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原因及應對辦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會有家長來諮詢,自己的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怎麼辦?這是什麼原因呢!

基於不同年齡孩子,孩子的行為具有不同意義的心理反應,我們今天要講的是3歲至以上年齡的兒童的行為反應。

第一個原因:對他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孩子打人可能孩子對他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得不好,對別的孩子心存戒備,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後主動進攻。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與親子依戀有關。

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便能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辦法:

做父母的可以經常與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加強親子聯結。

媽媽應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

比如媽媽可以經常做一些小點心邀請其他小朋友和家長到家裡來做客,給孩子創造與小朋友和諧相處的機會。

媽媽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漂亮的小貼紙,讓孩子帶到幼兒園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讓孩子贏得其他小朋友的熱情擁護,得到別人的信任,他自己本身也會增加更多的自信,安全感也就強了。

孩子變得自信,很有安全感,那麼他對小朋友的戒備心理會逐漸放開,就會願意主動去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也會懂得感受分享的快樂。

第二個原因:外界的影響引起的侵犯行為

每個人都有憤怒的經驗,而憤怒往往是侵犯行為產生的根源。

孩子的憤怒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憤怒的來源都有哪些呢?

一、 遭受他人的攻擊或者煩擾

有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們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不斷的擾亂他的遊戲或者阻礙了他的活動。

比如:寶寶正在拿個小盒子玩,那其他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小盒子裡放珠子,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想法。

這個時候他就會對小朋友非常的不滿,他一著急就會大聲呵斥對方,但人家不聽,他大聲呵斥也不管用,一著急就會動手打人了。

那其實孩子本身的想法是沒有錯誤的,他只是不想其他小朋友打擾自己做遊戲。

但是他因為還無法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出現了不好的打人舉動。

辦法:那麼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的家長要教會他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學會在和別人反生衝突的時候怎麼來協調和妥協,如何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想法,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動手就打人。

比如人家往他盒子裡放東西,他打人這件事,媽媽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麼做,你可以直接對他說『我不喜歡你往盒子裡放這些東西,我是想用這個盒子放積木。

要告訴孩子,你不和對方說明白,即使你打了她也無法解決問題啊,而且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你打的時候對方會疼啊,那如果媽媽不喜歡你做什麼事情,我不和你說明白,直接就打你,你會有什麼感受呢?媽媽這樣解釋,孩子就會逐漸明白,生氣的時候可以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用行動傷害別人。

當然要達到讓孩子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每個孩子的心智成長程度不同,所以媽媽們也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二、 遭受挫折

有一些孩子,在想買什麼東西,或者想做一些事情,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

他這種打的行為是因為別人阻礙了他做自己喜歡的或者想要做的事情,遭遇了挫折。

挫折必然導致侵犯打人的行為。

因為當孩子遇到無法達成的願望時,情緒無法控制,直接就用了打人的本能反應。

孩子之所以敢動手去打父母,往往是平時過於滿足孩子的要求,無論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並且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處處寬容,甚至孩子隨意打罵父母。

有時候我們常常看到,兩三歲的孩子稍有不滿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卻從來捨不得動孩子一根指頭。

孩子和家長玩遊戲時,孩子只能贏,不能輸。

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想方設法送到他們的身邊……漸漸地孩子從小在家中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變得自私慾膨脹,絲毫不懂得感恩;還沒有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往往會選擇以暴力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辦法:

要改變這種現象,父母首先要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父母不要對子女有過高的要求,孩子所犯的大小錯誤,儘量平和的來解決。

父母也不要對孩子表現出過分的溺愛,不要因為孩子考試得了一百分,鋼琴過了幾級,就在一些生活小事上袒護孩子的種種缺點,包括喜歡動手打人,辱罵別人。

天長日久,孩子的心理就會扭曲,只要我達到了父母的要求,自己做的都是理所應當。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當孩子試圖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者發泄內心的焦慮、憤怒時,父母必須儘快制止其暴力行為。

你可以用平和但堅決的態度告訴他:雖然我們能理解你現在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接受你企圖以動武解決問題的方式。

記住:你的話語要儘可能簡潔,語氣雖然不瘟不火,但是態度要堅決。

如果已經發生了打父母的情況,1. 首先要制止孩子的攻擊行為,可以先抓住孩子的手,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

或者給他發泄憤怒的環境,給孩子訴說自己不滿的機會,父母靜靜傾聽不插嘴;或者給他自己發泄情緒的時間,讓孩子有冷靜的空間,平復此刻激動的情緒。

父母跟他相隔避免被他攻擊的距離。

等孩子的情緒完全發泄完,在跟他進行溝通。

2. 當孩子出現攻擊家長的行為時,家長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很疼」、「我很生氣」,家長表現出非常痛苦的表情,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打人的行為給他人造成的危害性,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自責感。

3、如果孩子停止下後,要跟孩子說明這樣做的危害性,讓他對父母道歉,並且表示同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

三、對攻擊行為的模仿

比如有的人喜歡孩子的時候,喜歡捏臉頰,而這種行為會被周圍的大人默許,那麼孩子長久時間就會覺得捏臉是表示友好,對待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也許是表示友好,卻會沒輕沒重的就打了別的孩子的臉。

有的家長呢,有暴力教育的傾向。

一個孩子所尊重的人表示出了攻擊行為,將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兒童期曾經受過家長懲罰的人,長大後更可能以暴力行為對待家人,父母的暴力傾向會傳給下一代,稱之為「家庭暴力社會遺傳」。

中國父母習慣於把子女當做自己的私人財產對待,所以,打罵、體罰子女等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

俗話說:「種瓜得瓜」,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必然導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缺陷,長此下去,子女的報復心理就會產生,到一定的年齡,子女對父母的行為不滿意時,就會反過來對父母實施暴力行為。

辦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以自身的行為對子女進行教育。

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子女,杜絕體罰等行為。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所以你的行為模式也關係下一代的幸福。

打罵不是有效的教育和溝通手段,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你是在人為地給自己與孩子之間製造距離,製造隔閡,讓你和孩子之間越走越遠。

如果你還愛你的孩子,那麼記住,愛是一種寬容,一種理解,一種理智和責任,而不是棍棒和拳腳相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愛打人該怎麼治?

寶寶越來越大了,媽媽卻發現孩子漸漸地變成了熊孩子了。在家裡喜歡搞破壞,牆上亂塗亂畫,扔東西。一出門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就會打別人。@Candice:我兒子兩周歲了,有時候高興起來手舞足蹈,手啪啪打到...

又被老師叫家長!孩子就是愛動手,我要怎麼辦

最近一段時間接到好幾個孩子媽媽是控訴:我就孩子總是打人、咬人,怎麼管都不聽,氣死了,我該怎麼辦?其實,當家長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可能孩子在早教課的時候,忽然抬手拍旁邊小朋友的臉,有時候還走到...

兒童「打人」背後的心理分析 | 智識

導讀: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孩子會有很多行為,每個行為後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樣的原因,讓我們解開所有的密碼。原因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只要一有小朋友到身邊來,我家孩...

寶寶教育之道:有個喜歡打架的孩子怎麼辦?

寶寶打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寶寶喜歡打人,有這個壞習慣就不行,從小學壞的他不僅沒有一點好處,將來踏出社會不是什麼都比人差就是還會做出許多觸犯法律的事,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從小需要好好教育好孩子,...

寶寶打人,怎麼辦?

調皮、搗蛋、充滿活力用來形容小孩特別貼切的,特別是小男孩。不過一看到他使出功夫舉起拳頭向著別人,爸爸媽媽都急了,要是不制止他,將來說不定就有暴力傾向。為什麼他想打人,這如何是好?

孩子愛打人?看這裡,叫你一招完美解決!

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愛打人!不高興了打,高興了打,不開心了打,興奮了打,猶豫了打,總之就是愛打人。要改變這種現象,父母首先要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現實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

愛孩子,孩子才有愛

有位家長曾向知行網小編反應,孩子喜歡打人、咬人這是為什麼?有時候孩子不順心,可能會拿父母撒氣。因為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和最親近的人發泄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呀,發泄完了,孩子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