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打人」背後的心理分析 | 智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孩子會有很多行為,每個行為後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樣的原因,讓我們解開所有的密碼。

原因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只要一有小朋友到身邊來,我家孩子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後主動進攻。

辦法: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裡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

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

這樣關係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變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門,想見見小朋友。

把好吃的拿出來分享,還說: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時我家孩子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們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想把這個事實排除掉。

如:他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

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裡放土,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

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沒有錯誤,只是不想被打擾。

但他的舉動是不好的。

有時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長不讓做,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只是想把家長不讓他做事的這個事實排除掉。

所以我覺得更多時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樣,樂爸總不聽我的,我也會打他。

說不過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實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辦法: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孩子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裡放土打人這件事,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麼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對別人說『不喜歡你往碗裡放土,我正在做飯!』」然後告訴孩子,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

孩子就明白了。

當然要達到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媽媽要耐心等待孩子心智成長到這個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

孩子會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辦法: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這種形為,如有應即時改正。

感想: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成什麼樣,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沒什麼。

如果孩子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

小編的想法是:當孩子打了人後,要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後告訴孩子如何用語言來解決。

再告訴孩子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幼兒園總這麼說)。

然後告訴媽媽愛他(以免孩子有種做錯事不被愛的擔憂)。

這樣,孩子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麼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

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

來源:新開明書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總是咬人打人怎麼辦?

想想爸媽總是害怕帶寶貝跟小朋友玩,因為有太多次記錄是想想打人或者咬人,滿懷歉意的離開玩的正開心的地方……這種場景屢屢出現,令人尷尬但又沒有好辦法,奶奶說是家裡看喜洋洋看出了個灰太狼孫子,才會這樣...

又被老師叫家長!孩子就是愛動手,我要怎麼辦

最近一段時間接到好幾個孩子媽媽是控訴:我就孩子總是打人、咬人,怎麼管都不聽,氣死了,我該怎麼辦?其實,當家長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可能孩子在早教課的時候,忽然抬手拍旁邊小朋友的臉,有時候還走到...

愛孩子,孩子才有愛

有位家長曾向知行網小編反應,孩子喜歡打人、咬人這是為什麼?有時候孩子不順心,可能會拿父母撒氣。因為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和最親近的人發泄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呀,發泄完了,孩子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