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偷」,這樣做孩子會感激你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輸出的都是正確的三觀,期望孩子變成一個善良、誠實、正直的人。

可當孩子不小心走了彎路——「偷東西」,怎樣才能讓他懸崖勒馬?

有個家長在家長群里@老師:前兩天孩子的獨角獸掛件不見了,問了孩子說並沒有送給別人,沒想到今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看到在小鵬的書包上,這麼小年紀就會偷東西,長大了還不一定什麼樣,希望老師嚴肅處理,讓家長帶著孩子道歉!

被指名道姓的孩子家長先出來說話了:小孩子不懂,覺得喜歡就拿了,大不了還給你或者給你買啊,這點小玩意,能有幾個錢,較什麼真!

然後家長群里就跟炸了鍋一樣,吵得不可開交,最後老師不得不開啟了全員禁言。

在這個事情中,你可能會先覺得偷東西孩子的家長不講理,沒有正確認識到孩子的錯誤。

但安媽覺得告狀的家長也有些反應過度,直接在群里告狀傷害了家長的自尊也間接傷害了當事孩子的自尊。

別的家長可能會告訴自己家的孩子防著那個偷東西的孩子,而孩子的反應又是最直接的,對誰不喜歡直接就表現出來了,那個被指名道姓的孩子就會被孤立、感到自卑,這樣一來那個偷東西的孩子就永遠成了一個偷東西的孩子。

那麼碰到孩子偷東西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處理才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還可以把他拉回正軌?首先我們來縷清孩子「偷東西」的背後隱情——

1心智尚未成熟

孩子對物品所有權的認知還不清晰,他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他常常分不清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哪些是共享的。

2物質需求不滿足

看到同伴的新玩具很喜歡,父母又不給買,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就會出現偷拿東西的情況。

3想引起注意

「爸爸一直在玩遊戲,說好的陪我玩呢?對了!我把遊戲機藏起來,爸爸就會陪我玩了!」有時候孩子只是想通過做某件事引起別人的注意,不過沒意識到方式的錯誤。

4不會借,對偷的概念模糊

不問自取便是偷,偷跟借的行為差別不大,只是一個徵得對方同意,一個沒有徵得同意,就產生了質的差別。

有些孩子心想,我只是借來玩一下,玩完放回去就好了,不用跟別人說,結果就造成了麻煩。

在理解孩子「偷東西」動因的基礎下,我們再來談談怎麼處理?

首先,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像開篇的事例里,家長公開給孩子貼上了小偷的標籤,這會讓孩子感到沮喪、自卑,這種自卑會帶到成長中去。

然後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陪著孩子去改正錯誤。

有個爸爸帶著孩子從友人家出來後發現,孩子拿了他們家的小飛機,這位爸爸沒有馬上大聲責備孩子,他先跟孩子說這樣做是不對的,然後沉默了一會讓孩子想清楚,最後他溫和地說:「我們現在一起回去,把小飛機還給叔叔好嗎?」孩子點點頭。

回到友人住處,這位爸爸表示了歉意,並說:孩子不小心把玩具帶出去了,現在拿回來。

全程沒有用到「偷」這個字眼,也在友人面前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沒再責備孩子。

這之後,孩子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最後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事後不反覆追究,也不隨意與外人說道。

孩子雖然還小,但也早早有了自尊心和羞恥心。

見到孩子犯錯,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處理,我們自己犯錯也不想被所有人知道的,是嗎?不要把這件事當成談資,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反覆提起這件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說完這句話,從此孩子變得消極自卑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責備並非最好教育方式,更多是剝奪孩子自尊的行為,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並且以後不再犯呢?隔壁鄰居的孩子,跟著父母一起去動物園,好奇的孩子到處亂跑,趁著父...

誰的錯?丨聽跳跳講故事

小朋友們,聽跳跳講故事啦!今天的故事裡,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總是因為「是誰的錯」從早到晚吵鬧不休。一起玩耍的兄妹、好朋友不可避免地會一起闖禍,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故意的。可在事情發生之後,該如...

當孩子犯錯了,家長的這種方法最有效解決問題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老師批評孩子要講究藝術,注意方法。正確而合理懲罰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孩子制度有助於孩子及時改正錯誤,還能讓形成孩子的堅強性格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那麼,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該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