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微學院·152期丨如何懲罰孩子更有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微課精華

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懲罰是減少事件發生的機率,增加一個厭惡刺激或減少一個喜歡刺激,目的是為了事件發生機率降低。

比如:嚴厲批評使逃課行為降低,沒收小說降低課堂看課外書習慣。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免不了犯錯,可以說,孩子的成長就是伴隨著錯誤前行,那麼孩子犯錯了,是否應該接受懲罰,又該如何進行懲罰呢?來看看高梅老師怎麼說的吧!

LMCZWKT

一、犯錯是因為好心辦錯事,不懲罰

記得女兒小的時候,有一次,她幫忙擺餐具,因為我平時都是幾個碗摞在一起拿,所以女兒也幾個碗一起拿,結果一不小心掉地上,全碎了。

當時她看著一地的碎片,哭了,她不明白為什麼媽媽可以一次拿幾個碗,而她卻不行。

我走過去抱著她,安慰她,並告訴她媽媽因為是大人,手比較大,而你因為還是孩子,手小,力氣小,所以一次只能拿一個。

類似這樣的錯誤,相信很多孩子都犯過,其實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好心辦了錯事,面對這樣的錯誤,我個人覺得不應該再給他們懲罰,而是應該教會他們正確的做法,因為不管你罰不罰,孩子下次都會更加注意,爭取做得更好。

而簡單的懲罰不但無益於孩子的成長,也會讓孩子不敢再去嘗試。

就會抹殺了他探索新東西的慾望,也會讓他變得墨守陳規。

LMCZWKT

二、犯錯是因為沒有考慮到後果,不懲罰

當孩子犯錯是因為她沒有考慮到後果時,我們也不應該只是單純地進行懲罰。

有一個學生給我講她7歲時發生的事,當時她講時,是11歲了,可是她還是泣不成聲:有一天,她跟一個她媽媽朋友家的孩子在店面上玩,可是那個小朋友一直不理她,她很難過,這時她想到了小區里有一個小朋友跟她很要好,於是她就去小朋友家找那個小朋友玩了。

當媽媽過一會兒來找她時,可是怎麼也找不到他,一直找,到處找,找得媽媽全快哭出來了,過了大約一兩個小時,她玩完了,從那小朋友家回來找媽媽,這時媽媽非常生氣,把她狠狠地揍了一頓,還沒有消氣,後來再次懲罰她,不讓她吃晚飯,如果餓了只能喝水。

當時孩子告訴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當時真的非常餓,可是我不能吃飯,後來我就躺在床上一直哭,不知道什麼時間哭睡著的。

這樣傷害孩子的媽媽真的不少,有時因為你的一個錯誤的懲罰,有時也可能因為你的一個小情緒,孩子在承受更多。

類似這樣的事,我女兒小時也發生過,當時我也很擔心,很害怕,很生氣,但我是這樣做的:回家之後,我問女兒去其他地方玩怎麼不先告訴媽媽一聲,女兒說因為去跟小朋友玩,覺得很安全,所以就沒有告訴媽媽。

我想了想,也是自已之前沒有和女兒約定好,所以女兒才會犯錯。

於是,我跟女兒約定,以後不管去哪裡,都先告訴父母,否則父母會很擔心,萬一發生什麼事,父母也不能第一時間趕到。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必須要接受一定的懲罰。

這次之後,每次女兒外出,都會事先告訴我她要去什麼地方,大概玩多長時間。

LMCZWKT

三、犯錯是因為違反約定,要懲罰

孩子犯錯不能濫用懲罰,但如果孩子違反了約定,那麼適當的懲罰還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個母親來諮詢:她兒子上四年級,有一段時間迷上電腦小遊戲,每天放學就想著玩遊戲,問我怎麼辦?我說:你和他約定好,只有周末才能玩電腦遊戲,而且每天只能玩兩個小時,更重要的是,玩電腦遊戲不能影響學習,一旦出現學習成績下降,那麼隨時就可以取消這份權利。

雖然她兒子同意了她們的約定,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平時不能玩,他就偷偷地藉口在電腦上查資料,趁機玩幾分鐘,面對兒子的這種小動作,她又來問我怎麼辦?

我說:你先不動聲色,但不要去揭穿他,一個月後,學校進行了數學考試,她兒子的成績下降了,特別是基礎題扣了分。

那母親又很著急來問我,我說:當你兒子把試卷拿回家時,你對他說你們之前的約定,並告訴他懲罰的約定,他兒子看著自已的成績,雖然很無奈,但還是接受了懲罰:一個月之內不接觸電腦,即便周末也不可以,至於什麼時候可以繼續玩遊戲,要看下次考試成績,如果學習成績上去了,一個月後就可以恢復周末的遊戲時間。

這次懲罰過後,他兒子意識到遵守約定的重要性,並在遠離電腦的這一個月,切斷了遊戲的癮。

LMCZWKT

四、讓懲罰更有用的3個小規則

1.約定的懲罰要令出必行

懲罰的目的不是為了罰而罰,而是讓孩子明白他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以及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學會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很多時候,為了提醒孩子少犯錯誤,我們應該先和孩子進行約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孩子明白規矩所在時,他就會進行自我管理。

當然,在和孩子進行約定時,必須要把違反約定的懲罰同時告訴孩子,否則沒有約定就進行懲罰,會讓孩子心裡無法正面認同,甚至怨恨父母。

在和孩子進行約定以及懲罰時,一定要做到令出必行,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如果約定的懲罰只是為了嚇唬孩子,當孩子違反約定時卻不能很好實施,那麼孩子就會無視約定,當然也就不會去反思自已的行為,改正錯誤,並會在犯錯誤之後對找藉口,以此擺脫犯錯後該承擔的責任。

2.避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孩子

在孩子犯錯必須接受懲罰時,還應該注意不要採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對孩子進行懲罰。

棍棒教育在我們國家一直很有市場,但這種方式是否真的能夠讓孩子學會反省,學會改錯呢?

在生活中,曾經看過很多類似的教育,當孩子犯錯後,父母恨鐵不成鋼,對孩子又打又罵,可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並沒有很好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了解自已的錯誤,所以孩子不但沒有明白自已到底錯在哪,同時也會對父母產生怨恨,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已,只是在發泄自已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孩子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當你萬不得已要使用打的方式來懲罰孩子時,也一定要和孩子說明白為什麼要懲罰他,讓孩子明白自已的錯誤,以及今後該怎麼去做。

3.懲罰時要尊重孩子的自尊

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懲罰應該人性化一點,特別是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不以侮辱的語言謾罵孩子,同時就事論事,不搞牽連,畢竟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已的不足,而不是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

面對孩子的錯誤,按約定的規則進行懲罰;冷處理;讓孩子自已承擔行為的後果等,都比較好的懲罰辦法,既不傷害親子關係,同時也可以順暢地達到效果。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懲罰時,一定要掌握好合適的方法,讓懲罰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LMCZWKT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孩子會在犯錯誤中成長,會在錯誤中不斷完善自已,不怕孩子犯錯,最怕孩子永遠不犯錯,你們說對嗎?

想要全面學習 重塑父母 科學育兒的家長可以加入我們的微課堂 系統學習 全是乾貨。

聯繫微信LMCZWKT進群學習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了?不打不罵,這樣懲罰更有效果!

 孩子做了非常糟糕的事情,應不應該受到懲罰?如何才能讓孩子長記性?生活中,小編經常看到很多「熊孩子」因為各種毛病被父母「收拾」,可是有時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最後不僅收效甚微,還會影響親子感情。...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懲罰是一種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需要聽孩子自己的說法,而不是知曉犯錯就立即氣急敗壞的上來對孩子罵上幾句,甚至拳打腳踢。」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