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後,孩子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急壞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疫苗是生物製品,人體接種疫苗後,不僅會在接種部位的局部組織引起紅疹、硬結,而且會在全身引起一系列如低熱、乏力等生理、病理反應。

在這些反應進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通常稱為預防接種的反應。

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

⑴局部反應

一般在預防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

接種部位可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

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巴管發炎。

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範圍又分為輕、 中、重。

輕的直徑小於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

如果局部紅腫較重,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 後紅腫嚴禁熱敷),早晚各1次,每次5分鐘左右。

並要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後感染。

⑵全身反應

首先表現就是發熱,輕的體溫為37~37.5℃;稍重一點的體溫在37.6~38.5℃;39℃以上就是比較嚴重的了。

除此之外,部分寶寶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戰、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以上反應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

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也就自行消退。

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對大多數寶寶來說,低熱更為常見,一般不需特殊處理,1~2天後自行緩解。

也有少數寶寶反應較為強烈,有時體溫超過39℃,可伴有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全身 反應,這時應休息,注意水分的補充,可用溫水擦浴,必要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小兒退熱片、美林、百服寧等退熱藥。

如果打預防針2~3天後仍有發熱,可能 繼發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接種疫苗後的異常反應

個別寶寶在接種後會出現一些異常反應或併發症,情況較為嚴重的寶寶,必須及時處理。

⑴過敏性皮疹

這種情況較常見,皮疹多種多樣,以蕁麻疹最常見,一般在接種後數小時到數天內發生,接種活疫苗在1~2周內發生,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過敏藥物。

⑵暈針

注射後突然暈厥,輕者會出現心慌、手足發麻或噁心等症狀,短時間即可恢復正常。

重者會出現流冷汗、心跳加快、臉色蒼白,甚至失去知覺等症狀。

暈針與室內空氣不好、疲勞、空腹、精神緊張或恐懼有關

⑶無菌性膿腫

是由於吸附劑(氫氧化鋁或磷酸鋁)未被完全吸收,或接種部位不准,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液化而形成的。

一般出現在接種後24~48小時。

這種情況要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⑷血管神經性水腫

個別寶寶在接種後1~2天內,注射部位紅腫範圍加大,皮膚發亮,重者水腫可擴大至整個上臂及手腕。

這種情況採取局部熱敷、口服抗過敏藥物即可好轉。

免疫缺陷的寶寶常出現這種情況。

注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或輸血即可好轉。

怎樣減少預防接種後的反應

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但是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輕重不同的反應。

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

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各種預防接種必須在寶寶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進行。

打預防針前做好寶寶的思想工作,讓勇敢的寶寶先打,以消除膽寶寶的緊張害怕心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接種疫苗你必須知道的事(0—12歲)

寶寶生病,是讓爸爸媽媽最頭疼的事,寶寶「看病難」除了挂號難、費用高,更難的是孩子年齡小、不配合,小編整理了本文,希望能幫助父母提前了解走進醫院、面對醫生時可能發生的大事小情。寶寶從出生之後到3歲...

寶寶接種疫苗,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怎麼辦?

寶寶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乏力、哭鬧、吃奶差、睡眠稍差、發熱、注射局部輕微紅腫等「不適症狀」,這是大多是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出現這些反應時,一般情況下不用帶孩子到醫院,除非出現劇烈的咳嗽、嚴重腹瀉等情況。

給寶寶打完疫苗別著急走,留觀30分鐘可救命

當您帶著孩子去打疫苗時,是否留意到了預防接種門診內「請留觀30分鐘」的告示牌?很多家長無視它的存在,更不知它存在的意義。預防接種單位提出的「留觀30分鐘」是有科學依據的,這30分鐘對寶寶生命健康...

寶寶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寶寶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原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漸減弱或消失,因此,必須適時地給他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他的防病能力,維護他健康成長。兒科專家表示,預防接種是目前幫寶...

打疫苗後,出現發熱、紅腫,該怎麼辦?

近期,有很多家長在後台留言說,寶寶種疫苗後,有的是接種部位紅腫,有的則是發燒感冒,甚至燒到38.5度以上。現在,東東媽統一為大家解決有關接種疫苗的各種問題,希望能幫到各位爸爸媽媽!寶寶在打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