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年齡段的孩子超難管,怎麼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叛逆期,一個教育孩子「棘手」的時期,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家長這麼說:

「近幾個月不知怎麼了,總頂嘴。

什麼事都要給自己找一個開脫的理由,今天陪他聽寫單詞並幫記不會的,他不是摳鼻子就是摳手,我制止他,不聽,批評他,還摔我手機。

「老師不時地反映孩子逃學,還發現他在外面學會了抽菸喝酒,真怕他在外面結交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

這些原本聽話的乖孩子會突然性情大變,究竟會是什麼原因?

您了解您孩子嗎?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

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

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激烈。

其實,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衝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叛逆期」是心理學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父母可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

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第一個叛逆期:2-3歲,自我意識萌發期

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出現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一般是在兩歲到3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行動上,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度;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麼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

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

簡言之,面對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辦法是接納,並引導。

1、不要用命令的口氣,不能採取高壓政策,尊重孩子,讓孩子做選擇題。

父母給出的選擇其實是事先篩選過的,並且自己可以接受的。

如,進家後,父母與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換成可供孩子選擇的陳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邊或是放在鞋架上。

2、把握尺度,不要過於耐心、「民主」。

有一部分父母,他們會反覆問孩子「好不好」「行不行」。

如:「我們現在出門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等。

事實是,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回答「不好」,「不行」。

其實,父母所做的只是給孩子提供了又一次說「不」的機會。

這些父母還需花費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釋、勸告、講道理。

他們其實已被孩子左右,並未起到很好地引導孩子行為的作用。

3、建議家中其他人多參與到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來,特別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

爸爸陪的少,孩子缺乏規矩、不能等待、脾氣大的情況,會更容易發生。

而爸爸多帶孩子玩,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做好榜樣,孩子會自然地模仿爸爸的行為,並且更容易建立規則意識。

第二個叛逆期:7-9歲,准大人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願意讓家長拉手,不讓父母叫自己「寶貝」或小名了;凡事都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大人說東,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愛哭、比較嬌氣等。

脾氣秉性的突然轉變,以及強烈的逆反心理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常見現象。

孩子進入學校後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急於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因此會開始要求獨立,行為上想要脫離爸爸媽媽的掌控,表現為說話做事老氣橫秋、獨立、有個性。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所反映的「不聽話」的孩子,大都還會出現學業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是親子關係的不和,讓他們缺少有效引導,缺乏好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是他們將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

這個時候父母宜:

1、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也可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並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和引導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7-9歲的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更多的是學習習慣不好所致。

如,該看的書不看,該做的作業不做,看書時惦記著玩。

與其天天盯著孩子學習,不如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制定好固定的作業時間、地點、正確姿勢等;孩子因為磨蹭作業沒寫完,也要定時收作業;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去打擾更不去點評,除非孩子求助;幫孩子確保規律的作息等。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

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鬱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他們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

表現為,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同伴關係,易受同伴影響,可能會做一些並非自己意願但同伴認同的事,如抽菸、喝酒,這些行為雖然父母不認可,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人的象徵,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等。

這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如網絡成癮、早孕、酗酒、犯罪等。

1、信任孩子。

有的父母會過度憂慮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

希望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我們必須首先要學會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也的確能順利度過這個特別的時期。

2、我們做好孩子們堅實的後盾。

就是與孩子保持親密而有間的親子關係: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3、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不用陪了。

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團隊活動,多與自己的親戚朋友走動。

別讓孩子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或者經常「宅」在家裡玩電游。

孩子們有自己的社交,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長輩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有些話,即使不能跟父母說,他們也還能有別的傾訴渠道。

4、父親尤其顯得重要。

父親最好能夠跟這個年齡的男孩做朋友。

對你的男孩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如何說他、批評他、指點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個成熟、有責任感的男人的樣子。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不能刻意疏遠。

女兒長大了,保持一定距離是對的。

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對你的女孩情緒和情感上的關注、支持。

5、父母言行不一的孩子易叛逆,身處不和諧的家庭氛圍的孩子易叛逆。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榜樣,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

另外,父母關係緊張,經常吵架,孩子要麼厭惡父母的行為,要麼逃避這樣的氛圍,父母將無法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總之,不同時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擾。

叛逆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一個不好的標籤,是他們認識自我,並且發展自我的好機會,家長們要做的是找到方式,有策略地去引導,一起跟孩子好好成長。

更多專業親子教育知識,請關注競思官方微信:talegenes(或直接搜索「競思」即可)

孩子成才的關鍵是注意力。

全面測評5-18歲孩子注意力,請複製以下連結http://t.jingsiedu.com/t.php?sp=kyo5h(或關注微信「競思注意力訓練專家」,輸入「測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這樣管才有效

導讀: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

孩子成年前經歷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學的概念,代指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的需求。孩子的叛逆期,對很多家長來說,是件很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對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管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