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一天不喝水,也不願上廁所!孩子在幼兒園究竟怎麼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廁這件小事,對於很多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卻是一件「大事」。

9月入園的乖乖慢慢接受了上幼兒園這件事,可還是嫌棄幼兒園的廁所,不肯解小便,經常憋尿憋到尿褲子。

媽媽去接他時,總能從老師手中接過一兩條換下的濕內褲。

鄰居小虎的問題也很崩潰,小虎已經上中班了,但從沒有在幼兒園廁所里排過大便,他說粑粑很臭,擔心老師嫌棄他。

這樣就導致現在的小虎習慣性便秘,經常三四天拉不出粑粑,在馬桶上急得直哭。

乖乖媽和小虎媽跟小編說孩子如廁這件事時,特別焦慮、苦惱,乖乖媽說自己在網上查了下,發現憋著不上廁所對孩子特別不好,容易加重孩子腎臟的負擔、造成腸胃功能紊亂,還極易導致孩子出現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上廁所這樣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怎麼到了上幼兒園的孩子身上就出問題了呢?

1 幼兒園環境陌生沒有安全感

9月開學季,很多新小班的孩子離開家庭這個熟悉的環境,進入到相對陌生的幼兒園內,都會出現入園焦慮的情況,突出表現為哭鬧、拒睡拒吃、煩躁不安等,從始至終不上廁所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

有的孩子為了憋尿,甚至一整天都忍住口渴,不喝水。

2 如廁習慣無法延續

孩子在家養成的上獨立衛生間、蹲馬桶的如廁習慣,在部分幼兒園裡不能實現,比如,因空間限制,幼兒園無法保證獨立衛生間設計,只能為孩子提供開放式公廁;出於衛生消毒角度考慮,幼兒園採用蹲位式廁所而非馬桶等。

一部分適應能力較弱的孩子,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新的如廁環境中去,就會出現不願意上廁所的問題。

3 害怕老師嫌棄,小夥伴嘲笑

有的孩子內心敏感,平日裡生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好,被父母、老師或小夥伴不喜歡了,所以凡事小心翼翼。

特別是新小班的孩子,他們自理能力較弱,如廁需要老師幫忙,但因擔心老師嫌棄大小便髒臭,擔心小朋友嘲笑自己不會上廁所,而不願意如廁,經常性地憋尿,憋大便。

4 玩樂時特別專注,忘了如廁

物理學家牛頓醉心於實驗,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來看他,但就是等不到,朋友和他開玩笑,把傭人給牛頓準備的午飯都吃了,然後走了。

待牛頓終於從實驗室出來,看看桌上的殘局,自言自語地說「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然後又鑽進了實驗室。

很多專注力特彆強的孩子也一樣,他們在遊戲中和其他小朋友正玩得興高采烈,一分鐘也不願意離去,因此就抑制著自己的尿意、便意,甚至忘了上廁所這回事。

5 孩子害羞,不愛表達

一部分孩子天性比較害羞,即使想上廁所也不太願意舉手跟老師講,因此他們只好自己憋著,很多時候憋不住就拉在了褲子裡,不但容易感冒,還容易引起其他小朋友的譏笑,長此以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於他們的自信成長。

由於幼兒的身心發育情況和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在幼兒園的如廁環節中,部分孩子會出現不願意上廁所的情況。

那麼,作為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重要部分,如廁環節幼師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呢?

1.在瓷磚的牆上或馬桶蓋上,貼上孩子比較熟悉、有趣的卡通圖片,讓衛生間變得像家一樣溫馨。

2.教師可以每隔兩小時提醒孩子進行如廁,針對特別膽小、內向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應多觀察、多提醒、多給予幫助。

3.在廁所里播放孩子熟悉、喜歡的樂曲,緩解孩子如廁的緊張心理,並逐步養成獨立如廁的良好習慣。

4.在蹲位正面的隔板上安裝小把手,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把手上纏繞柔軟、好看的棉布,使孩子蹲著如廁時更加舒適。

5.教師可以在女廁便池兩側合適的位置貼上「小腳丫」,孩子如廁時就可以調整蹲立的位置,避免將大小便弄在池外;在男廁的便池裡貼上小花,當男生如廁時,老師可鼓勵男孩給小花澆澆水,使小便有個弧度而避免小便弄濕褲子。

6.對於弄濕褲子的孩子,不能埋怨或批評,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並及時更換褲子。

7.記錄下孩子在園一天的如廁情況,如遇異常,應及時反饋給保健醫生和孩子的家長。

家長面對孩子在園不上廁所的問題,也不用緊張,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幫助孩子儘快自主如廁啦——

1.情緒是會傳染的。

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出現焦慮情緒,不要經常問孩子在園有沒有如廁,有沒有讓老師幫忙等問題。

家長對如廁問題的高度關注,只會增添孩子如廁的壓力。

2.哪有不尿褲子的孩子呢?對孩子尿褲子的行為,家長應全心全意地接納,告訴他們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歷,絕對不能有打罵、威脅等舉動,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做錯事,很無能。

3.教孩子及時表達尿意、便意。

作為父母,讓孩子知道,大小便是很正常的要求,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應鼓勵孩子大膽地告訴老師。

4.給孩子穿便於穿脫的褲子。

有些孩子經常會憋得忍不住了才想起去廁所,如果褲子穿脫不便,就很容易使孩子陷入困境。

5.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告訴老師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希望老師提供幫助,特別在孩子還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指導。

6.新小班的孩子家長可事先了解一下,幼兒園是使用小馬桶還是蹲位,最好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廁所里看一看,告訴他這和家裡的衛生間有什麼不同,該如何使用,甚至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次,消除陌生感。

7.給孩子讀一些與如廁相關的繪本,比如《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便便去旅行》《我的神奇馬桶》等。

通過這些輕鬆愉快、富於童趣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大小便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人都要大小便,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想大小便的時候隨時可以去。

(文中部分內容來自於億童生活區材料之《幼兒園生活活動整體方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