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疫苗打不打?抽繭剝絲,關於疫苗的是是非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疫苗事件」牽動了無數父母的心。

特別提醒大家,面對此類事件,遇到種種傳言,不必恐慌,首先要冷靜冷靜再冷靜,了解相關知識,擦亮眼睛,懂得甄別,做智慧父母。

1、 什麼是二類疫苗?

我國將疫苗分為兩類。

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相對於一類疫苗來說,二類疫苗由於是付費自願接種,因此利潤空間更大。

此次事件中涉及的疫苗則是條例中規定的二類疫苗。

2、 二類疫苗需要接種嗎?

家長在選擇接種二類疫苗時可以根據感染疾病的風險,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孩子的身體情況等做出決定。

家長在選擇前,還應了解各種疫苗的特性、適應證及禁忌證。

如孩子機體抵抗力較低,平時極易患病,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應選擇接種流感疫苗。

如果您的經濟條件允許,寶寶又沒有接種付費疫苗的禁忌症,那就給寶寶接種吧,因其實就是需要您付費,另寶寶接種疫苗會疼痛或出現一些副作用,但疫苗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這些。

正常情況下打疫苗後孩子會出現哪些反應?

什麼情況下家長需要帶孩子緊急上醫院?

說到疫苗不良反應,首先要明確概念。

疫苗不良反應包含兩個方面:預防接種一般反應,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對機體只會造成一過性生理功能障礙,主要有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症狀,或有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一般不需要臨床處置,可以自已恢復,發生率低。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範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

異常反應發生率極低,病情相對較重,多需要臨床處置。

主要有無菌性膿腫、過敏反應,極個別的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等,疾病程度嚴重的,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

接種後家長主要注意觀察哪些情況?

一般打預防針後發熱很少超過38.5℃,往往燒燒就會降下來的。

如果體溫不超過38.5℃可以不用特殊干預;若超過38.5℃,可以給孩子服用不含阿司匹林成份的退熱藥一次,即可退熱。

如果是感染疾病引起的發熱,即使服用退熱藥後,體溫可以再次上升或者持續高熱不退,此時家長應特別警惕,要及時帶孩子就診,但特別提示,有的家長容易忽視這一點。

因為,有的孩子在接種疫苗前,已感染了一種疾病,但處於無症狀的階段,接種疫苗後,隨著感染疾病的發展而出現了發熱,由於醫生告知接種疫苗後,孩子可能有一過性的發熱,家長誤以為是打預防針所致,而貽誤疾病的治療。

實際上,這種情況屬於偶合,即疾病發病時間與接種疫苗的時間,發生了偶合。

另外,如果孩子在接種疫苗前身體不適,家長不必急於帶孩子打預防針,先觀察1-2天後,疾病不發展後再確定是否接種,儘量避免發生預防接種偶合的不良反應。

如注射了含有吸附劑的疫苗,可能會造成局部硬結。

處理方法:可以從注射第二天開始用毛巾熱敷,因為第一天剛打完針,需要讓針孔閉合,以防止發生感染。

熱敷時要注意,孩子皮膚比較細嫩,不要燙傷孩子,溫度要適宜,每天熱敷3-4次,一次15分鐘,可以改善促進局部的組織吸收。

接種後出現輕微局部和全身反應如何處理?

局部反應:

一般指在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

主要表現為在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

尤其是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後,大約有5%~10%的小兒在注射局部有明顯的紅腫、硬塊或疼痛。

症狀較輕時(一般紅腫直徑2.5厘米以下):注意局部清潔衛生,避免撓抓、按摩等即可。

症狀較重時(紅腫直徑2.5厘米以上):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全身反應:

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一般不適反應,如出現哭鬧、噁心、嘔吐、腹瀉、精神不振,不想吃東西等現象。

對於輕度體溫升高(體溫38度以下):

在接種後1~2天內體溫37~38℃,多喝水、溫水擦浴、退熱貼等,不需用藥。

對於高熱(體溫38.5度或以上):

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給予退熱藥,以防小兒高熱驚厥。

哪些情況下不宜打疫苗?

首先,在接種的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及化膿性皮膚病的兒童應治癒這些病後再接種。

其次,正在發燒(體溫超過37.5℃)的兒童,應查明發燒的原因,治癒後接種。

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病情,另外,發燒往往是流感、麻疹、腦膜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症狀,接種疫苗不僅會加快發病,還會加重病情,使病情複雜,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

同時,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與致病的細菌可互相干擾,影響免疫力的產生。

此外,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癒後不足2周,處於恢復期的兒童應緩期接種防疫針;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結核病的兒童也不宜接種。

因為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體質往往較差,對接種疫苗引起的輕度反應也承受不住。

他們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額外的負擔,故接種後往往會發生較重反應。

另外,接種疫苗後肝臟的解毒、腎臟的排泄等功能都要加強,影響有病器官的康復;

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

這些兒童由於形成免疫因子的原料缺乏或免疫器官功能不好,不能產生免疫力,故不宜接種;

有過敏體質及哮喘、蕁麻疹、接種疫苗曾發生過敏的兒童不宜接種,因為疫苗中含有極其微量的過敏原,對一般兒童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體質過敏的兒童來講,由於其敏感性極高,也會發生過敏反應,給兒童帶來危害。

腹瀉的兒童,大便每天超過4次者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減毒活疫苗。

因為腹瀉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失去作用。

另外,腹瀉如為病毒感染所致,會干擾疫苗產生免疫力。

在傳染病流行時,密切接觸了傳染病人的兒童,不宜馬上接種疫苗,必須經過該種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後未有發病再接種。

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而又必須接種時,如被狂犬咬傷者必須接種狂犬疫苗,這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和密切觀察下方可接種。


歡迎喜歡分享孩子智力開發、學習等育兒問題的朋友在下面評論區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共同探討,如果您覺得有收穫,還望多多點讚、轉發或關注,予以我們最大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疫苗接種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接種疫苗會影響兒童的自身免疫力。正解:疫苗根本不會削弱正常嬰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誤區2:接種過疫苗就100%不會生病。正解:疫苗只對特異性病原體類別預防,不包...

打疫苗後,出現發熱、紅腫,該怎麼辦?

近期,有很多家長在後台留言說,寶寶種疫苗後,有的是接種部位紅腫,有的則是發燒感冒,甚至燒到38.5度以上。現在,東東媽統一為大家解決有關接種疫苗的各種問題,希望能幫到各位爸爸媽媽!寶寶在打預防針...

寶寶接種疫苗,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怎麼辦?

寶寶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乏力、哭鬧、吃奶差、睡眠稍差、發熱、注射局部輕微紅腫等「不適症狀」,這是大多是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出現這些反應時,一般情況下不用帶孩子到醫院,除非出現劇烈的咳嗽、嚴重腹瀉等情況。

寶寶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寶寶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原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漸減弱或消失,因此,必須適時地給他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他的防病能力,維護他健康成長。兒科專家表示,預防接種是目前幫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