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幹啥,為什麼非得不讓他干?當爸媽,得學會不跟孩子較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年輕媽媽小A最近特別煩惱,她發現,八個月的孩子變得特別執拗,想要哪個玩具,就非得拿到,不給就哭鬧。
於是她在我們的育兒群里提問:「我該怎麼改變孩子這種壞習慣呢?」
我的回答是:「孩子想要哪個玩具,給他就好了,幹嘛非得不給他玩呢?」
小A又問:「那他想要有危險的東西怎麼辦?」
我答:「不想給孩子玩兒的東西,不讓孩子看到就好啦!」
問題雖然很小,也很好解決,但其中卻藏著一個很明顯的誤區,而且還會把爸爸媽媽和孩子導向日後無休無止的糾纏,這個誤區就是——「較勁模式」。
無處不在的「較勁模式」
「較勁模式」在不少爸媽的育兒生活中隨時、隨處可見,而且常常從孩子還是小嬰兒時就開始。
比如,孩子不想睡覺,但大人累了,想趁孩子睡著時休息一會兒,就百般哄睡;餵孩子吃輔食,孩子不想吃,大人卻認為這個有營養,非吃不可;比如帶孩子玩玩具,孩子伸手要皮球,大人非得塞給孩子搖鈴。
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孩子經常哭鬧,大人疲憊無奈。
孩子再大點,這種較勁模式會演變得更激烈。
他想玩玩具時,媽媽讓他學英語,他想讓大人講故事時,大人要求他自己看;他不想吃青菜,大人批評他偏食;他不愛吃肉,大人又擔心他營養不良。
總之,不自覺地陷入「較勁模式」的爸媽,最常做的事,就是孩子想做什麼,非得不讓他做什麼,理由無非是擔心總是順著孩子,孩子會變得不聽話、執拗、任性、說一不二。
大人越較勁,孩子越「叛逆」
真心爸媽認為,陷入「較勁模式」的爸媽,真的是把因果關係弄反了——孩子想幹什麼,你總是不讓他干,他才會任性起來;大人不跟孩子較勁,孩子就完全不需要執拗。
而且,從一開始就習慣了爸媽的「較勁模式」的孩子,也會很自然地學會「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偏不做什麼」——因為從小到大,爸爸媽媽就是這麼給他示範的啊。
於是,父母和孩子,又不斷陷入「管教」和「叛逆」的糾纏,大人越管,孩子越不聽,孩子越不聽,大人越管,惡性循環,無休無止。
大人越想要孩子聽話,孩子越經常惹大人生氣
這種「較勁模式」,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後果,就是大人越想要孩子聽話,孩子越經常惹大人生氣,有時甚至是故意惹大人生氣。
很多爸媽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我跟他說過一百次不能這樣那樣,他又一百零一次地用同樣的事惹毛我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熟知什麼事兒能惹毛爸媽,很多時候是故意惹你生氣,來小小報復一下你給他的「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限制。
父母的小功課:學會不跟孩子較勁
其實回想一下,大人跟孩子較勁的那些事,有多少是真正的原則問題呢?很多事,想開點,其實根本不值一提。
比如,一位媽媽,執著於制止一歲的孩子從地上撿東西放到嘴裡,平時脾氣還好,一發現孩子從地上撿起什麼放進嘴裡,馬上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恨不得抽上一巴掌」。
而越是在意這件事,越是總能看到孩子在這麼做。
還有的媽媽,執著於制止幾個月的孩子吃手,一見到孩子吃手,就糾結得不行,擔心孩子因此手指變形。
再比如,有的爸爸媽媽,執著於讓孩子有禮貌,大人讓「叫人」時就乖乖地叫人,孩子不叫,大人就很不開心,覺得孩子害羞敏感內向沒禮貌,總之各種不夠好。
從地上撿東西放嘴裡的一歲孩子到處都是,沒吃過自己小手的寶貝鳳毛麟角,小時候被批評不愛叫人的孩子多得不得了,但我們能見到幾個三歲孩子還在從地上撿東西吃,還把手指放進嘴裡啃個不停,幾個不愛叫人的孩子最後真的變成了粗魯、沒教養的成人呢?
反倒是很多爸媽因為一直在小小不言的事情上跟孩子較勁,最後成功地讓這種「較勁模式」固化為親子相處的常態,自己忙著不停製止,孩子「忙著」不停反抗,大人孩子都煩惱無比。
所以,真心爸媽一直認為,學會不在那些根本不是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不跟孩子較勁,避免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總是以「較勁模式」相處,是爸媽從孩子一出生起,就需要修習的小小功課,功課雖小,未來卻益處無窮。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
育有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五半。
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專家分析:該不該給孩子立規矩 學齡前兒童必須要遵守的11條規矩
從孩子當街毆打媽媽要求買玩具,到男孩兒當街管媽媽要錢才穿衣服,種種事件說明現在父母過於溺愛孩子,缺少規矩的約束。如何給兒童立規矩呢?學齡前兒童就必須要立規矩了,這是早教的一部分。今天,小編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