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犯錯,孩子承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不是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嗎」(孩子不和媽媽剛認識的長輩打招呼)

「你不是說,生了妹妹你也會像以前那樣愛我嗎」(兄妹倆爭搶東西,幾乎都是哥哥挨批評)

「你不是說,男子漢要勇敢果斷一些,不要優柔寡斷嗎」(朋友受欺負,男孩出頭,衝動打了對方同學)……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採用大人們的思維方式來教育孩子,殊不知你的「懶省事」、你不經意間的敷衍、糊弄都會帶給孩子錯誤的行為示範,從而增加孩子做出問題行為的可能性。

你的「隨心而育」必定會被孩子的行為「啪啪打臉」。

家長錯誤的行為示範、思維示範都有可能讓孩子來買單。

多數孩子可能會以不良的行為來「回應」家長的教育。

你不知道的,孩子來「告訴」你

2月3日凌晨1點半,16歲少女阿玲發朋友圈直播喝「農藥」自殺,隨後被網友發現報警,幾經周折,民警趕到了事發地(阿玲家)。

經過溝通,民警了解到,阿玲已不是第一次「自殺」,幾天前她也喝過同一種「農藥」(農藥輔助劑)。

而這兩次「自殺」事件其父母均不知情。

阿玲表示,自己之所以這麼多,是因為父母阻撓自己春節後再次外出務工,她想以此方式來抗議父母的意見。

雖然這件事情對阿玲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危害,但是這卻反映出她極端的行事思維。

我們可以發現,阿玲解決問題的思維是極度不成熟的。

孩子出現的一些極端性的思維、行為往往反映著其家庭教育的缺陷。

首先,其父母的行事風格或有偏向極端的傾向,孩子的行事風格、處事思維往往來源於早期對父母行事方式的模仿。

父母決定不了孩子會模仿自己的哪些行為,他們不良的行為習慣、處事風格都有可能被孩子來模仿學習,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處事風格、甚至是不健全的人格特質。

1961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心理學史上非常著名的實驗——「波比娃娃」研究,該實驗主要闡述的是兒童是如何習得攻擊行為的。

班杜拉及其助手隨機選取兩組兒童:一組兒童觀看成人對充氣塑料娃娃進行攻擊(拳打、腳踢、口罵等)的情景,另一組兒童則觀看成人平靜地玩(毫無攻擊行為)充氣娃娃的情景。

然後分別把他們帶到類似的房間,裡邊有同樣的充氣娃娃,實驗者通過單向玻璃觀察兒童的行為。

結果發現,觀看成人攻擊的兒童比觀看成人平靜地玩娃娃的兒童表現出的攻擊行為要多得多:如果加以量化的話,前者的行為攻擊比後者多11倍之多,語言攻擊(辱罵)更是多了23倍。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成人不良行為榜樣的巨大副作用。

作為孩子的主要模仿學習對象,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大可能被孩子來模仿。

家長長期的不良行為榜樣會使孩子學習養成不健全的、錯誤的或者不良的處事行為習慣。

其次,她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

專制、權威型的溝通教育方式(我是你爸、你媽,你就該聽我過的;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必定會遭到孩子的反抗,更何況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不平等的、專制的溝通方式,一方面使孩子被迫承受著這樣的強迫教育,另一方面也會使孩子模仿學習父母這種強迫專制型的人際溝通方式,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示範。

孩子不僅會學習模仿家長對待他人、事物的行為習慣,同樣也會模仿學習家長對待自己的行為方式。

因此,家長在對待他人、對待事物、對待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對孩子有著良好的行為示範。

為經師,更為人師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隨心而育」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思維示範、行為示範。

我們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從小事做起,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做好思維、行為的示範作用,給孩子一個健康積極的學習榜樣。

先正己,再正孩子,這樣我們才能擔任好家長的角色,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曾國藩,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他不僅自己名揚海外,他的後人多數也都留學英美,學貫中西,成為教育界、科技界、藝術界的名家大師,可謂是家庭教育的完美楷模。

他的教子秘籍之一便是以身作則、躬親示範。

他對子女的教育,上至軍國大事、官場迎送、讀書政治,下到掃屋抹桌、收糞除草、養豬種菜,都納入了他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科目。

在詩詞歌賦、軍國政治方面的教育,他既是父親又是朋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

這使得他的孩子們都十分敬重、崇拜他,最終在政治界、教育界都有著不少的成就。

在生活方面,他教育孩子樸素,自己就首先做到簡樸。

他教育孩子謙虛謹慎、禮賢下士,他自己就首先做到無人不敬、無人不拜。

他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習慣榜樣,甚至戒掉了自己多年的抽菸習慣。

這一起的榜樣行為都來源於曾國藩「身教重於言教」的教子理念。

美國教育學家克萊爾也有著類似的觀點,他曾經說過: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

而「成就」在此處的第一要義是成為孩子敬仰、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事業和生活方面的其他成就。

他們都為我們傳輸了一個重要的教子理念:為子經師,更為子人師——知識上能夠指導孩子,更重要的是行為上能夠給予孩子良好的榜樣,這才是孩子合格的父母。

父母該怎麼辦?——用心而育、正人先正己

孩子良好思維模式、行為習慣的養成主要源自於父母的榜樣示範。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擁有良好的教子知識儲備,掌握良好的親子溝通方法,給予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學習榜樣。

1.避免「不當行為示範」

行為是孩子最容易學習、模仿做到的事物,那些短時「有效、有回報」的行為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關注,家長們需要切記避免呈現給孩子不當的行為示範。

生活中,我們避免不了會有衝動行事的時刻。

但是,我們的父母需要做到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做出這樣的事情。

如果孩子看到了你的衝動或者極端的行為得到了「勝利、回報」,那麼他可能就會採取同樣或類似的行為(例,以暴制暴)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可能採取一些「捷徑」方法來處理某些事情(例,家長由於孩子打擾自己某些重要的事情而採取命令、嚇唬的方法來制止孩子的吵鬧)。

但是,孩子的情商發展水平有限,他們有時候並不能理解你所謂的變通。

那麼孩子就很可能會習得家長的這個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待人處事。

父母的不當行為示範,哪怕是不經意間的、自認無妨的一些負向思想與行為都可能使孩子模仿成為一種穩定的錯誤思維、行為習慣。

家長們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予孩子良好的、積極的行為示範榜樣。

2.避免「雙重標準」

良好的行為規則並不是孩子們專屬的任務,也是家長們必須做到的事情。

自己玩遊戲,卻禁止孩子玩遊戲。

自己不鍛鍊身體,卻告訴孩子一定要多運動。

自己闖黃燈、亂停車,卻告訴孩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重複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卻正義凜然地告訴孩子一定要遵守良好的行為規範。

在「利好」事物面前,孩子是特別傾向於追求公平的,家長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讓孩子做,他們當然會產生反抗的思維。

此後,他們可能會對「父母之言」產生質疑。

同時,這也會傳輸給他們錯誤的訊息:原來不遵守那些規則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3.避免「敷衍了事」

生活當中,家長們可能會經常碰到由於自身情緒、外在環境(工作、社交)等原因而食言對孩子的承諾。

但是不少父母,特別是權威型的父母,他們可能沒有耐心和孩子解釋,隨意安排孩子該有的行程(例,「讓你媽陪你去吧,我這兒有事」、「下次再陪你去」,結果卻沒了下次……),甚至忘記向孩子道歉。

家長在孩子面前,切勿因為自己以為重要的原因而對孩子的需求敷衍了事。

這樣可能會帶給孩子錯誤的行事思維:「原來我也可以不用守諾,原來我也可以不用道歉,原來……」

我們的父母需要貫徹做到: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答應孩子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行事思維的榜樣示範作用。

在家庭環境中,孩子是處於弱勢地位的,他們辨別家長思維、換位思考的能力較弱(特別是低齡兒童),如果家長缺乏與孩子的耐心溝通,又沒有示範給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行事風格的學習榜樣,這必然會造成孩子碰到問題時採取一些極端的、錯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相反,耐心的溝通,良好的思維、行事習慣,會帶給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學習榜樣。

作者夏大勇 來源 知子花家庭教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愛孩子,我們要用對的方法

父母對孩子懷有很深的感情,並把它全部表達出來,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的成長就足夠了。但是,當人們談到「愛」這個字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深思對孩子的愛是否與其他的「愛」是一樣的。常常聽大人們討論說「要愛孩子...

孩子什麼都在跟你學,尤其是你的不良言行!

前言:沒有孩子,你活到四五十歲都是父母跟前的老小孩,只要父母不生你的氣,你盡可在家任性胡來。有了孩子,做父母的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任性胡鬧了。孩子什麼都在跟你學,你的不良言行,孩子會變著花樣,加倍...

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教育

每位父母最大的心愿都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也許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潤物細無聲一般。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父母是...

孩子好習慣養成的二三事

教育孩子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身上的一些細微的變化,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孩和教育孩子,讓孩子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茁壯成長。在教育孩子前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孩子有一個好...

請家長冷靜鑑別問題行為

我們身邊有不少幼兒,表現出或輕或重的問題行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這些不良行為自然會慢慢消失,沒有必要疏導糾正。殊不知,雖然幼兒問題行為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但如果任其發展,積聚到一定...

不會和孩子溝通?下面幾招來幫您

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同樣,他們也有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大部分家長總是苦惱,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孩子說什麼話他都嫌煩,還有提醒孩子牢記的東西總是記不住。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這種情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