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在要求孩子「分享」,為何我卻「縱容」兒子「自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孩子不想分享時,你會怎麼做?
周六,跟兒子和他的小夥伴們在公園玩兒。
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發生了爭執,就不歡而散,各玩各的了。
小朋友們之間,發生一些小打小鬧實屬正常,我也就沒管,隨他們去了。
過了一會兒,那個小夥伴的表妹想玩兒子的足球,過來徵求我的同意,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這個時候,旁邊的兒子突然很生氣地說:「這是我的球,我不想給她玩兒。
」
我很納悶:這是唱的哪出啊?平時也沒這麼小氣啊!
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想起了剛才發生的事。
哦!原來是剛才的不愉快還沒消散,殃及池魚了。
小妹妹見狀也不敢拿球,我也沒再說話,算是默許了兒子的「自私」。
旁邊的其他大人也都沒有說什麼,引導小妹妹去玩別的。
但我想:他們肯定對我的「不作為」感到有些不可理解,甚至有些微詞吧?
放在以前,我也許還會因為這樣的社會壓力,而不自覺地對兒子加以指責,並強勢要求他必須分享。
最後,要么兒子委屈、憤怒;要麼我氣急敗壞,覺得顏面掃地。
現在,我卻淡然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別人怎麼看,我不想強迫兒子必須「分享」。
強迫分享的2個負面影響
育兒方法不都是告訴父母如何教孩子聽話、學會分享嗎?為何我卻縱容兒子的「自私」呢?
因為,關於分享,我學習到的是這樣的:
孩子們有權利決定要不要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家長們可以以身作則並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但是不要強迫他們「分享」。
分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被強迫的事情都不會讓人感到快樂。
所以,我沒有在那一刻強迫兒子必須「分享」。
如果,在一刻,我礙於自己的面子,拿出家長的權威,強迫兒子必須「分享」,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可以發揮想像力想像一下:
場景一:威脅
「這是我花錢買的球,我想給誰玩兒就給誰玩兒。
」「這是你給我買的,就是我的了。
」「什麼是你的?你賺一分錢了嗎?你吃的用的都是我的。
」「就是我的!就是我的!」
「你小子反了是不是?我說給就得給!」
「我不同意,就是不給!不給!不給!」
「你給不給?我數一、二、三!」
你一把搶過孩子懷裡的球,給了別人,然後孩子開始嚎啕大哭,撒潑耍賴。
你氣急敗壞,再給他一頓揍。
孩子學會「分享」了嗎?——學會了!
「分享」就是:「把我的東西搶走,給別人。
」
我討厭分享!!!
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孩子會分享嗎?
答案是:不會。
沒有人喜歡做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你所期望的「分享」不會再主動發生。
場景二:賄賂
「寶貝乖啦!媽媽是不是教過小朋友要學會分享的呀?」
「我就是不想給她玩兒。
」「乖了啊,你把球給小妹妹玩一下,等下媽媽再給你買其他的玩具。
」「我不要其他的玩具,我就是不給她玩兒。
」「上次你不是說喜歡一個新型的賽車嗎?等下媽媽就帶你去買。
」「好吧!你說的啊,不許反悔哦!」
孩子學會「分享」了嗎?——學會了!
「分享」就是:「給我一個我更喜歡的東西,然後我才把這個給你。
」
分享是「講條件」。
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孩子會分享嗎?
答案是:不會。
然後開始講條件,你必須給他另外一個他更想要的。
我們都太執著於「分享」這個美德了。
卻不知物極必反,有時候甚至給了孩子更壞的引導。
如何正確引導和鼓勵
一定要「分享」才是好孩子嗎?
成人的世界裡,是否也執行同樣的美德標準?你做到了嗎?
-
你會將你的房子「分享」給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嗎?
-
你會把你的車子「分享」給徒步跋涉的路人嗎?
-
你會把你喜歡的衣服「分享」給貧困山區的村民嗎?
-
你會把你喜愛的包包「分享」給那個也喜歡它的朋友嗎?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即使我們道德再高尚,我們普通人也做不到什麼都與人分享。
所以,成年人尚且如此,為何對一個孩子如此高標準呢?
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
否則,就是被所謂的「美德」綁架了,絲毫沒有快樂可言。
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不想或不喜歡分享,只是他們比成人更簡單、更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不妨好好想想,你的孩子,有願意分享的時候嗎?
一定是有的,只是我們往往在他們分享時,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便視而不見了!
事實上,只要孩子沒有在我們的「脅迫」或「賄賂」下,對「分享」有錯誤的理解和認知,那麼他們就不會對「分享」這件事產生抗拒和排斥。
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有一雙善於表現「美」的眼睛。
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分享」的行為時,要第一時間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肯定和鼓勵,告訴他:「他現在的行為就叫做分享。
」
還可以在別的小朋友與自己的孩子分享時,告訴他:「這叫做分享,你喜歡他與你分享這個東西嗎?」
通過不斷地引導和鼓勵,來加強孩子對「分享」的理解和感受。
孩子們天性純良,當他們感受到分享的樂趣時,也就自然而然地願意重複「分享」這件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完整人格,他有權決定:自己的東西是否要分享。
相信孩子,他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作者|胡芹,至簡人生自媒體平台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註冊正面管教資質講師,七歲男孩的媽媽。
爸爸媽媽,你看到孩子打人、搶玩具背後的情商成長需求了嗎
幾乎每一個爸爸媽媽在孩子0-6歲階段都會因為孩子打人、搶玩具而頭疼,採取批評、懲罰、哄騙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當時可能會聽話,可是回頭一遇到小朋友依然會我行我素。很多爸爸媽媽為此感到非常丟面子,認...
孩子被要求分享玩具,媽媽教孩子學會拒絕反獲網友支持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這樣的情況:帶寶寶去公園玩,別家的孩子看到寶寶的機器人或者洋娃娃很可愛,就會不由自主的讓我們家的娃讓出玩具給別家小朋友。對於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來講,分享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朋友。
三歲男孩遭友盡,只因不分享玩具!治孩子自私,我用這六招
說起來很奇怪,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的提升,孩子「自私」的毛病卻越來越嚴重。家長們很焦慮,孩子們也不快樂,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現象,又該如何改善呢?說到這我就想起我朋友家的孩子,那還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