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黏黏膠」熊孩子愛上幼兒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8月,「黏黏膠熊孩子」2歲10個月,因為老人沒法再給看孩子的緣故,不得不讓家裡的「黏黏膠」提前去上幼兒園:還在穿開襠褲,一違背他的意願就躺地上不起來、都要看著電視才能餵進去飯、午休時間忽早忽晚、晚上11點前從不去睡覺……想想這些問題頭都大的不行。

選定幼兒園後,最開始的近一個月讓奶奶送去上學,老人家也是千個萬個不放心,送去學校後,每天搬個小凳子在陽台上看,看不到了就到樓下看,「又尿褲子了,不睡覺,不和小朋友玩……」每天下班聽著老師的反饋就有種苦海無涯的感覺……

樹人如樹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少不了修修剪剪,教好孩子先做好父母,與「熊孩子」爸爸達成一致意見後,開始了漫長的「樹人」過程。

  1. 約定下班不看手機,以孩子為中心,給予最多關心和關注

    「熊孩子」爸爸每天早上很早起來去上班,晚上下班回來吃過飯,就什麼都不愛干,抱個手機往沙發或者床上一躺,整個人秒變讓人痛恨的「網癮少年」,因為這個事兒,我們沒少爭吵,最終終於達成一致,不看手機,多陪孩子玩。

    就這樣,原來只粘著我的兒子,開始黏上了爸爸,爺倆常常玩的不亦樂乎。

    父子之間,真的有一種特殊的默契,很多事情在玩中就建立起來,超過媽媽說很多話,父親的權威確立,兒子的規則意識也開始有了。

    我仍然堅持每天晚上給「熊孩子」讀故事,培養他早睡的習慣。

    也開始向爸爸學習,不輕易動怒,允許孩子慢,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允許他偶爾撒嬌不自己吃飯,對他犯下錯誤,冷靜一分鐘,再決定怎麼教育。

    這個時期是8月到9月,仍然是不能正視上幼兒園這件事的,說到這件事,仍然是「糊弄」著孩子的,生怕他說「我不去幼兒園」,這時候我每天送他,仍然哭的撕心裂肺。

    孩子奶奶說,送他時哭,但一定不要心軟,送進去要離開,孩子一會就不哭了。

    作為母親,我仍然感覺特別殘忍,讓孩子面對特別不安全感的陌生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因為壓抑自己而不哭。

    說到安全感,我反思自己,感覺和孩子的分離一直做得不好,之前每次上班離開,都偷偷走,這樣也在孩子內心種下了不安全感的種子。

    所以,提醒後來的媽媽,吸取我的教訓,安全感要在每一次的分離中培養,不要害怕孩子哭,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跟他說,媽媽要出去一下,你喝完奶就會回來,你哭,媽媽也要走。

    回來的時候,跟孩子說,你看,媽媽說這時候回來,就回來了吧。

    安全感就在這樣的小分離中培養起來,這樣孩子面對上幼兒園這次大分離時就不會那麼難。


  2. 與老師多溝通交流,抓住敏感期,對每一個進步給予鼓勵

    奶奶送了一個月,我送了一個月,一直哭,每天哭。

    真正的轉機出現在爸爸送他,所以說,有時候媽媽和奶奶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放心地交給爸爸。

    爸爸送他,當然是哭,說「我不去幼兒園」,和我們不同,越說不去,爸爸非常堅決地說,「不行,必須去」,哭的更厲害。

    以往這種時候,我們直接沒法堅持自己立場了,要妥協了。

    爸爸堅持說,「必須去」,說了幾次,發現不哭了,然後在不哭的時候說,「現在不去,我們先吃飯,吃了飯去」。

    孩子一看還有迴旋的空間,乖乖去吃飯,乖乖去上學。

    第二天、第三天……一直用這種辦法,屢試不爽。

    一周後,不再說「不去幼兒園」,上學不哭了。

    開始關心他在學校的表現,積極和老師溝通,對於愛躺倒地上的毛病,鼓勵他多說話提要求,前期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兩個星期的強化訓練,基本改正了這個毛病。

    不愛和小朋友玩,喜歡拿剪刀、喜歡把椅子歪倒鑽空空……這些讓我頭疼的問題,原來是到了敏感期,對照這些敏感期的應對,「熊孩子」兩個星期已經平穩過渡。

    「熊孩子」經歷了這些敏感期:涵蓋了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經歷的所有敏感期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歲6個月-3歲)

    特點:區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

    主要表現: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的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時通過說「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覺,我說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的表現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的年齡2-3歲。

    建議: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我們就讓孩子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吧。

    注意事項:不要和孩子較勁,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地過程.

    自我意識是我認為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因為我們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未來是不是很強大。

    「熊孩子」喜歡咬人,還好我們每次只是制止他。

    社會規範敏感期 2歲半-4歲

    特點: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

    建議:和更多的孩子接觸。

    周末天氣好的時候,和好朋友約著帶孩子去玩,效果確實不錯。


    空間的敏感期 3-4歲

    特點:喜歡壘高高、三維、鑽箱子、等

    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同時可以在這個機會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對日後學習幾何學奠定興趣基礎。

    「熊孩子」喜歡把椅子弄倒,鑽空,剛開始不知道,只訓他,後來告訴他要慢慢放下,可以鑽,「熊孩子」高興壞了。


    色彩敏感期 3-4歲

    特點: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開始在生活中不斷尋找不同的色彩。

    人類認知的發展正是從感覺訓練開始的。

    建議:給孩子提供多彩的顏料,及相關書籍,如繪本《小黃和小藍》,為日後繪畫興趣奠定基礎。

    邏輯思維敏感期 3-4歲

    特點:不斷追問「為什麼?」「天為什麼黑了?」「為什麼會下雨?」「小朋友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等等。

    這些問題總是讓家長感到應接不暇,可是孩子卻不管不顧地打破沙鍋問到底。

    當我們一次一次地給孩子解答時,孩子開始出現了邏輯思維。

    孩子正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發展了思維能力。

    建議:保護好孩子這份珍貴的好奇心,如果家長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時家裡有一套百科全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時認知的速度是事倍功半的。

    剪、貼、塗等等動手敏感期 3-4歲

    特點:孩子從這時開始真正有意識地使用工具,這又是大多數孩子建構專注品格的最好機會。

    無論在教室里還是家裡,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們都非常樂意選擇剪、貼、塗等等這些工作。

    從身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孩子訓練小手肌肉和手眼協調的一項重要工作。

    建議: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並勁量不要打擾專心工作的孩子。

    藏、占有敏感期 3-4歲

    特點:開始強烈地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

    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占有。

    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

    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

    建議: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

    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執拗的敏感期 3歲-4歲

    同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樣,這敏感期對家長比較挑戰!

    特點:3歲至4歲的幼兒進入執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

    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

    這時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

    兒童執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於秩序感。

    在建構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但我們覺得,用「執拗」這一概念來得更準確一些。

    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

    我們並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們確切知道,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行它。

建議: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

理解不是特別難,但變通需要智慧和技巧。

只有變通得好,才能成功解決問題,才有隨之而來的快樂。

怎樣掌握變通的技巧是我們一直研究的課題。

要注意的是,幼兒對秩序的要求起初並未達到執拗的程度,一開始他會不安、哭鬧,隨著自我的逐漸形成,他將這一秩序上升到意識層面,才開始變得執拗、不妥協。

「熊孩子」的倔強在這個時期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都是努力安撫,迅速變通,或者轉移注意力,或者營造一個周圍一致的環境,然後對於可以同意的事情,迅速同意,通過反差,讓他意識到這件事真的不能做。


3.允許孩子看動畫片,場景化教育,制定並內化每一個規則

現在很多的觀點認為,看電視對孩子一無是處。

但是我感覺完全制止孩子看電視,其實是一種家長偷懶的行為——因為相比完全制止,引導建立規則更費時費力。

「熊孩子」最初看電視也是毫無節制的,其實也和我們抱著手機毫無節制有關,時間不知不覺度過,而忘了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都很容易疲勞。

自從自覺約定不看電視,我們也開始陪著孩子看電視,《米奇妙妙屋》在數學、色彩、形狀等智力方面讓孩子得到迅速提升,《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讓孩子有了朋友的概念,《小豬佩奇》不僅讓孩子懂得了秩序、按時睡覺、朋友相處,其中豬爸爸和豬媽媽的部分,也在教會父母在面對「熊孩子」的難題時父母該有的態度,最近熊孩子迷上了《貓和老鼠》,很經典很久遠的,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但是他看的津津有味,首先有了「好壞」的意識,因為站在貓的一邊,每次貓挨打,「熊孩子」總是捂上臉,不忍直視,真是呆萌可愛。

「熊孩子」也有了榮譽感,超級要強,老師說讓複習數字17/18,他回到家,指著牆上的數字表從1數到100,數了三遍,三字經可以背很大一大段,古詩背過七八首,自己會講一個故事給爸爸媽媽聽……每次我假裝偷偷告訴爸爸,「兒子在學校表現特別棒」,有意讓他「偷」聽到,第二天,更加樂顛樂顛去上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