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交際的父母如何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試試這9個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能夠逐漸發展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會性,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孩子養成善於與人交往的習慣,將終生受益。
在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已經成為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凡成功者都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交際能力,就會破壞孩子的適應能力,使孩子逐漸形成自卑、敏感、退縮、逃避的性格。
這種性格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會進一步加劇孩子的逃避行為,最終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怖症狀,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一天,家裡來了客人,吃飯時,媽媽找不到紅酒開塞器,便讓強強去對面的小趙叔叔那裡借一個。
那天小趙正好在看電視,隱隱地聽到有敲門聲,一開門卻又沒有人。
小趙覺得很鬱悶,決定弄個清楚。
他悄悄地站在門後,透過門上的「貓眼」觀察外面的情況。只見,強強向門前走了過來。
終於,他遲疑著舉起手,輕輕在門上敲了兩下,發出的聲音,就像是一隻老鼠在門上輕輕搔癢一般。小趙屏住呼吸,打開了門。
「我……我……」強強嚇了一跳,看著小趙,什麼也沒說出來,就急匆匆地跑回自己家去了。
小趙覺得很奇怪,就去敲門:「不好意思啊,剛才強強敲門,是不是有事?」
「噢,是這樣的。
我剛才讓他去您家裡借紅酒開塞器。
」強強媽媽不好意思地笑笑,「半個小時才回來,說您找過了,沒有。
」開塞器?!小趙愣住了——強強根本就沒和我說話,更沒提開塞器的問題,透過手臂下的空隙,小趙看到,強強正閃躲著目光,偷偷地看著自己。
見小趙向他看過去,他急忙轉身,跑進洗手間,再也沒有出來。回到家裡,當老師的小趙不禁嘆息了一聲,深深為強強的舉止感到憂慮:這個孩子連最基本的社交能力都沒有,長大後,怎麼適應社會呢?
對於孩子來說,人際交往能力包括以下表現:能夠安靜地聽別人講話,理解、安慰和關心別人,喜歡和小夥伴玩耍等,這些能力需要家長耐心培養。
家長不能錯誤地認為孩子天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其實,每個孩子都具有可塑性,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孩子難免會發展成獨來獨往、惟我獨尊的人,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會扭曲,並影響其他方面的成長。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6歲左右的社交活動奠定了他們將來社交習慣的基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環境的適應以及與人的交往,都需要成人恰當的與以引導,以使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
因此,做家長的應設法幫助孩子在幼兒期體驗良好的社交生活,這樣,他們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快樂、積極、自助、助人、合群、謙讓的能適應社會的人。
家長該如何鍛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1.培養孩子遵守社交規則
不同的公共場合,有不同的社交秩序和規則,很多孩子不合群,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交往的規則。
所以,家長平常外出時,不妨帶上孩子,讓孩子體驗各種社交場所的規則。
比如,帶孩子去參觀展覽會,讓孩子學到遵守展館的秩序。
久而久之,孩子學得的社交規則,會逐漸內化形成為鞏固的能力,從而自如地運用到和同伴的交往。
2.培養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
家長可以教孩子學習一些具體有效的社交方法。
例如,請求別人幫忙,語氣一定要誠懇委婉。
如果看到其他人搬不動東西時,可以主動上前提供幫助;讓孩子掌握社會交往中的禮貌用語等。
學會了方法,孩子的交際就會有板有眼,不會手足無措。
3.教育孩子理解和關心他人
理解、關心他人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
家長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出事、不惹事就行,管他對別人如何,結果造成孩子人際關係冷漠。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所以,應該具備對他人情感的敏感性,家長要教育孩子理解、關心別人,激發孩子善於與人交流思想、分享快樂、分擔痛苦的願望。
4.鼓勵孩子與同齡人充分交往
孩子沒有玩伴就不會有快樂。
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與小朋友玩,不要有過多的思想負擔,認為這樣很吃虧,那樣會學壞等。
如果發生糾紛,家長要指導孩子明辨是非,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對於其他孩子的過失,應教育孩子寬宏大量,學會原諒別人;自己的孩子錯了,則應啟發、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從而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良好品質。
5.讓孩子參與談話
平時大人聊天的時候,孩子偶爾可能「偷聽」大人們的談話,可能會提出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這時你千萬別說:「去去去,大人談話小孩子別插嘴。
」孩子能提問,本身就顯示了他的思考潛質和對世間萬事的好奇心,這絕對是應該鼓勵的。
父母理應以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儘可能地作出解釋,不可冷淡敷衍。
6.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與人交往是件自然的事情,並以身作則。
父母的交際行為,是給孩子最直接、最重要的示範。
家長應做到不管家內家外,行為表現始終如一,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7.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交際
孩子的遊戲就是他的生活,通過遊戲,孩子能更快更好地學習交際。
比如孩子在玩請客的遊戲中會涉及一系列社交行為:共同計劃請什麼客人?做些什麼菜?誰去清潔客廳?誰去倒水?怎樣招待來客?做客人應有怎樣的禮貌?如何應對一些突發情況?等等。
孩子玩遊戲時無形中學到的這些社交經驗,因為真切和投入,所以寶貴。
8.參加各種活動,在實踐中教孩子待人接物
家長應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教他們一些最簡單的社交禮節。
家長也可帶孩子參加親友的茶會或去探訪朋友,讓孩子學習做客人應有的禮貌,取得良好的社交經驗。
家長也可讓孩子獨自與陌生人交往,先從身邊較為熟悉的環境中的陌生人開始,漸漸向外擴展,讓他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
9.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良好社交行為的基礎。
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即使他再懂得社交活動中的禮節,也不會受人歡迎。
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能夠逐漸發展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會性,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孩子的社交能力與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聯,家長在學會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應給孩子創造出好的社交環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潛力很大,...
孩子有一個外向性格的總是好的,怎樣培養小孩一個開朗的性格呢?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家庭聚會是每年都會有的,對於絕大多數的小孩子來說,他們想到能和很多小朋友玩耍是開心的;但對於一小部分的孩子來說,這種聚會簡直她們會害羞。這裡當屬小彤最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