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分居四地?高知家庭為何也有留守兒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一老同學出差來廣州。
幾個同學趁此小聚。
席間,我了解到,這個同學一家四口,目前分居四個城市!
原本的根據地在c城。
他因為工作調動調到b城。
老婆繼續留在c城。
大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爸爸的老家s城
小孩子跟著外公外婆在媽媽的老家x城。
一聽到這種情況,我第一反應是好心疼孩子。
我這幾年泡育兒圈,圈裡大部分都是重視育兒的媽媽,講真,我一度以為,只有經濟能力或教育程度跟不上的家庭,才會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但沒想到,我這個同學,夫妻雙雙都是名校畢業,收入也非常可觀,在c城有幾套房產。
他們這樣的家庭,為何也會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深思起來,我總結了幾個中國家庭在育兒觀念上普遍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陪伴孩子不如事業成功重要。
有朋友說,我要努力拚事業,我沒有時間陪孩子。
我也想給孩子好的陪伴,可我更想給孩子好的階層。
30多歲的年齡,誰不是拼事業的黃金時期?
如果沒有事業,拿什麼給孩子好的教育?
如果沒有事業,拿什麼給孩子優質的人脈圈?
陪伴孩子和事業成功是否必然有衝突?
相信前不久,大家都被澳洲議員國會會議上一邊發言一邊餵孩子的照片刷屏過了吧?
這張照片,在微商圈裡的解讀是:不要以帶孩子為藉口,放棄自己的夢想。
其實放在職場精英圈,同樣也在告訴大家:不要以拼事業為藉口,放棄對孩子的養育。
誤區二:老人照看孩子天經地義。
生養孩子本來就是父母的事情,但在中國普遍的認知確是,媽媽生,老人養,才是天經地義。
見過很多把孩子留在老家的人,說起來的理由就是:他們在老家不願意出來,我有什麼辦法?
我也不能為了孩子,逼父母啊。
孩子不讓老人帶,老人多傷心啊。
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可是,這樣的觀念恰恰反應了中國家庭普遍缺乏的界限感。
生兒育女本來就是夫妻的事情,老人只是一個幫忙的角色。
但是在很多人眼裡,帶孩子成了老人的義務。
如果我們把責任拱手相讓,以後就別怪老人干涉你們小家庭的生活
別怪孩子和我們不親,別怪孩子青春期叛逆。
如果你內心堅定的認為,帶孩子就是父母的事情,很多的問題都不會是問題。
孩子必須留在身邊,老人願意過來幫忙帶,感恩。
老人不願意出來,另想辦法,請阿姨,或者夫妻其中一個暫時全職幾年,或換時間靈活的工作,都是可行的。
別跟我說沒有麵包談什麼情懷。
絕大部分家庭都沒有到暫時失去一個人的收入就揭不開鍋的地步,只是看你有沒有無論如何把孩子帶在身邊的決心。
至於老人可能會有生氣,失落等情緒,我們理解他們的想法,接納他們的情緒,但行為上,守住我們的界限。
有界限的關係,才是健康的關係。
誤區三:孩子還小不懂事,等大一點帶過來就好了。
很多人會說現在孩子還小,等孩子長大一點,該上學了,再接回身邊,好好管管祂的教育。
你以為孩子吃好穿好就夠了。
你以為孩子爺爺奶奶很愛孩子夠了。
你以為孩子雖然不在身邊各種早教沒耽誤就夠了。
我告訴你,不夠。
你看到的,都是看得見的。
看不見的往往比看得見的更重要。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可是,我們也許不知道,就像我們身體需要營養一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還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
如果幼年時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在其後的一生中他都會不斷尋覓,並因此引發各種狀況,直到找到曾經缺失的心理營養。
有些人,究其一生,也沒有辦法找到曾經缺失的。
心裡營養,孩子一生的底層代碼!
所幸,不等我噼里啪啦的數落他,我的老同學已經表態,明年哪怕辭職,也要一家團圓。
願更多的高知家庭,放慢你追逐成功的腳步,聽聽內心的聲音,讓靈魂跟上來。
半職太太:
半職太太,不僅是一個群體,更是一種精神。
我們不以孩子為藉口放棄自我成長,也不以追求成功為理由放棄當媽媽的責任。
作者王珍貞:兩個孩子的媽媽。
學生時期的學渣,育兒路上的學霸。
我將在這裡分享我的育兒故事,思考所得,學習乾貨,以及如何一邊帶娃一邊賺錢的媽媽創業經。
隔代養育之痛,我們要如何破?父母需要掌握的溝通秘籍
龍媽說我是帥寶(男孩)和好妹(女孩)的媽媽關於孕期那點事兒,我懂關於孕媽那點事兒,龍婆懂如果你是準備孕的女性或者准媽媽,請關注我們准沒錯 龍媽最近一有時間就會帶好妹去小區溜達,發現很多小孩都是奶...
"爸媽,我長大要送您們去最好的養老院!"發人深思!
來源:孩子成長慧媽媽:寶貝,原諒媽媽不能陪在你身邊,媽媽要掙錢讓你上最好的學校!孩子:媽媽,我知道,等我長大了,也要掙好多好多錢,送您去最好的養老院!蘋果媽看到後真的覺得很傷感,除了傷感,還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