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與乖孩子之間差了這4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節剛過,朋友就對我說起了她在春節時遇到的熊孩子的遭遇。

春節期間,朋友回老家,在火車上被幾個孩子尖叫著做遊戲的聲音吵得睡不著,有個乘客實在忍不住了,說了一句,能不能安靜一會兒,吵得人頭疼。

不知道是孩子的媽媽還是親戚說,哎,小孩子嘛,吵點正常,理解一下。

車廂里安靜了兩秒,又充滿了讓人心煩的小孩子的聲音。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突然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同學家有兩個男孩,活潑好動,常常10點多了,還在房間裡跑來跑去,時間久了,樓下的鄰居受不了了,上來找到他們家,要求孩子安靜一下,可是同學卻覺得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不能把他們束縛住,樓下鄰居太挑剔了。

兩家人因此而爭吵起來,原本和諧的鄰里關係也漸漸疏遠。

網上更有類似的幽默視頻,熊孩子淘氣把碗摔了後,家長一邊錄視頻一邊讓孩子想辦法籌錢買新的,熊孩子為了籌錢先後諮詢了人民解放軍、爸爸、老姨、姥姥、奶奶等關注對象的財務狀況,沒有發現財主,一臉生無可戀。

很多父母在提起自己的熊孩子時,都是責備不足,疼愛有加,心裡想的是:多大點兒事,跟孩子計較什麼。

這些父母都覺得孩子的「熊」,是因為有活力,搞破壞那是創造力,等孩子長大,他就會變成一個知書達禮的好孩子。

只是,父母們卻忽視了,熊孩子之說以被稱為熊,最大的特點就是考慮別人少,考慮自己多。

當然,這可能跟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有一定關係(心理學家皮亞傑就曾經通過著名的「三山實驗」得出結論,認為孩子直到7-12歲才有從他人的視角看待世界的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熊孩子的出現,更多的是因為背後有一個熊家長。

在一些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就應該是自由的,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不是用規矩、規則束縛住他們。

否則,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就會被抑制。

孩子當然是自由的,但是在自由之外,孩子還需要學會尊重他人,照顧別人的感受。

如果父母對自由盲目推崇,對孩子疏於管教,很可能導致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後,缺乏相應的自控能力。

這樣只會導致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和希望。

那麼,作為家長,究竟怎樣做才能讓熊孩子不熊呢?

給他訂規矩

要給熊孩子立個規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麼事對的、什麼是錯的。

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紮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形成自律。

孩子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展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幫助他發泄精力

一般熊孩子都有旺盛的精力,他們總是竄上竄下。

如果家長充分調動這些熊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將精力轉移到有用的事情上,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用好比賽的形式

熊孩子大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只想滿足自己的慾望。

所以很多時候,說教對他是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的。

但是用比賽的形式,既可以滿足孩子挑戰權威的心理,還能讓他感受到自己正以大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所以即使輸了也會心服口服,甚至會崇拜你,因而會乖乖聽從你的話。

對無理取鬧的「熊」孩子冷處理

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既不要打罵,也不要訓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後,再指出他的不良行為,並給予糾正。

也可以用「自然後果」法懲罰一下,讓他感覺到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後果,讓其牢記教訓,下決心改正錯誤。

最後,希望全世界孩子們都是俏皮可愛的而不是囂張跋扈,願世界沒有熊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孩脾氣不好怎麼教育

1、首先,家長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反而會成為孩子亂發脾氣的榜樣,也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熊孩子愛耍賴,你該怎麼治

昨天給孩子們講了《巧取豪奪》的成語故事,故事中的米芾在豪奪名人字畫時可算是用盡了渾身解數,最終通過耍賴的方式成功的換取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看到這種耍賴,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會有類似的體驗,身為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