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雖然遠隔千里,但是母愛卻不會缺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追著媽媽的車跑了200多米的女孩,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特別是她那篇作文《媽媽,我不想你走》,「媽媽下午要走了,到很遠很遠的杭州賺錢養家」,樸實的話語,卻讓人無端落下淚來。

真的就只能在賺錢養家和陪孩子長大之中二選一嗎?生活是一道道選擇題,但隨著育兒知識的成熟,貪心的媽媽其實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的長大。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選出了50位成功人士與50位有犯罪記錄者,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

他收到了兩封印象深刻的信,一封來自白宮,一封來自監獄,講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來自監獄的犯人寫道:小時候,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一眼就看見又紅又大的。

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要那個,就被弟弟搶先說出了。

媽媽責備他說:我們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

於是,我靈機一動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把大蘋果獎勵給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

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信是這樣說的: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誰都想得到這個蘋果。

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鋤一塊,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所以母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孩子的三觀、安全感,都來自早期的教育和相處模式。

把你想要教會孩子的,先灌輸給孩子最親近的人

道理我們都懂,可是不能在孩子身邊陪伴,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

慶幸的是孩子需要的母親,是角色上的「母親」,即直接撫養孩子的那個人。

所以貪心的媽媽可以先把你的育兒理念、你最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的人,傳遞給孩子最親近的人,比如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

這很難,但是賺錢與育兒難以兩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這種方式。

為什麼說是母親,是指角色上的「母親」呢?孩子出生的時候,TA和最初撫養他的這個人建立的情感紐帶,將會成為他一生情緒發展、溝通模式、人格發展的基礎,這就是情感意義上的「母親」。

創造出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孩提時期與「母親」形成的依戀關係模式,可以影響到他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這種模式,是在「母親」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形成的。

其中最穩定的一種,是安全型依戀關係模式。

形成這種關係的關鍵是,回應孩子的需求,無論是生理上還是情感上。

如果孩子想吸引「母親」的注意,就應該給與足夠的關注;如果孩子想獨處,就給與一定的空間。

如果總是漠視孩子的需求,孩子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得到關注,他們將會輕視愛,並且認為只能靠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的表現是:「母親」在身邊時很快樂,有勇氣探索未知的空間,他們知道即使遇到危險,媽媽也會安撫和保護他們。

「母親」不在身邊時,他們會很痛苦,一直等著。

但是只要「母親」回來並安撫了他們,他們又開始愉快的玩耍,不會一直粘著大人。

那麼他們就是在安全型依戀模式中成長的。

也許你不得不為了生活做出取捨,但是構建安全型的依戀關係模式,會讓你珍愛的寶貝一生都懂得如何去愛人,如何享受被愛,充滿安全感。

依靠你與孩子最親近的人進行互動,你可以為孩子做到更多。

我們懂得,媽媽雖然遠隔千里,但是母愛卻不會缺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左手帶娃,右手工作,新手媽媽怎麼當?

作者 李雨潭看點產後重返職場,如何「左手帶娃,右手工作」一直是媽媽們關心的話題。至此母親節到來,《超級育兒師》在讀者後台留言中挑選了比較典型的兩個問題,並特邀旅日心理學學者李雨潭老師就此分享,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