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愛耍賴,你該怎麼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給孩子們講了《巧取豪奪》的成語故事,故事中的米芾在豪奪名人字畫時可算是用盡了渾身解數,最終通過耍賴的方式成功的換取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看到這種耍賴,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會有類似的體驗,身為家長,有時帶孩子出門最怕的就是孩子耍賴,而且專挑人多的地方。

通常臉皮薄的家長只能迫於無奈滿足孩子的各種無理要求,但事實上,你還有其他的辦法可以專治這類的熊孩子。

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耍賴,當孩子出現耍賴、不聽話的情形時,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的,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孩子脫序的行為。

通常孩子會耍賴,一是出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礙於表達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會以反抗、不聽話的表現,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二是想作為引人關注的手段,當孩子乖巧聽話時,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對於孩子的關心,因此當孩子發現耍賴、不聽話時,可以得到父母或長輩的更多關注,就可能一反常態出現野蠻不講理的舉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是孩子曾因耍賴嘗到過甜頭。

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藉由哭鬧來耍賴,家長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應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鬧的行為,便會建立孩子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哭鬧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類似的情形,便學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了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我們的家長除了設身處地的關懷孩子、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當孩子已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就要進一步予以導正,我們先來看看國外的父母是如何hold住場面的:

在美國街頭,一位父親正牽著5歲的女兒愉快的邊走邊聊。

不知道爸爸說了一句什麼話,小女孩被瞬間惹怒了,原本乖巧可愛的她小臉脹得通紅,又是跺腳又是搖頭的,一邊賴在地上一坐不起,一邊發出刺耳的哭聲。

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國內,我們會慣用「再這樣我就揍你屁股了!」「再這樣媽媽下次就不帶你出來玩了!」等語句去遏止孩子,或是採用無條件滿足的方式尋求短時間的安寧。

而這位父親是怎麼做的呢?

他絲毫不理會女兒氣急敗壞的舉動,從容地離開她身旁,隨意斜倚在一旁的牆面上。

待女兒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後,父親以一副輕鬆、耐心、不帶威脅成分的口吻開始和女兒談話。

他解釋說,無論你因為什麼事生氣,我們都可以商量出解決辦法。

他的女兒由此而明白了父親表達的東西並漸漸平靜了下來,一場街頭危機就此化解。

所以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對話,比斥責孩子或滿足孩子更有效。

在平復孩子情緒的同時也要讓他明白,通過吵鬧是無法達到讓家長順從自己的目的的。

除此之外,還應進行日常規矩的建立。

對孩子來說,規矩就是界限。

給孩子建立規則,並不僅僅是要他「乖」、「聽話」,更重要的是,讓他在秩序中成長,學會判斷是非善惡。

讓孩子明確界限,就是要守住自己的界限,並尊重他人的界限。

比如,孩子去別人家亂翻東西,家長首先要立即制止,並告知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其次,要在生活中恪守原則,不亂翻孩子的東西;最後,如果其他孩子來家裡做客時亂翻,也要和藹地制止。

關於制定哪些規則,國際兒童教育界的通行規則如下: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具體來說,需要為孩子設立以下6條規矩: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自己支配;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先拿到者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不可以打擾別人;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親愛的家長們,不要再責怪自己的孩子太熊了~如果我們能站在一個開闊的視角去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甚至參考相反的意見自我思辨,才有機會找到最合適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我是小鴨姐姐,孩子的好朋友,關注微信號:醜小鴨聽故事(←←長按複製,在微信公眾號中添加 ),為您孩子提供各種故事、音樂和成長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撒潑打滾還無理取鬧,父母4招輕鬆搞定!

周末,傑傑媽準備帶著孩子去商場逛逛。本想著陪孩子高高興興地玩上一天,可是傑傑媽的興致卻被傑傑的哭鬧給毀了。在逛兒童玩具的時候,媽媽給傑傑買了一把槍,可是超級喜愛槍的傑傑不滿足自己只有一把槍,非要...

孩子無理取鬧?你還會一味的遷就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在爺爺奶奶的教育下長大的,這樣的教育下,很多孩子都被寵壞了,他們的性格也就變得很自我,面對這樣的孩子,如何將他們的性格進行重塑呢? 父母不能一貫縱容孩子,這樣孩子將不會有滿...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公共場所大哭大鬧

家長們是否經常在超市或者寶寶遊樂場會看到有些孩子因為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還想繼續遊戲不想回家等諸多原因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不依不饒,讓當父母的非常難堪。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