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唱白臉」,奶奶偏要「唱紅臉」,到底聽誰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朵媽的好朋友——陳昌玥老師。

陳昌玥老師是朵媽的中學同學兼好友。

她在幼教事業上辛勤耕耘了十多年,是中國福利會學前教育課程的編寫者之一,曾多次參與中國教育電視台幼教欄目的拍攝,在《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等著名期刊上發表文章百餘篇。

她將為我們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寶貴的實踐經驗,朵媽和大家排排坐,一起學習,一起提高!

活中常有這樣場景:每次孩子玩完玩具,滿地狼藉,好不容易大人玩具收好了,孩子又把玩具攤了出來,大人忙得滿頭是汗,家裡還是一團糟……

面對這樣的情況,通常家裡的兩代人家長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祖輩家長(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視而不見,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

父輩家長(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大聲呵斥,要求孩子必須遵守規則。

於是,家庭中爆發了祖輩與父輩,兩代家長之間的大風暴......

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不一樣

祖輩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孩子年齡小,現在雖然樣樣事情大人幫著做,但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的。

父輩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樣樣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不會做或者不願意做,爸爸媽媽會逼著孩子做,甚至「修理」孩子。

的確,父輩的「專政式」教育方式,扼殺了孩子太多的夢想和自由,會壓抑孩子良好個性的成長。

而祖父母對第三代過多的寵愛,甚至對孩子一味遷就,生怕過多的責罵會損傷他(她)的自尊心,限制他(她)個性的發展。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身邊聰明可愛的小天使,變成了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唯我獨尊的「小皇帝」,而我們的父輩儼然成了「奴隸」時,我們才不得不感慨……

對策

建立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任何美好的教育目標,絕對不可能用錯誤的手段達成。

當下很多教育偽概念,就是把一些錯誤的行為合理化。

嚴厲教育其實是危險教育,教育偽概念會帶給孩子很大傷害,比如很多家長把「愛孩子」和「溺愛」混為一談。

溺愛和愛不一樣,是兩種相反的東西,真正的愛一定是給孩子自由的

溺愛則充滿了對兒童的控制,要關心孩子吃多少、追著餵孩子吃飯,規定你多長時間寫作業等等。

孩子是需要愛的,正常的愛給再多也不會形成溺愛,反而那些以愛為假象的控制,使孩子出現很多問題。

當在育兒觀念發生訴訟分歧時,作為小輩,要尊重長輩的管教方式

不妨長輩家長訂閱一些育兒雜誌請長輩家長觀看一些有較新觀念的育兒節目,這能及時更新長輩的育兒觀念,和教育方式

長輩家長,也應理解小輩的育兒新觀念,避免在孩子面前上演「家庭大風暴」,以免讓孩子有機可乘。

不妨找一個合理的場所,避開孩子,共同探討各自的教育方法,尋求雙贏的局面。

兩代人關注孩子的成長方面不一樣

祖輩們家長往往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忽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父輩家長對孩子的智力培養,關注過度,忽視孩子生活習慣和良好個性的培養。

由於關注的點不一樣,所以容易在教育上產生分歧

對策

建立學習型家庭,學會理解和變通

遇到孩子有不良行為出現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學習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孩子,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耐心幫助孩子,不要太嚴厲。

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孩子,讓孩子共同制定行為規範,讓孩子逐漸了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逐漸成為一個自律的人,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我們不妨在業餘時間,多參加一些育兒培訓講座。

對於有困惑的問題,可以找專家面對面的諮詢、討論,制定合理科學的育兒計劃。

當兩種育兒觀念產生碰撞時,不妨都做一定的嘗試


家庭教育,還應該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學會遵守社會規則,尊重他人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會獲得更多的學習和展示機會。

家長應該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對自己負責。

不妨培養幽默感,家長不是神,也會犯錯,在與孩子交流時,能夠幽默和「自黑」,可以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我認為家長無論在單位多麼強,在孩子面前都要學會示弱,給孩子思考和展示的機會,向孩子學習,讓孩子在家中有地位,才能讓他們自發產生責任感。

兩代人在教育理念上各有主張

其實,父輩家長想阻止祖輩家長不當的育兒法,不必採取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講契機,說服老人也要講時機

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說服則易遭遇「反擊」,最終問題沒有解決,還導致不歡而散。

對策

彼此尊重,以柔克剛

當我們和老人產生矛盾後,首先要注意找准「組合」,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是與爺爺、奶奶溝通,那就請爸爸出馬;如果是與外公、外婆溝通,就請媽媽出馬。

而且,不要把問題搬上檯面,找沒人的場合私聊

這樣,即使老人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誠以對。

此外,在溝通之初,年輕父母要儘量先表達對老人的感謝和關愛,再慢慢切入正題。

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

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家庭教育是把雙刃劍,它必須「全面」地給孩子實施影響,但是恰恰因為不夠專業,有的時候會影響效率;它的情緒感染性,令家庭情感因素,加大了教育的效果,但同時會造成很多家長的失控。

不能總跟孩子說「你真棒」,還要說「不可以」

對孩子應該兩隻手,第一隻手接納,家長要經常撫摸孩子,讓他感覺到溫暖;要蹲下來和他說話,讓他體會到平等。

另一隻手控制,從小就告訴孩子,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做了要受到懲罰、懲戒。

兩隻手相輔相成,接納不足就是疏忽,接納過分就叫溺愛;控制不足是放縱、沒規矩,控制過分就叫暴力。

當家長不容易,兩手都要硬,而且兩手都還要適度。

育兒風波並不可怕,其實也很常見,兩代人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

小輩平時多與老人交流,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這樣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PS.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