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青春期孩子的蛻變 要主動改變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層面上有兩大覺醒:自我意識的覺醒、性意識的覺醒。

這個時候,孩子和家長從心理上開始分離,孩子有強烈的身份需求,希望和家長「平起平坐」,並要求建立新的關係——平等對話的關係。

家長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用以往的方式和孩子對話,如同「雞同鴨講」,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比如,當孩子光顧著看電視而不去做作業時,家長以前那句頗具威懾力的「不要看電視,快做作業」,對付小學生很有效,但對付青春期的孩子卻只會換來白眼和甩門,一副堂而皇之的逆反態度,這究竟是怎麼了?

遇到孩子逆反的情況,家長應感到高興,這說明孩子的心理開始獨立了,心理發展是健康的。

如果說原來的交流模式是「我說你聽」,那現在的孩子則進入了需要「對話」來交流的階段,家長可以換一種對話口吻——「今天作業多不多,你覺得來不來得及做?」。

家長需要改變語氣語調,不用感嘆號,少用句號,多用問號。

家長還要改變的是「討論的方法」。

比如一個成績很一般也不夠努力的孩子說要考某某名校,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大放厥詞」,甚至還嘲諷說:「你覺得自己有本事考得上某某學校嗎?」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你不尊重我,和你沒話說」的感受,導致對話無法進行下去。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大人能認可自己,所以家長不要否定他的動機,比如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引導:「我知道你很想考進這所學校,但你努力的方法可能還有問題。

築好青春期的「三道防火牆」

青春期,同時也是「性等待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性發育了,但還沒有自由性行為的權力。

在性發育過程中,孩子會有性衝動,當這種「自然本能」流露出來時,孩子往往會很迷茫。

家長的任務,就是要指導孩子學習調控、調適這種「本能」,告訴孩子哪些是合理的釋放方式,哪些是不合理的。

為此,家長要築好「三道防火牆」。

第一道:不去不安全的環境。

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安全的環境。

男女生之間可以交往,大方交往。

但是,要群體交往,減少個別交往。

群體交往可以使性壓力得到釋放,相比之下個別放電就比較危險。

孩子在青春期時,家長可以組織年紀相仿孩子的家庭活動,男孩女孩一起玩,讓他們的性壓力通過群體活動釋放。

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個別交往中,任何一個性刺激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都很危險,所以需要引導孩子不穿太暴露的衣服,不討論性話題,男女一起不看與性相關的視頻。

第二道:學會拒絕。

告訴孩子,在和異性交往時要會判斷,如果遇到對方進行性挑逗,要學會儘早「剎車」,當別人有不合理要求,一定要學會拒絕並明確表明態度。

第三道:給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

孩子的成長是試錯的過程,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如果真的做錯了,父母也許會有情緒,但一定會幫助你。

一旦遇到麻煩事,一定要記得回家。

孩子的青春期,就生理角度來說,處於「養土育種」時期,家長必須注重孩子的生殖健康,給孩子相應的指導。

關愛孩子的生殖健康,這對整個家庭來說,也是關係到家族生命延續的大問題。

對女孩子來說,要「養土」,要讓子宮、卵巢健康地發育。

有些女孩子臨到考試例假就不來了,這是一個「信號」,說明卵巢功能不佳。

例假是女孩生理髮育的晴雨表,一定要關注。

在持續的壓力下,女孩子可能會內分泌失調。

如果女孩例假不來,請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學業上的壓力,讓孩子緩一口氣,要知道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

對於男孩子來說,要「育種」,要保護精子健康發育。

家長需要讓孩子了解精子存活適宜的溫度,一定要讓孩子注意不要穿不透氣的牛仔褲,不要洗桑拿浴、少洗熱水盆浴。

幫助孩子 找尋價值感的平衡

孩子在青春期階段,常常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為了尋找這個答案,孩子會通過同伴價值感、同性價值感和異性價值感三種途徑來判斷自己的存在意義。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早戀」。

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真的喜歡某個人,他們更多的是需要「某種感覺」,需要在兩性交往中體驗「異性價值感」。

同伴價值感、同性價值感和異性價值感三者之間是一個相互自動平衡的關係,如果有一種價值感下降,對其他的價值感需求就會上升。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一比,孩子的「同伴價值感」降低了,另外兩個價值感需求就會相應增加:孩子會尋求同性價值感的提升——男生打架(比力量)、女生打扮(比形象);同時,孩子也尋求異性價值感的提升。

所以,家長要看到孩子出現這些行為背後的訴求是什麼,了解到這是因為孩子的同伴價值感降低了。

儘量不要降低孩子的同伴價值感,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和異性很要好,拆不開,這說明孩子的同伴價值感和同性價值感不夠,這時候異性價值感就好像「救命稻草」。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硬拆」,而要想辦法提升同伴價值感。

比如讓孩子學著動手做飯,讚揚孩子很懂事,給孩子更多自信。

同樣,要提升同伴價值感,家長可以和老師協商,讓孩子儘快在同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主辦

市委宣傳部 市文明辦

杭州日報

學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不能完全託付給學校教育。

在影響孩子一生髮展的遺傳、環境和教育三要素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因素。

孩子智慧的形成因素中,常識與經驗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常識主要由學校教育完成,而經驗卻必須由家長培養。

家長們既要關注孩子正確、積極的經驗積累,也要幫助孩子改變不良習慣。

我認為,培育好孩子不外乎三個方面:建立好習慣、培養好心情和培育善良心。

很多家長說,到了小學高段,原來很聽話的孩子,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老是跟家長犟著;在中學階段,孩子讀書辛苦,家長也過得特別辛苦,這個本認為該長大懂事的孩子,卻變得「無法對話」了。

青春期的孩子,讓很多家長頭痛不已。

事實上,小學和初中的銜接,不僅是孩子需要面對的銜接,而且也是家長需要面對的銜接。

小學階段是建立關係的關鍵期,中學階段是處理關係的關鍵期,家長們應擔負起更加重要的指導責任。

(杭州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前孩子性教育時間表和重點,父母值得收藏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要麼對孩子的性教育不以為然,要麼是羞於啟齒,認為這些事等孩子大點後自然就明白了,也有小部分家長覺得該給孩子講,但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結果就是讓孩子懵懂地去摸索、觀察和嘗試,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