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別走!——孩子的分離焦慮不能大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天,啟稚搖籃商丘中心裡來了一對父女。

媽媽在附近診所看病,孩子就和爸爸在附近轉,發現這裡就想進來。

由於周二老師們大都休假,當時我正好在前台,看倆人在外徘徊我就打開門把孩子迎進來。

女孩在玩一邊玩,爸爸就在一邊沙發上休息。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停地看向爸爸和爸爸說話,爸爸的反應則是有一搭沒一搭。

我看出孩子的失落,就和爸爸溝通:「孩子爸爸,孩子在不停地和你說話可能是想引起你的關注,你可以微笑地看著孩子點頭、也可以和善給孩子語言的回應讓孩子知道你正在關注到她。

爸爸過了一會兒,就走向門外去看媽媽有沒有看病出來(由於沒拿手機,無法聯繫,來中心又是很隨機的),所以擔心媽媽找不到吧……

爸爸一會去門外看情況的時候,孩子就會告訴爸爸:「爸爸,你別走!」

爸爸好像沒有聽到孩子問話還是覺得孩子這樣的話太對,總之沒有回應。

這時,我告訴孩子:「寶貝,爸爸在這呢,爸爸走的時候會告訴你的,你就好好玩吧。

當爸爸一次次走向門外的時候,那個正在玩的孩子都會跟爸爸說:「爸爸,你別走!」

此時我覺得有些問題了,為什麼孩子會擔心爸爸會走呢?等爸爸從門口回來,我問孩子爸爸:「您上班是不是經常偷偷走啊啊,不跟孩子正面說『再見'。

孩子爸爸說:「是的,每次上班都很黏人,沒辦法啊,不偷偷走就走不了……」

當孩子爸爸這麼說的時候我明白孩子為什麼不斷地重複那句「爸爸,你別走」,孩子怕爸爸再偷偷溜掉啊。

不正確的分離造成孩子對於分離的更加恐懼,很多家長錯誤地以為偷溜掉或者撒謊矇騙孩子過一會自然不哭了,豈不知這會給孩子的童年造成多大的傷害,因為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做的決定大多來自於童年的決定。

如何正確地對待分離這是孩提時代比較重要的課題。

早教課程里會有一個系統的從親子到分離的課程讓孩子慢慢過渡。

上過早教的孩子都會很快地適應分離,在指導師的引導下消除雙方的分離焦慮。

就如來中心的這對父女,由於採用了錯誤的分離方式,導致孩子無法專注自己的遊戲。

不正確的引導方式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久遠的,如果沒有對錯誤進行很好調整的話是會伴隨一生的。

到了成年也許孩子會為了留下某人而委屈自己----因為怕被人拋棄的私人邏輯。

那沒有上早教分離課怎麼辦呢?下面的一段話僅供爸爸參考:「寶貝,爸爸愛你,也很想留下來陪你(給孩子一個擁抱),同時爸爸有工作要做,我也很喜歡我的工作。

爸爸一下班就會回來陪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吻),寶貝,再見!」此段話說出時要讓孩子感覺到和善與堅定。

如果你不太了解是是和善與堅定並行,可以購買一本尼爾森博士《正面管教》一書,如果你還看不明白或想深入學習就聯繫本地正面管教學習機構。

愛孩子,也堅持你應該做的正確的事,傳遞一種積極的能量給孩子,那她才會無所畏懼地面對未來。

應對分離,你做對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不管教孩子,自然會有人替你「管教」孩子!

熊孩子在火車上「調皮」吵鬧,影響其他乘客休息,孩子媽媽不僅不制止,還嫌別人多管閒事,覺得自己的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結果發生意外,乘客聲稱完美!不是乘客太冷漠,是家長對孩子的反應引起了乘客的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