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恐嚇孩子,誰都不想有一個充滿恐懼的童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聰明」的父母喜歡恐嚇孩子,從「大灰狼」到「警察」再到身邊長得難看的人,都會被用來嚇唬孩子。

甚至他們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這樣,我就要打你了!」 「不喜歡你啦!」

父母「恐嚇」孩子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非常常見。

「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把你抓走!!

「不穿衣服會生病,讓醫生把你帶去打針!」

「哭鬧的孩子最不乖,再哭就讓老師把你關進小黑屋!」

這些角色中,要數「警察」對孩子最有威懾力了,一提警察,孩子立馬乖乖就範,眼神都開始變得膽怯起來。

但是家長們你真不擔心孩子對這些角色的認識產生非常大的偏差嗎?

用警察威脅孩子,孩子會以為警察的主要任務就是「抓小孩」,萬一哪天遇到危險情況了,孩子會全然不知自己可以向警察求助。

用醫生來威脅孩子,孩子會打心底里認為醫生就是負責給孩子「扎針」的,萬一哪天孩子生病了,一見到醫生孩子就哭得昏天暗地,這不都是家長惹的禍?

用老師來威脅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就開始有厭學的情緒了,我們把老師描述成了一個可怕的角色,孩子還怎麼可能會喜歡上老師呢?

孩子是很純潔的,他們什麼都信以為真,就像相信這個世界上有聖誕老人送禮物一樣。

媽媽們千萬不要說一些讓孩子傷心的話,我覺得家裡的老人很容易犯這種毛病,覺得嚇唬嚇唬孩子讓他們聽話就好了,其實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有些媽媽,不見得會用警察、醫生、老師來威脅孩子,但是她們可能會使出一個更「厲害」的大招,幾乎所有聽到過這句話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恐懼害怕求放過。

這句話就是:「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有時候可能會起到作用,但更多的時候孩子可能因為這句話反而哭鬧更厲害了。

這樣嚇唬孩子,大人不癢不痛,甚至很大程度上,還能達到「馴服」孩子的效果,但是,會使他們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裡,有隨時都會被父母遺棄的感覺。

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抑鬱。

回想我們養育孩子的最初階段,我們因害怕孩子沒有安全感,每天忙得再辛苦,晚上也要陪孩子入睡!我們因擔心孩子會有分離焦慮,每天都要求自己做到高質量的陪伴,一遍又一遍地陪孩子玩ta喜歡的遊戲,講ta喜歡聽的故事書。

這不就是我們辛辛苦苦地築建孩子內心安全感的過程嗎?

但是,我們為何會為了讓孩子聽話,而用一句話毀了自己長期以來的努力,讓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轟然崩塌呢?

一位媽媽曾經跟我說了她童年一個故事:

她小時候也像所有孩子那樣,在年齡的某個階段喜歡磨蹭。

而她的母親為了催促她,常常喜歡用各種恐嚇手段。

有一天,她的母親忙著出門,為了讓她快點吃飯,好讓母親把她帶到奶奶家。

所以吃飯時,她母親故意神秘地壓低聲音跟她說:「你知道我們家前幾天垃圾桶為什麼不見了嗎?」她搖搖頭。

母親接著說:「是被一個穿藍色衣服的小偷偷走的,這個小偷還會偷娃兒。

你不快點吃的話,你就只能一個人在家,那個小偷可能會來敲門……」

那一刻,她感覺血液像要凝固……她加快了嚼飯吞飯的速度,好幾次被嗆到……從此,她每次出門玩耍或上幼兒園都要緊張地看看門外是否有人,走在大街上,尤其看到穿藍色衣服的陌生人,便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到長大後,這種直接的心理恐懼才慢慢消失。

不過她常常說印象中的童年並不快樂,這大概跟這些恐懼因素總是充斥左右有關。

我們日常中的恐嚇,會給孩子造成恐懼和緊張感,長期以往,孩子不僅失去安全感,還會出現膽小、自尊感低,個別孩子還可能叛逆。

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會直接厭惡大人通過恐嚇想獲得的目的,比如大人常常恐嚇一個不認真寫作業的孩子,這個孩子可能會更厭惡寫作業。

部分心理抗壓能力較弱的孩子,還有可能出現心理障礙,包括孩子可能持續做噩夢,在遇到敏感的場景或相似的事情時出現緊張和焦慮。

就像一個長期被恐嚇吃飯的孩子,可能會在吃飯前或吃飯時出現急躁和焦慮,脾氣難以自控等。

事實上,孩子們先天恐懼的東西很少,很多都是後天習得。

而孩子們心中的恐懼,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大人貪圖省事而嚇唬孩子,讓孩子立即聽話而導致的後果。

父母經常說「恐嚇」的話,會帶給孩子童年的陰影,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這個問題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孩子的人生路和家庭生活中也難以迴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再這樣恐嚇孩子 後果很嚴重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這種情況下,很多「聰明」的父母往往會抓住孩子的軟肋,用孩子最怕的東西來恐嚇或威脅ta,結果孩子當然會乖乖就範了。然而,僅僅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規則做,或是孩子調...

對待孩子不聽話

教育孩子需要謹慎注意方式,恐嚇萬萬不可:要是再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去。再哭?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還敢撒謊,我撕爛你的嘴巴! 走不走?不走我走了! 孩子更需要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