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鶴:早早做到這三點,讓寶寶不哭不鬧上幼兒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摘要:
面對寶寶「文化休克」式的入園,父母如果事先幫助寶寶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一個正常的預期和解釋,將能幫助寶寶建立穩定的心理準備狀態,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
了解多點兒童心理學,創造自己的育兒經!
文丨侯瑞鶴(紫藤親子育兒)
寶寶從家庭踏入幼兒園,開始全新的集體生活,絕不亞於一次重大的「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指一個人到了別的國家或民族,因不懂當地文化習俗,過去的生活經驗不但受到了挑戰,有時簡直成為障礙,因為同樣的情境需要的做法可能是相反的。
因此,他需要重新學習,當對這個新環境有了更多準備和預期時,他就逐漸減少了慌亂和擔心,開始安然地融入,時間久了甚至可能變成一個當地人。
寶寶入園的「文化休克」,主要表現在幼兒園和家庭兩種生活情境的規則發生了重大改變。
對於寶寶而言,在家裡一哭一鬧慣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到了幼兒園失效了。
在家裡我不吃飯,不但馬上有人來餵我吃,甚至還會承諾給我很多好處,但到了幼兒園,我不吃,不但老師沒有馬上來餵我飯,甚至也沒得到更多的關注等,這些生活習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重大改變,寶寶都需要逐漸適應。
面對寶寶們共同的「文化休克」,父母如果事先幫助寶寶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一個正常的預期和解釋,將能幫助寶寶建立穩定的心理準備狀態,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
生動預演真實的幼兒園生活,幫助寶寶消除陌生感
三歲左右的幼兒,可以理解許多成人的語言了。
因此,媽媽(或者主要照顧者)可以通過語言平靜地跟孩子談論幼兒園,告訴孩子幼兒園的一日作息安排。
如果能夠以有趣的、孩子喜歡的形式進行演繹,當然更好。
我給兒子講述幼兒園生活時,選擇了他當時最喜歡、最認同的角色----老虎作為主角,編了一個小老虎長大上森林幼兒園的故事。
故事內容是小老虎在幼兒園的一天,小老虎早上到了幼兒園吃早餐,然後老師(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選擇其他出場的角色,比如,他的老師是誰呢,兒子說山羊老師)帶著許多小朋友(他的好朋友也可以讓孩子選擇,比如兒子說有小熊、小猴子等)唱歌、跳舞、做遊戲等,然後,加餐,玩,午飯,休息,睡午覺,加餐,玩,晚飯,休息,老虎媽媽來接孩子了,與老師、小朋友們再見,回家。
在故事中,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內容講述得生動有趣,讓兒子對幼兒園的生活有個基本了解和想像。
另外,生活的細節也可以在故事中呈現。
如每到吃飯的時候,每位小朋友都坐到小餐桌旁,老師盛好飯,再發給每個小朋友,或者小朋友排隊拿自己的飯。
吃完了,每人去取一張餐巾紙擦乾淨小嘴吧。
還有怎樣睡覺,小朋友想上廁所了,他是怎樣做的等等。
在故事過程中,媽媽們可以加入自己的創意,誇張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好玩的道具,對心理的刻畫等,總之要有趣好玩,孩子聽了一定還想聽。
在一遍遍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就對幼兒園的生活作息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預期。
每個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和接收信息的偏好存在差異。
媽媽在向孩子介紹幼兒園生活時,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靈活選擇。
有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故事法就會更有效。
有的孩子喜歡通過畫畫表達自己,也喜歡看圖片,通過畫畫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就可能更有效。
有的孩子喜歡過家家,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既生動又有趣。
還有自編的簡單手偶劇、或者視頻影像資料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方式。
在預演幼兒園生活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自由想像,充分展現自己的創造性,並且要真心投入樂在其中,孩子就會自然地把自己帶入體驗中。
如果家長不能享受這個過程,就會了無趣味,對孩子未必能起到積極的影響。
事先真實體驗/參觀幼兒園,幫助寶寶建立融入感
在入園頭幾天,有很多幼兒園有家長陪園這種很人性化的設計,幫助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和老師。
如果孩子的幼兒園有這種安排,媽媽或爸爸一定要抽空陪園。
如果沒有陪園的安排,媽媽可以帶孩子選擇不同的時間段實地參觀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把和媽媽玩遊戲的經驗與真實的幼兒園生活聯繫起來,減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把幼兒園生活同化到自己的經驗結構中。
在觀摩幼兒園的過程中,不要只用滑梯等好玩的活動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誤以為幼兒園是一個遊樂園一樣的場所。
如果僅止於此,孩子在入園後就會發現幼兒園並不是當初體驗的那樣玩過了就可以回家,反倒會造成牴觸情緒。
媽媽可以把關鍵點放在老師和小朋友的互動中,交往方式中,以及接下來小朋友回到班級里會做些什麼等,把故事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自然的聯繫起來。
提前改善與幼兒園有衝突的習慣,幫助寶寶提高適應力
一般幼兒園對於寶寶的生活習慣、作息等,都有著一定的規則和要求。
如果寶寶某些重要習慣與幼兒園的要求有著明顯衝突,父母應提前著手準備改變。
父母可以順應幼兒自我意識高漲的特點,反其道而行之解決碰到的難題。
三歲左右是個體第一次自我意識高漲的時期,幼兒常常使用「我」來表達需求,他為了確認自己,需要區分自己和媽媽不一樣,可能媽媽越是讓他做什麼,他越不做什麼。
因為如果說「不」,則可以和媽媽在精神層面分開,不斷確認「我」的存在感。
如果說「是」,就容易被媽媽的精神淹沒,難以確認自己的獨特存在。
針對孩子的特點,恰當地反其道而行之,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兒子兩歲多時,白天就不睡午覺了。
沒上幼兒園時,我也沒怎麼在意。
快三歲時,家裡沒有人看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了離家較近的搖籃星家園日托,但如何讓兒子睡午覺成了必須克服的障礙。
為了讓兒子午睡,我把工作做得足足的,把窗簾拉下來,放上輕音樂,講了一個故事,又講了一個故事,他還是沒有睡意,好像還越來越精神了,我簡直崩潰了。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小傢伙還很精神,看來又午睡不成了。
我只好把窗簾拉開,關上音樂,宣告午睡取消。
看到他得意勝利的樣子,簡直是一個「包不同」先生,於是,我沮喪地問他:「你是不是不在家睡午覺,只在幼兒園睡午覺?」他擺出一副大老虎的架勢,一字一句地宣告說:「是的,我不在家睡午覺,只在幼兒園睡午覺」。
孩子個體差異很大,對的事情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
兒子在家從早到晚不合眼,後來上大幼兒園的第一天,竟然很快就能呼呼大睡了。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我們往往容易堅持自認為對的東西,而持續使用無效甚至反作用的方法,不但與事無補,也阻礙了我們體驗為人父母的樂趣。
所以,當我們的方法持續無效時,我們可以選擇停下來,放棄對的堅持,找到更有效的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
當孩子了解了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建立起對幼兒園的正常預期,將能幫助其儘快適應幼兒園的作息安排,從而能融入、習慣幼兒園的新生活。
退一步講,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歡幼兒園,或者覺得規則和集體生活讓自己難受等,但這是相對可控、能夠忍受的一種感覺,他知道怎麼回事,難受多來自行為層面的不習慣等。
相對而言,未知和恐懼更難以承受,還可能會影響孩子對外界的安全感。
【版權聲明】本帳號所有署名文章皆為原創,請尊重版權,網絡轉載務必署名作者和出處:「侯瑞鶴(微信號:zitengqinzi)」。
【紫藤親子育兒】(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公眾號「紫藤親子育兒」)
一位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媽媽的育兒心經,一名高校心理諮詢師對兒童心靈成長的深度剖析。
普及科學的親子育兒之道,也促進父母的自我覺察與成長。
致力於成就「足夠好」的父母,讓您創造屬於自己的育兒經!
家長一定要看!孩子適應幼兒園不可不做的12件事!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幼兒園是孩子由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個連接點,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心態和準備工作尤為主要,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一點也不難,請看看專家給出的錦囊妙計吧
寶寶不愛上幼兒園怎麼辦?怎麼消除他的恐懼感?
相信我們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送寶寶來到幼兒園,孩子卻哭鬧不止……第一次送寶寶去幼兒園,不僅寶寶會恐懼害怕,其實爸爸媽媽自己也會捨不得,而默默在背後哭泣。但是,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