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之痛,我們要如何破?父母需要掌握的溝通秘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龍媽說

我是帥寶(男孩)和好妹(女孩)的媽媽

關於孕期那點事兒,我懂

關於孕媽那點事兒,龍婆懂

如果你是準備孕的女性或者准媽媽,請關注我們准沒錯

龍媽最近一有時間就會帶好妹去小區溜達,發現很多小孩都是奶奶外婆帶得多,也會和很多媽媽在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媽媽給我說,老人溺愛孩子太多,會不會給孩子教育造成不好的影響,父母們又要上班,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全身心的照顧孩子。

而這個時候老人自然會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又擔心老人帶偏孩子。

其實龍媽覺得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對我們來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家有老人,能夠幫忙做做家務,帶帶孩子,對於我們上班一族來講,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只是老人要如何帶孩子,怎樣才能帶好孩子,怎樣和父母一起教育孩子,這些是這篇文章重要要講的。

老人帶孩子父母的六大擔心:

1、擔心孩子冷,帶娃出門時總是包裹的嚴嚴實實。

2、擔心孩子餓,買來一堆零食給孩子吃。

3、擔心帶孩子外出玩,怕磕著碰著,認為呆在家裡最安全。

4、擔心孩子哭鬧,想要什麼立馬買買買。

5、擔心弄髒衣服,禁止玩兒水、玩沙土等項目。

6、擔心孩子受委屈,所有責任都是對方的。

很多老人帶孩子是很小心謹慎,諸多限制,也擔心孩子磕磕碰碰會被我們當父母的埋怨。

而這樣做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思考力、交際力等綜合能力,嚴重製約著孩子的探索能力、注意力以及自我選擇、判斷能力。

老人們的帶娃誤區和種種擔心,可以看出雖然隔代養育解決了廣大父母們沒有時間照看孩子的問題,但是卻又帶來了更多難解的痛……

痛點一:方法陳舊,不接受新理念

老年人帶孩子,由於精力、體力、觀念等種種因素制約,獲得先進的育兒理念也較為有限,因此造成了養育觀念陳舊,方法錯誤或單一的現象。

而在長輩眼中,他們自認為把孩子拉扯大,現今又結婚生子,自己擁有一套成熟正確的育兒經驗,不願接受新的育兒理念。

當然這一點不是指所有的老人,有一些老人還是能夠思想先進,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的,比如龍媽的婆婆就是這樣的

痛點二:過度溺愛,阻礙孩子成長

「慣子如殺子」這句古語大家都耳熟能詳,也都知道溺愛孩子的種種弊端。

而我們的父母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又趕上計劃生育。

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將無私的愛給了孩子,現今又要養育孫輩,而老人們常打著愛孩子的旗號,卻不知自己的行為正在悄悄地剝奪著孩子的成長權利,慢慢地傷害著孩子。

因此,「溺愛」成為了隔代養育的頭號「殺手」!

痛點三:過度保護,阻礙責任擔當

在這個怕、那個受制約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凡事遇到失敗和錯誤,總會習慣性從對方找原因。

而非認真思考自己的過錯,今後又該如何避免?缺少敢於擔當的責任感,遇到挫折後更是玻璃心碎一地。

痛點四:角色模糊,界限感缺失

一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長輩介入太多以及界限模糊,勢必會給孩子以及整個家庭帶來更多的痛苦,就好似一鍋黏糊卻又失去營養的粥,一代代被延續、被侵蝕。

「界限感」就是做到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做好自己的事,不干涉他人的事,順應老天的事。

殊不知,缺乏界限感的愛是蒼白無力的,被控制的愛更另人窒息。

缺乏「界限感」的人,不懂得何為尊重、何為接納。

我們包括長輩要明晰「界限感」在親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當我們能夠給孩子營造出獨立且溫暖的界限感,那麼孩子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界限,才能在與外界接觸的時候守住自己的界限,不觸碰他人的界限和利益。

這些對孩子未來人際交往包括家庭生活幸福與否都是最可貴的給予。

痛點五:隔代寄養,成為心靈孤兒

每個生命之初都像是一顆種子,他具備成長的可能性,然而要健康成長必然離不開優質的土壤、合適的溫濕度以及充足的光照,更重要的還要有每個年齡階段所需的不同養分。

隔代寄養下的孩子,形單影隻,雖然能夠達到物質上的滿足,但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即便再疼愛孩子,也無法代替媽媽的愛。

他自卑、膽怯、自我認同感低,究其原因都是源於內心缺少安全感,他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只能孤單面對。

因此,隔代寄養下的孩子更容易成為一個心靈孤兒。

隔代養育問題如何破?

我們相信任何一個將孩子交由長輩的家長,都有不得已的原因。

然而我們更應該明白無論有怎樣的苦衷,孩子的父母更應當擔負起養育孩子的第一責任。

網絡上頻繁出現這個句式:「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那麼將此引入到隔代養育問題中,不難看出如果一個家庭出現了隔代教育衝突的時候,父親的角色常常是缺位的。

經常會聽到朋友們說自己家的老人太過固執和強勢,看到他們錯誤的育兒理念,自己也非常無奈。

客觀上,他們忙工作、忙應酬,而主觀上也在逃避這種家庭的矛盾衝突。

其實,總拿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當作託詞的人,是缺少主動承擔的勇氣和能力。

試問,如果連養育自己孩子的主導權都不能夠掌握的人,你是個真正有責任和擔當的父母嗎?你又有什麼資格來談孩子的教育問題呢?

兩代人的溝通秘籍:

1、請長輩幫帶孩子前,先與老人做好角色、定位的深入溝通。

表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的態度。

如果出現教育分歧,請尊重第一撫養人的話語權,不要越位。

2、用分享而不教導的方式與老人溝通。

可借用「權威、專家」的口吻,分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或借用身邊朋友、同事的案例巧妙溝通。

3、懷揣感恩之心,溫和而堅定地溝通。

感恩並不等同於原則問題上的妥協。

溝通時,我們要給予長輩足夠的尊重,表達出老人的辛苦和理解;在遇到分歧時,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有理有據地分析問題。

4、自己的父母,由自己負責溝通。

與伴侶相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父母的脾氣性格,如遇到養育分歧時,自己的父母當由自己主動溝通為主。

換言之,溝通時話說的輕重,分寸更好把握。

即便哪句話不合適,也會不記「隔夜仇」。

5、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俗話說:「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愚痴的家長,只懂得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給孩子的也是有毒的養分。

而缺位的父母,更無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也只有我們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才能夠彌補孩子心中的缺位。

6、夫妻齊心、其力斷金。

在家庭教育方面,夫妻關係的和諧是解決隔代養育的根本。

網絡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爸爸愛媽媽」。

龍媽念念碎:龍媽家帥寶白天都是由奶奶帶著一直到現在幼兒園,我和孩子奶奶有充分的溝通交流,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奶奶的陪伴,我和龍爸的教育,讓孩子能夠有健康,快樂的童年,我認為父母,奶奶的陪伴,還有龍婆隔三差五的陪伴,孩子一直都處在健康幸福的環境中。

現在好妹也是由奶奶帶著,我們好像已經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知道孩子的成長道理上,我們要相互體諒,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要知道,育兒之路或漫長或曲折,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傾聽與接納、如何包容與理解,學習如何處理不同的理念,學習高質量的溝通技巧,更要學會如何給予孩子適合的、健康的成長養分。

請關注我們 愛孕婦,每天提供備孕、孕前、孕中、孕晚期、生產、產後護理知識&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黃聖依5歲的兒子說話讓人這麼心酸?

最近《媽媽是超人3》刷了一波熱度,節目中黃聖依的兒子安迪與奶奶的關係比她們母子還要深厚。安迪說他最喜歡的人是奶奶,他習慣了沒有父母培養。當5歲半的安迪被問到:「爸爸媽媽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會感...

一直被批判的隔代教養真相

育兒理念百花齊放的今天,各家理念都堅守著自己的邏輯。一方鼓勵趁早開發大腦,這樣以後的學習會更好;另一方提倡童年以玩樂為主,切勿過早的學習。一方跟孩子溝通要「溫柔而堅定」,做孩子的朋友,另一方則要...

生得起就要養得起! 別讓隔代教育毀了孩子!

導語:「警察同志,我兒子在打我孫子,你們快來呀!」近日,天津某地警方接到市民張奶奶的報警電話,馬上趕往現場。原來,張奶奶和兒子劉先生就其孫子的教育問題起了爭執,劉先生用小棍子打了孩子兩下,張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