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以後我就成了你,父母的行為對寶寶影響有多大,看完後震驚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體會到當初父母育兒的不容易,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有了寶寶以後,爸爸媽媽們開始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寶寶身上,不僅要關心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和認知發育情況,還要培養寶寶的行為習慣和性格。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 :爸爸嫌棄爺爺年紀大了,什麼也做不了,在家只會浪費糧食,爸爸和兒子商量把爺爺扔到山裡。
於是爸爸找來一個背簍裝著爺爺,和兒子一起把爺爺扔在了山上,正要離開時,兒子問爸爸為什麼要把背簍一起扔掉,這樣將來等爸爸老了兒子拿什麼來裝爸爸?一則簡短的故事卻寓意深刻,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父母今天的樣子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朋友的寶寶今年三歲多了,從他的寶寶讀幼兒園起,他每天就會和孩子一起學習,雖然和寶寶一起學習讓他覺得無聊,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朋友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則,當寶寶看到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激發寶寶對學習的樂趣,給寶寶樹立好的榜樣。
這樣的父親是偉大的,因為他深刻了解要想寶寶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得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一次寶寶吃飯不吃蔬菜,朋友就對寶寶說吃蔬菜身體好,可寶寶不僅不吃,還嘟著小嘴說:「寶寶不吃,爸爸也不吃蔬菜。
」寶寶的一句話讓朋友無話可說。
寶寶天生就是模仿高手,不論爸爸媽媽做什麼,對寶寶來說都會感到好奇,寶寶們會努力模仿爸爸媽媽的樣子,並且以此為樂趣。
在寶寶眼中,爸爸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所以爸爸媽媽在一起時,寶寶更容易放得開,不會緊張,模仿起爸爸媽媽起來自然也是得心應手。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寶寶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大人們的行為。
班杜拉及同事通過一組實驗證實了他們的理論。
研究中,寶寶被分組,觀看兩個成人榜樣:一個對充氣玩偶拳打腳踢,另一個安靜地玩玩具,對旁邊的充氣玩偶置之不理。
等那以後,讓兒童玩這個玩偶時,觀察過暴力榜樣的兒童模仿了攻擊行為。
父母的行為能影響寶寶的一生,父母是寶寶最早的啟蒙老師,也是陪伴孩子大半生的老師。
古話說的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說的就是父母的行為對寶寶的影響。
比如父母見到他人會主動問好打招呼,分手是會主動揮手說再見,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謝謝」等等,寶寶也會和父母做相同的動作,漸漸的,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樣的寶寶人見人愛!在生活中,寶寶和父母接觸的最多,很多行為習慣均源自於父母的培養,他們對父母的行為看在眼裡,聽在耳中,記在心上,並照此行事。
因此,爸爸媽媽們想要自己的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教育自己的過程,只有教育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寶寶,讓自己和寶寶變得優秀起來。
一分鐘自我介紹:各位親愛的,我是一名奶爸,哺乳期如何安全用藥?寶寶不打預防針會怎麼樣?寶寶應該喝什麼奶粉?爸爸帶孩子有什麼好處?寶寶出生要辦理哪些證件?
如果您有這些育兒困惑,請關注我吧!
爸爸媽媽:愛孩子,我們要用對的方法
父母對孩子懷有很深的感情,並把它全部表達出來,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的成長就足夠了。但是,當人們談到「愛」這個字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深思對孩子的愛是否與其他的「愛」是一樣的。常常聽大人們討論說「要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