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需要一個完全乖巧、聽話的小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每日更新哦!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絡我們授權~

慢成長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乖小孩確實讓大人很省心,但是一味要求孩子變乖的同時,你也在扼殺孩子其他更為重要的能力。

如何在「乖」與「不乖」之間,進行恰當的引導與教育?聽聽3歲寶媽Angie的感悟吧!

圖文:Angie

晚上下班回家,兒子抱著從房間裡找到的一堆抽紙走出來,問我:「媽媽,我可以玩這些紙巾嗎?」我馬上回答:「可以呀,要不要媽媽陪你玩呢?」我以為兒子會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的說:「好呀,我們一起玩。

」想不到他走到廚房對他奶奶說:「奶奶,我媽媽說可以玩這些紙巾。

我馬上就意識到,白天的時候應該有過一段類似的對話,兒子的奶奶拒絕了他提出要玩這些紙巾的要求。

我因為不知情,卻給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馬上從一堆包裝完好的紙巾中挑出一盒看起來有點破損的一個,補了一句:「阿多,奶奶拒絕給你玩,你有問奶奶原因嗎?我猜是她怕你弄壞這些包裝呢。

做了一些補救的溝通措施後,我的心情其實是愉快的,我的兒子,他並不是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乖巧、聽話、服從的小孩,無論是老人、還是爸爸媽媽說的話,他都有權選擇說不。

我一直都不想他成為一個徹底的「乖小孩」啊!

專注力:每一個個體都需要獨立的空間

常常聽到大人抱怨小孩子的專注力不夠,玩一個玩具3分鐘熱度、看一本繪本不超過2分鐘、畫一幅畫不超過5分鐘,大人有沒有想過,我們會不會以希望小孩聽話為由,「破壞」了他的專注力。

「寶寶,快過來喝幾口水。

」孩子正專注的玩著新玩具,被你的一句話打斷,如果孩子不肯過來,還要被嘟囔幾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我們總是自以為多麼懂得孩子的需求,知道他什麼時候渴,知道他什麼時候需要自己,而不留給他一點點的獨立空間。

每次兒子玩玩具,我都會看看他的表情是東張西望還是專注於手中的玩具,如果是後者,通常我會直接拿起一本書坐在他的附近看起來,或者是輕聲的告訴他:「媽媽就在你旁邊看書哦,你有什麼事情隨時叫我。

」小孩真正專注的時間並不會太久,如果他提出需要你的陪伴,再來加入與他一起玩耍也不遲呢。

溝通力:不要急於進行評判

侄子前段時間來家裡做客,我並沒有對兒子說:「你是哥哥,你要懂事點,把玩具讓給弟弟玩」這種不容商量的語句,我更不會為了對外顯示兒子有多懂事、多乖,而讓他處處謙讓卻內心不甘不願。

得知弟弟來之前,我事先與兒子進行一些簡單的溝通,並把可以玩的玩具盤點出來,問哪些是他喜歡的,哪些可以暫時讓弟弟玩。

這個辦法很好,每當在玩的現場起爭執時,我都會問他:「寶寶,還記得哪些玩具你想借給弟弟玩的呀?」兒子馬上會找到相應的玩具並大方的遞給弟弟。

這個時候你再與他溝通其他玩具能否借給弟弟玩,也相對容易些。

每次與兒子進行溝通,旁邊總會有一個聲音:「你和他講那麼多有用嗎?他下次還不是這樣。

」甚至是舉例:「你看誰家的孩子,每次他無理取鬧的時候,大人都不理他,小孩看起來很乖。

」在這整個過程中,其實我的壓力特別大,因為並不是說你耐心溝通了,寶寶就一定會更聽話。

但我始終相信,通過不理睬、評判、否定的方式,孩子的當下也許會很乖,但明顯情緒會變得很差,默默坐在角落一聲不吭。

在成人的世界,我們都知道,被別人評判、否定是一種多麼難受的情緒,反之,我們不怕別人表達情緒,最怕的是得到沉默的回應,你根本無法知道他心裡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再往深一點想,小孩是一張白紙,如果他認可了這種行為模式,他會以你對待他的方式去探索這個世界。

請試著尊重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於去評判他,先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吧,不要通過壓制的方式讓他成為一個成人眼中的乖小孩。

愛的能力:給他一個寬嚴有度的愛

孩子心中是否有愛,關鍵是家長是否會愛。

小孩愛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從爸爸媽媽身上習得的,尤其是媽媽。

在家裡,兒子對我的愛,表現得就特別明顯,只要我在家,別人的存在仿佛都變成多餘,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媽媽!」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交往,不可能只有單一的情緒,尤其是互動多了,更容易有多種狀況出現,即使在親子關係當中也不例外。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與兒子的「爭執」,也是最多的。

在面對各種「爭執」時,最省心的方式當然是:我說什麼,你做什麼;但最難的卻是:給他一個寬嚴有度的愛。

兒子特別愛玩滑梯,前兩天天氣非常冷,早上的時候還下了點毛毛雨,到了下午天晴了,兒子要求我帶他去小區玩滑梯,我告訴他說下過雨滑梯是濕的玩不了,他還是想去看看。

我一路上邊走邊對他說:「寶寶,如果到了現場滑梯確實是濕的就不能玩哦。

」兒子答應了。

到了後,滑梯果然是濕的,但是兒子看起來心情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牽著我的手高高興興的去散步了。

我本可以在他提出要求的時候果斷拒絕他,並冠上「怎麼那麼不聽話」的頭銜給他,但是我沒有;兒子也沒有完全接受我的說法,而是提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要去現場看看;而我也給了他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去看看滑梯是不是濕的,但也確立一個標準:如果滑梯是濕的,不能無理取鬧還是要玩。

一個寬鬆有度的愛的環境,會讓小孩對值得他懷疑的問題「無所畏懼」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們只要告訴他一個準則,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麼情況是可以的,什麼情況會得到堅決的反對,更重要的是,讓他知道,即使是反對,家長也是以愛的名義出發,並且相互之間是經過溝通的。

是的,我們非常的肯定,我們不需要一個完全乖巧、聽話的小孩,有人說,孩子對大人最大的恩澤是,讓大人有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機會,所以,不要忘記,我們其實是平等而相互獨立的個體哦。

Angie慢成長閨蜜,特邀撰稿人。

大型外企SEM網際網路項目管理人員、【在行】行家、職場專欄作家、知識管理達人、科學育兒實踐者。

愛閱讀、愛跑步、愛分享,8小時內外,擁有同樣精彩豐滿的人生。

公眾號:angie20160120。

更多原創好文推薦:

孩子3歲多隻去過一次醫院?你得從他出生開始做起!

孩子不喜歡玩具、三分鐘熱度?可能是你沒引導好哦!

不知不覺間,你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把孩子當人對待,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

晚上吃飯對門四歲的彤彤姐姐來了,奶奶趕緊說:坐到寶寶椅里吃飯,姐姐陪你玩。兒子想和姐姐玩不願意進寶寶椅。姐姐說:你吃飯我幫你穿鞋。我和姐姐把他塞進去坐好。把飯放在餐椅上,兒子一口口地自己吃。

育兒寶典:嘮叨媽媽改為「閉嘴」的媽媽奇效

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己羅嗦半天收效甚微?孩子該幹嘛幹嘛,完全不聽嘮叨。我最近修煉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放下了說教這個工具,專心做「閉嘴」的媽媽,你猜怎麼著?有奇效!快來一起學習"閉嘴"的藝術吧!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