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士心理:幼兒經常情緒爆炸?不要忽略幼兒的社會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霖士心理

● ● ●●

今天的你有情緒嗎?

為什麼說這個?Emmmm...

有情緒就要發泄出來...

看誰不爽,你就抽他...

但這樣不太利於社會和諧...

so...想想過個癮就可以了...

但孩子就不一樣了...

你總不能鼓勵孩子看誰不順眼,抽別人一頓吧?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幼兒源於社會的情緒...

Em....遇到名詞果斷困惑有木有?

什麼是社會情緒?和情商有區別嗎?

不要著急,慢慢來...

日常我們所說的情商覆蓋面非常大,而對於家長們了解孩子的情緒能力,並不能全面的理解。

因此,今天我們特地來講一講幼兒階段孩子的情緒調節方法。

情緒主要包括識別自身與他人情緒、適當表達情緒以及能夠抑制或者調節行為三個部分。

但無論是表達、還是抑制、又或是調節,其實核心都在識別上。

但識別他人情緒做適合當時環境的行為時,識別就變得更加重要。

因為,識別的基礎是情緒的理解。

這種理解能力大多在幼兒階段發展迅速,發育的好,在以後社交生活中就不會產生壓力。

兒童在2 歲時就能正確識別面部表情,能談論和情緒有關的話題;3歲的兒童就可以根據獲取的情境線索來判斷他人的情緒狀態了;5-6歲的兒童已經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給出合理的解釋。

所以,你會發現3歲則是一個關鍵期。

在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以前,孩子的情緒理解鍛鍊幾乎都是在家中,而早期的情緒理解,父母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一般來講,孩子大多是在與父母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學習和練習情緒的理解和表達。

而當今在早教階段,大多以知識早教為主,更是缺乏了情緒早教的引導。

其實,5歲之前的孩子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和長期記憶能力,學習和背誦太多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

而家長們這邊,對於情緒早教大多數屬於聞所未聞的階段,由於知識的缺乏只能透過孩子的負面情緒來捕捉到孩子不的愉快,像哭鬧、撕扯頭髮、用頭撞牆、面部委屈等,就算問題解決,也很難在日常中正面積累...

那家長在家中可以通過哪些家庭教育幫助孩子在社會情緒中得到發展呢?

學會與別人分享

有時經常會看到孩子們扎堆在一起玩,可能自家孩子霸占著兒童滑梯,這個時候父母就要跟孩子說清楚:「你玩一會滑梯,是不是也應該讓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呢?」

適當的鼓勵和引導,讓孩子感受到分享並不意味著從自身拿走或丟失東西,而是獲得快樂和友誼的方法。

在家中也可以進行日常的訓練,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在拿著畫本時,父母可以用一個玩具,以溫柔的口吻與孩子進行畫冊的交換,反覆操作可以讓孩子增加信任與分享的意願。

主動與他人交往

有時,孩子會因為特定的環境顯得害羞,可以先引導孩子嘗試著與最熟悉的親戚朋友打招呼,直到孩子的行為顯得融入或大方一些時。

再引導孩子逐漸進入陌生環境,通過與陌生小朋友的打招呼、握手等方式拉近距離。

在整個過程中,儘量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因為過多的介入會讓孩子更加害羞與拘謹,妨礙與小朋友之間彼此了解。

孩子之間的人際溝通

除了日常給孩子灌輸人際溝通的意識(講類似《孔融讓梨》的故事),講過的故事還需要在日常頻繁喚起孩子的記憶。

同時,鼓勵孩子多參與團體性強的活動,比如足球、籃球、跳皮筋等。

有的孩子想和別人一起玩,但由於不知道如何表達,卻做了讓小朋友們反感的事情,若是孩子出現這種情況,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開口,比如:「我想和你們一起玩遊戲,可以讓我加入嗎?」或者透過的禮貌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想法。

倘若,這種方法還不奏效,家長們可以在邊上給孩子出一個讓遊戲變得更有趣的方法,以便讓孩子參與其中。

● ●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的攻擊性行為與挫折教育我們該如何引導

孩子們的暴力行為總讓家長苦不堪言,小時候的行為延伸到長大之後那該怎麼辦?我能打孩子嗎?我的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我的孩子經常打人,該怎麼辦?我們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處理自己和「暴力」之間的關係呢...

育兒:智商只是剛需,情商才是王道

幼兒的「智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先天條件,而「情商」卻是靠後天造就的。 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對兒童情商的培養也日益受到重視。而通常某種能力是在特定時期才能發展,那麼在幼兒期的教育對情商的培養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