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孩子成長中的三次逆反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以前學過心理學,但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逆反並沒有過多的研究。

最近又逢開學季,看到有家長在群里談到孩子逆反這一問題,很多都是束手無策。

又對照自己的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現,突然感覺好後怕,自己的孩子近期的種種表現不也是逆反的徵兆嗎?很感謝一些家長關注這個問題,是自己對此有所警覺。

也願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家長們共同進步。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成長的逆反期一般有三次,在此期間家長應該分析一下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調整自己,才能適應孩子成長的幾個特殊階段。

有位佛學家說過,孩子成長是沒有逆反的,而是家長不適應孩子的成長,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節奏,所以是家長的逆反。

我感覺這句話說得特別好。

孩子的問題,其實更多的是折射出來的家長的問題。

那麼要正確對待孩子出現逆反,不管是哪一個階段,重要的就是家長要找到自己的問題,要學會用自己的觀點去適應,這樣才能確保有一個端正的態度正確對待孩子成長逆反期,從而也可以更好的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第一逆反期:兩歲半到三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

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出現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一般是在兩歲半到三歲左右。

不過現在的孩子大約一歲前後就開始表現的「叛逆」了。

就這一點,一方面說明現在孩子的確越來越聰明了;另一方面要求父母們養孩子要更加小心,不要對孩子更早、更多說「不」。

孩子們說出的第一個「不」,就是從父母這裡學來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行動上,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度;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麼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

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

比如一位媽媽說,她的女兒兩歲八個月了,一個月前剛送她上半天制的幼兒園。

在此之前,她不執拗,不愛發脾氣,凡事有商有量;但這之後,她好像突然就叛逆、任性起來,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東西的動作,「不」「就不」時刻掛在她的嘴邊,仿佛時刻等著反駁大人似的。

究竟會是什麼原因導 致了她的這種變化呢?她很愛幼兒園,從未表現出抗拒上學。

但是這突然性情大變,父母該如何引導?

案例里這個孩子,其實就是進入了她生命里的第一個逆反期。

說「不」,是她新學會的一種能力。

這說明,孩子長大了,而且心理非常健康!

了解到這一點後,父母還需要反思。

想一想,是不是平日面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經常採取命令、要求的態度和語氣,甚至簡單粗暴地打斷孩子的行為?那孩子習得的,也將是粗暴的處理方式。

簡言之,面對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辦法是接納,並引導。

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即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讓孩子做一道選擇題。

如,進家後,父母與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換成可供孩子選擇的陳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邊或是放在鞋架上。

」睡覺的時候,父母給出的選擇可以是:「咱們是現在上床,還是五分鐘後上床?」 父母給出的選擇其實是事先篩選過的,並且自己可以接受的。

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方面,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行為做到良性引導;另一方面,孩子也不會產生被控制感,相反還可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

如果孩子不要你給出的選擇,而想要額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訴孩子,他們所提出的不是一項選擇。

然後再重複你給出的選擇,讓孩子決定。

除了粗暴回應孩子,我還注意到有一部分父母,他們對孩子過於耐心、「民主」,經常會反覆問孩子「好不好」「行不行」。

如:「我們現在出門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等。

這種方式是否可行呢?事實是,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回答:不好,不行。

其實,父母所做的只是給孩子提供了又一次說「不」的機會。

這些父母還需花費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釋、勸告、講道理。

他們其實已被孩子左右,並未起到很好地引導孩子行為的作用。

孩子在面對固定的那個照顧者(比如媽媽)時更容易出現逆反行為,建議家中其他人多參與到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來,特別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

爸爸陪的少,孩子缺乏規矩、不能等待、脾氣大的情況,會更容易發生。

而爸爸參與孩子成長的要點,即多帶孩子玩,而非找問題、苛求孩子改正某個行為習慣。

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做好榜樣,孩子會自然地模仿爸爸的行為,並且更容易建立規則意識,因為爸爸的一言一行里都是規則。

第二逆反期:7-9歲,准大人期,我要選擇。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於嬰幼兒時期的寶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願意讓家長拉手,不讓父母叫自己「寶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大人說東,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愛哭、比較嬌氣等。

一位媽媽就曾說,女兒快9歲了,過去一直比較聽話,近幾月不知怎麼了,總頂嘴。

什麼事都要給自己找一個開脫的理由,哪怕是巧克力明明是她吃完的,非要說是爸爸媽媽吃完的,她只吃了三四顆。

寫作業、彈鋼琴,我讓她做,她總要找個理由跟我辯解。

今天我陪她聽寫單詞並幫她記不會的,她不是摳鼻子就是摳手,我制止她,她不聽。

我生氣之下打她手兩巴掌,她又哭又鬧跟我吵,還要 摔我的手機。

我很傷心,我在她身上下了那麼多心血,可她怎麼變成這樣——處處挑剔、厭惡、指責。

我該怎麼辦?

脾氣秉性的突然轉變,以及強烈的逆反心理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常見現象。

孩子進入學校後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急於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因此會開始要求獨立,行為上想要脫離爸爸媽媽的掌控,表現為說話做事老氣橫秋、獨立、有個性。

此時,父母是時候轉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互動模式了。

放棄家長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也可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並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和引導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所反映的「不聽話」的孩子,大都還會出現學業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是親子關係的不和,讓他們缺少有效引導,缺乏好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是他們將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

還有一些孩子,為了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會以破壞性的方式展現。

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及時對孩子的積極做法給予肯定和表彰,以便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注意到孩子的這些積極做法,孩子就會以破壞性的做法提醒我們關注他,如果這時我們認為他的做法極具破壞性而給於懲罰,結果就會更加糟糕,它會使孩子與我們的期望越來越遠。

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其次,要知道,7-9歲的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更多的是學習習慣不好所致。

如,該看的書不看,該做的作業不做,看書時惦記著玩。

最後,我們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鼓勵孩子走向更大的進步。

如果我們只盯缺點而忽略優點,只能導致孩子用破壞性的行動對我們進行提醒。

如上面案例中的那位媽媽所說:「天天盯著孩子學習」。

這樣,學習就完全成了父母的事,跟孩子無關。

與其天天盯著孩子學習,不如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制定好固定的作業時間、地點、正確姿勢等;孩子因為磨蹭作業沒寫完,也要定時收作業;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去打擾更不去點評,除非孩子求助;幫孩子確保規律的作息等。

第三逆反期(1):12-15歲的青春期 ,路在何方,掙扎與突圍。

一位父親反映:我家孩子十五歲了,近一年來他站著都比我高了,與個子成正比的是,他的脾氣也漸長,對他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老師三五不時地反映孩子逃學,為這,我沒少抽他,他也不反抗,就硬著脖子讓我打,每次打得我手酸、一肚子氣,末 了他恨恨地來一句:「再打我就不上學了。

」我還發現他在外面學會了抽菸喝酒,真怕他在外面結交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

他媽媽為這都愁得睡不著覺,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勸他,心情好的時候,他會跟他媽媽說:「我沒有交壞朋友,就是上個網什麼的。

」心情不好要麼愛搭不理,要麼就用一句「我煩著呢」堵你。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

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鬱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

正如這位父親所說,青春期的孩子大都處於「煩著」的狀態。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他們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

表現為,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同伴關係,易受同伴影響,可能會做一些並非自己意願但同伴認同的事,如抽菸、喝酒,這些行為雖然父母不認可,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人的象徵,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等。

這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如網絡成癮、早孕、酗酒、犯罪等。

有的父母會過度憂慮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

希望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我們必須首先要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也的確能順利度過這個特別的時期。

除了信任,還有什麼呢?我們要做好孩子們堅實的後盾。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與孩子保持親密而有間的親子關係: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要重點提醒的是,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很有必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不用陪了。

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團隊活動,多與自己的親戚朋友走動。

別讓孩子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或者經常宅在家裡玩電游。

孩子們有自己的社交,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長輩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有些話,即使不能跟父母說,他們也還能有別的傾訴渠道。

同時,父親的功能尤其顯得重要。

父親最好能夠跟這個年齡的男孩做朋友。

記得,對你的男孩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如何說他、批評他、指點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個成熟、有責任感的男人的樣子。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不能刻意疏遠。

女兒長大了,不少父親不會再像對待假小子一樣親近女兒了。

保持一定距離是對的。

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對你的女孩情緒和情感上的關注、支持。

這對她們很重要。

第三逆反期(2):15-17歲的少年到青年過渡期 ,我已長大,請別煩我。

這一時期的孩子大多處於高中階段,知識上有所積累,閱歷上有所豐富,自我感覺與初中相比十分成熟,經常喊初中生「小屁孩」,來彰顯自己的成熟。

這一時期的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有些時候甚至認為家長很幼稚,但為了尊重家長往往報以微笑(笑而不語),這時候家長的很多提醒不會起作用,由小時候的明對抗變為暗對抗。

這一時期的孩子需要家長通過更多與孩子的陪伴,分析孩子的各種表象,找出來背後隱藏的實質性的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孩子才會信服。

一個家長說:最近孩子經常對他最親近的奶奶口出惡言,在家時如果有人指出來他的錯誤之處,就會立即「炸毛」,不知道什麼原因?還有家長說,自己費了很大的力氣給孩子找了一個好的班級,但孩子就是不去,非要到自己原來的班中就讀。

後來通過諮詢我告訴家長,這一時期的孩子,可以和他們進行說理的交流,但數理必須要針對性,只有切中要害,孩子才會信服口服,這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第一個孩子,我首先指出來了他的這些做法,他很驚訝:「我有嗎」?看來他並沒有覺察到這些問題。

然後給他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每個人都有做得不恰當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指導。

然後結合男孩子喜歡國際形勢,結合高中的課本知識,通過對比近期的中美南海問題,一帶一路和TTP的博弈,指出來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改革」很重要,對別人的「開放」也很重要,通過中美的博弈,我認定中國必勝,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共同發展進步的,美國是封閉鎖國的,要唯我獨尊的。

格局不一樣,結果必定不一樣。

然後提出來生活、學習、成長過程中要做到學以致用,有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德的內容,例如「中庸」思想,擔當意識等,如何做一個性格平和中庸,有擔當的男子漢等等,孩子欣然接受。

第二個案例中孩子的爸爸一再向孩子強調換一個好班級的重要性,強調自己的一片苦心,強調自己的種種努力和克服很多的困難才找到一個好班等等。

實際上孩子是最反感這樣的,他否定了孩子的能力,等於告訴孩子和別人,你不行,我的孩子不行。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轉班是不肯能的,因為孩子被否定他的內心是痛苦的,是抗爭的。

總之,不同時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擾。

對於他們的不聽話、叛逆,父母要有清醒的認識。

下面是一些原則性的提醒,更是很多父母容易疏忽的: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逆反。

孩子是成長中的個體,每天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適時調整,切不可因孩子與自己的想法相左,而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樣做實際上漠視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不能採取高壓政策,更不能諷刺挖苦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

研究表明,用低聲細語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獲得好的效果。

對於不同逆反期的孩子,父母需區別對待。

對較小的孩子,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給出選擇等方式引導;對於較大一些的孩子,可通過講道理、正面引導和肯定的方式引導。

父母言行不一或身處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更容易逆反。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榜樣,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自己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只會招來孩子的不滿孩子還怎麼聽從大人的話呢?另外,父母關係緊張,經常吵架,孩子要麼厭惡父母的行為,要麼逃避這樣的氛圍,父母將無法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作者:金生水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必讀▕ 孩子一生中的三個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成長得更快。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 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其實,若父母能夠讀懂...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這樣管才有效

導讀: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管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

家長必讀:孩子人生的4個叛逆期你得這麼管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

如何教育好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