能聽出點門道來。

平時,可一起搜集並欣賞一些易懂的或目前正在彈奏的曲子,增加親子之間的共同語言。

6. 該放手時就放手

有這樣一個小琴童:視唱譜子時,必須由媽媽帶著一起唱。

練琴時,遇到不認識的音符就向媽媽招手:「媽媽,這個音符唱什麼來著?」這種過度依賴的琴童,總有一天會像一台缺油的機器在漫漫的學琴路上戛然而止。

所以,在學琴之初,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自己能做的,決不代替。

先從小事做起,打開琴蓋、放樂譜、擦拭樂器等都要讓孩子自己做。

視唱曲子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唱,遇到不認識的音符,可找出大譜表讓孩子從學過的最簡單的音符開始,自己說出音符的唱名,這樣記憶才深刻。

儘量讓孩子自己練琴,即便在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家長也不要總是打斷他,這樣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彈完一遍,再指出錯誤並單獨練習效果會更好。

在聽到孩子彈出的曲子風格和自己的理解有所差別時,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改正」,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讓家長的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當孩子彈出優美動聽的曲子時,還要做他忠實的粉絲,給予表揚和支持,這樣會讓孩子從成就感中體會練琴的樂趣。

7. 給琴童搭建交流學習的平台

參加各種比賽是給琴童搭建交流平台的好方法。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學琴時間不長,彈不出像樣的「大曲子」參加鋼琴比賽,會沒「面子」。

這種想法是成人化的、有失偏頗的,孩子沒有那麼多的功利心。

在孩子學琴一段時間後,讓他們多結交琴友,互相交流學琴心得很有用。

不要把孩子關在家裡蒙頭練琴,而成為「井底之蛙」。

參加比賽的都是一些和自家孩子琴齡相同、水平相當的琴童,讓琴童們在觀眾的掌聲中獲得自豪感,形成競爭、交流的氛圍。

讓小琴童在觀摩學習、欣賞的同時,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優點,這樣更容易激發出孩子學琴的興趣和練琴的動力。

鋼琴成功秘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這幾招,輕鬆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拙劣的琴聲,伴著哭聲從窗內飄出,鄰居嘆:「哎,琳琳媽又逼孩子練琴了。」樓下幾個大媽閒聊,「最近琳琳消沉了很多,走在路上都魂不守舍的。」「哎,好好一孩子,每天被她媽媽罵到哭。」「如果孩子這麼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