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的生活習慣,是決定孩子以後性格的關鍵時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當孩子從產房出來的時候是所有父母最高興的時候,因為這個孩子代表著父母兩人愛情的結晶、生命的延續。

接著就是對孩子的各種寵愛,當你給予孩子的不是寵愛而是溺愛時,許多人都會面臨「熊孩子」的煩惱,對於孩子的管教也變得尤為重要了,熊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會有以下兩點,各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糾正。

1、寶寶的生活習慣

父母要知道在孩子三歲左右,在生活中就已經可以自己動手做某些事情了,比如說刷牙、吃飯,但是也會有好多的孩子則不願意去做,需要父母的安慰,需要寶媽去哄,吃飯時需要餵、刷牙時不願意自己刷,雖說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父母也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引導工作,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法,以及生活上能自理的性格,也需要父母給孩子在生活各種細小的事情上樹立一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比棍棒教育得出來的結果效果會更好。

2、寶寶的脾氣

過分的寵愛,會導致孩子有一種隨心所欲的心態,讓寶寶以為全世界的人都在圍著他轉,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會大發脾氣,或者是開始亂扔東西,父母都猜不透寶寶的脾氣,寶寶有這樣的性格其實是在所難免的,畢竟仗著那麼多的人寵著他,有點飄也屬正常。

父母應該在寶寶三歲之前,就讓他養成一個好的脾氣,讓寶寶變得理智、懂事,在日常生活中更不要去過分的溺愛孩子,過度的寵溺孩子也就會導致孩子變成隨心所欲的性格,凡事有個度,讓孩子知道規矩,那麼孩子以後做事也會變得井井有條,脾氣也會變得平和起來。

還有些孩子會把家裡當做戰場,玩具、生活用品扔的到處都是,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定去要引導寶寶去學會整理、歸納!學會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讓寶寶養成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的事情幫著做~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溺愛孩子的行為,招招毀了孩子!家長注意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