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暑期性侵高發期,別讓魔爪伸向你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些事件

8歲女孩小麗暑假期間遭遇60多歲的鄰居三次性侵......

11歲的留守女童被18個中老年人性侵......

9歲女童遭武校教練強暴......

8歲留守女童遭性侵......

......

這些令人髮指的行為,只是新聞。

看上去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然而卻真實地發生在生活中,身邊的每個孩子都可能遭遇侵害。

警惕!暑假是孩子受到侵犯的高發期

據統計,性侵兒童按鍵多發生在7-9月份,也就是孩子的暑假期間,原因是,通常,家長對孩子上學期間的監護比較用心,而暑假期間,孩子們的生活比較自由,家長的警惕性也較為鬆散,還有很多家長會選擇暑假裡帶孩子走親戚,使孩子有更多接觸「壞人」的機會。


性侵實施者到底什麼樣?小心你的誤解害了孩子

有一項針對120名11-12歲的孩子的調查,親他們描述出什麼樣的人會對兒童進行性侵害。

在孩子們的描述中,沒有一個孩子認為父母、親人、老師、父母的朋友、隔壁鄰居的叔叔會對孩子性侵害。

他們認為對孩子性侵害的人都是長相醜陋、兇狠、無業人員、失戀者、被異性冷落者、心理變態者。

一些孩子這樣描述侵害者:「他長得非常丑,頭髮稀少、臉上有疤痕、小眼睛、塌鼻子、大嘴巴、高大。

手很大、腳很大,耳朵也很大」 孩子們會將侵害者臉譜化,使孩子對真正的罪犯缺乏防範。

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孩子進行性傷害的人,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親近和最依賴的人。

侵犯者與孩子處在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中,比如自己的親人、鄰居、老師、父母的朋友等。

孩子對這樣的一些人沒有防範意識,從來就不會想到他們所愛的人和被他們尊重的人會對自己進行性侵害。

而侵犯者利用其權勢侵犯和剝奪了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和意志。

有關部門對性侵害事件的調查統計發現,85%的兒童性侵害事件正是這些人所為,陌生人性侵害兒童的案件僅占15%。

父母要告訴孩子:任何人都可能性侵害兒童,不論年齡、性別、職業,侵犯者可能是孩子的親人、父母的朋友、隔壁鄰居、學校老師。

但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是愛孩子的,傷害孩子的只是極少數的那一部分人。

所以,孩子要懂得辨別好的接觸和不好的接觸,如果遭遇性傷害知道如何應對,就能夠保護自己。

注意下面跡象有可能你的孩子遭受性侵了

1、孩子突然出現外陰或肛門瘙癢、疼痛、出血,要求頻繁清洗。

這時,父母要耐心、平靜地詢問孩子從何時、何地開始?當時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

2、孩子突然對「性」有很大的興趣,比如,說與性、懷孕相關的詞語和話題;用生殖器官名稱爆粗口等。

這時,父母要耐心、平靜地詢問孩子:這些是從哪裡學來的?誰教的?怎麼學會的?

3、孩子突然變得不願與異性(也可能是同性)接觸,甚至害怕與人接觸。

有的孩子可能會有相反的表現:語言和行為與異性過於親密。

這裡的異性不排除家人、老師、年齡大的孩子或家庭信任的人。

4、孩子突然變得不肯再與某個熟悉的人單獨在一起,包括家人。

5、孩子突然變得情緒低落,常常獨自一個人發獃;突然變得因為一點小事而生氣,經常爭吵,打架;突然害怕一個人獨處;時常被噩夢驚醒;經常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拒絕上學,拒絕與人接觸;甚至出現自我傷害行為,比如割腕等。

孩子遭遇性侵父母如何應對?

1、採取生理救助。

如果父母確認了孩子遭遇了性侵害,應趕緊帶孩子去看醫生,及時治療性侵犯造成的生理傷害,檢查是否感染性病,防止懷孕;如果說是月經已來潮的女孩,父母要找婦產科醫生對她採取緊急避孕措施。

2、採取法律救助。

對侵害人的毛髮、體液、現場遺留物等證據要及時保留,以便懲治他們。

在詢問孩子時可能會發現侵害人是熟人、親戚,此時不要瞻前顧後,怕傷和氣,一定要報警並協助抓獲犯罪者。

還要指導孩子如何保護名譽權、隱私權。

3、採取心理救助,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發生這種事情後,家長要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作為家長,你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不會再受到傷害。

這樣能讓孩子少承受一些心理壓力

4、做好孩子的保護神

尊重孩子的意願,避免二次傷害。

發生這類事情之後,家長不能情緒崩潰,要擔起保護孩子的責任,不要過分自責。

世界上沒有全能的父母,孩子受傷害不全是你的錯,你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5、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加關心孩子。

事後,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和關愛,耐心等待並幫助孩子從創傷中恢復。

父母還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孩子的心理狀況,了解和幫助孩子。

在孩子轉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之後,家長要加強對孩子進行預防性侵害的教育,同時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避免再次發生傷害孩子身心的事件,例如經常與孩子談心等等。

避免孩子受到性侵在日常中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避免我們的孩子受到性侵害,要在日常中就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下面這些是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的:

1、只要是異性,絕不能和TA單獨在一個屋子裡保障安全的最好方法,不是靠「陷於險境時的解圍技巧」而是「避免置身險境。

倪萍在《日子》里有段話,多年前我看到過,然後一直就深深的印在腦海里,我們不妨也把這話告訴孩子。

倪萍即將離開家去青島讀書,她的媽媽說:「你是女孩子,記著,一個人在外,不管他是你的同學,還是老師或者領導,只要是男的,不管年紀大小,絕不能單獨在一個屋子裡,要是他已經推門進來了,你一定得把門開著,或者坐在門口。

倪萍說,這一囑咐,涵蓋了母親對女兒最本質的厚愛和對社會最徹底的擔心。

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不給魔鬼留地步,只要是異性,絕不能單獨在一個屋子裡。

2、你有權隨時反抗讓你感到心裡不舒服的異性

如果有人讓你感到心裡不舒服,不需要對他/她行為背後的意圖進行深究和判斷,決然拒絕就是,哪怕他/她是你的長輩、老師或者領導。

上小學的女兒告訴我:「班裡一個小男孩有時候會摸我的臉、有時候會拽我的頭髮。

」我給女兒說,任何時候只要有人這樣做你就用你最大的聲音警告他,你不可以這樣!相比一些媽媽「他是和你鬧著玩的」的回答,我自以為給孩子的支持是有力度的,直到看到一個記者講的一件事,我覺得自己簡直弱爆了,那個媽媽帥呆了!

那個記者說:她讀高中的女兒,被男同學的肢體戲謔不勝其擾,女兒煩了,就直接給了男同學一巴掌。

後來雙方父母見面處理事件,男孩母親說這是玩笑;女孩的母親說,如果我家是個兒子,我可能會考慮這是誤會,也會給你們道歉。

但是對不起,她是個女孩子,下一次我還是會讓她直接耳光伺候——我要讓她知道,驕傲是她與生俱來的權利,她有權利無理由隨時反抗讓她感到心理不適的異性

對,要讓孩子從骨子裡有這份驕傲和優越感,我有權隨時反抗讓我感到心裡不舒服的異性!

3、身為孩子也有隱私,內衣內褲遮蔽的身體部位要保護好

很多專家都贊同「防止性侵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性侵』」的觀點:「一定要讓小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隱私部位的。

告訴孩子,游泳時泳衣遮蓋住的部位,就是不能讓人隨便摸,隨便看的地方,哪怕是面對異性家人,比如女兒對爸爸、叔叔、爺爺、姥爺;兒子對媽媽、阿姨和姥姥奶奶之類的,也絕對不可以對任何異性暴露身體,以及不能讓其他人碰觸胸和下體。

4、不要因為恐嚇而不說,有些秘密不必為別人保守

一定要給孩子交代,如果有人給她說「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要讓你的爸媽知道」這種話的時候,先答應他/她,然後第一時間回家告訴父母。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無比珍貴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和隨便欺負。

如果覺得受到傷害,害怕,或者對某些事覺得不舒服,應該馬上告訴家長、老師等。

任何時候,不要因為壞人的恐嚇或者擔心被責罵而不說出來,因為,受威脅受欺負不是孩子的錯,孩子要做的就是告訴爸爸媽媽發生了什麼,讓爸爸媽媽來懲罰壞蛋。

有時候孩子不給家長說,就是怕家長責怪。

一定要告訴孩子,這種事情,絕對不會責怪孩子。

父母也要注意,平常在家裡營造寬鬆的聊天氛圍,讓孩子不管發生好事壞事都願意告訴自己。

對我們來說,兒童性侵害並不是個陌生的詞彙。

而它最令人痛心的地方是侵害者通常是兒童所熟識、相信的人,更有甚者,有些侵害者充分利用了兒童的信任和崇拜進行傷害。

性侵駭人聽聞的不是事件本身,更是人心的變質。

希望通過本文,能引起家長對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關注。

※※※※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長鑰匙)每天準點「紅包雨」等你拿!更有精選育兒好文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性侵事件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我是C媽梁燕,一名心理諮詢師和傳說中的育兒達人。曾有15年企業管理培訓經歷,自從有了孩子開始學習並獲得一些與心理學相關的證書。然而學的多還要用的好,現在的我專注青少年學習能力提升、帶領更多父母一...

80%性侵是熟人作案!必須告訴孩子的9個守則

*3歲女童遭姑父多次性侵,2歲女童被幼兒園看守猥褻……這並非個案,兒童遭遇強姦、猥褻等性騷擾的案件,日漸頻繁地見諸媒體。據中華社會救助基金女童保護項目數據:僅2014年曝光的192起兒童性侵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