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當人對待,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晚上吃飯對門四歲的彤彤姐姐來了,奶奶趕緊說:坐到寶寶椅里吃飯,姐姐陪你玩。

兒子想和姐姐玩不願意進寶寶椅。

姐姐說:你吃飯我幫你穿鞋。

我和姐姐把他塞進去坐好。

把飯放在餐椅上,兒子一口口地自己吃。

彤彤開始蹲在地上給兒子穿鞋,好不容易穿好了一隻準備穿另一隻時兒子甩甩腿踢掉了,彤彤開始重新穿。

爺爺奶奶一邊看一邊笑。

兒子邊吃邊甩腿,姐姐沒辦法好好穿鞋,幾次都失敗了。

突然,兒子一勺飯掉在彤彤頭上,爺爺奶奶哈哈大笑起來。

我馬上說:不要笑他,一笑他覺得好玩更來勁了。

果然,看到奶奶笑得那麼開心,兒子不再把飯送到嘴裡,一勺勺地扔到地上,奶奶趕緊把碗拿開,兒子生氣了,嘟著嘴直接把勺子也扔得遠遠的。

之後再也不肯吃了,只想著和姐姐玩鬧。

晚飯後兒子去彤彤家玩,我到書房寫作業。

一會兒兒子敲門走進來,看到我桌子上的一盒迴旋針想要。

因為玩過很多次我就給他了。

他倒在我身後的床上一個人玩得很專注,倒出來裝進去然後又放成一堆一堆的。

完全不影響我做事。

這時候奶奶走進來說:「我抱你去姐姐家玩好不好?」還逗了他幾句,我告訴奶奶他現在玩得很認真,沒關係,就讓他在這裡玩。

奶奶出去沒多久兒子就站起來在床上走來走去,因為擔心他踩空掉下床我就看著他,兒子張開手要我抱抱。

我回應了他的擁抱並且鼓勵他說:「寶寶今天一個人玩了很久,很專注」。

給他穿了鞋帶到客廳,奶奶陪著玩。

我又可以回到書房寫作業了。

不知道類似的現象是不是在很多家庭都出現過?孩子的行為在他們那個年齡是正常的,可是大人卻覺得好玩忍不住大聲笑,於是孩子以為那種行為是好的。

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很短,只有幾分鐘,專注力是需要培養的。

可是孩子小時候玩耍或者吃飯的時候,大人總是在旁邊圍著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一點點破壞的。

很多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教室里坐不住其實跟小時候在家的養育環境也有關係。

孩子天性都是好的,很多的行為和想法都會受大人的影響。

我們大人應該做的是把孩子當一個人對待,既不是當小孩也不是當大人。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孩子的行為好玩,這樣當成一個小孩子去大笑其實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有時候孩子不知道那種行為是對還是錯,大人的鬨笑會影響孩子判斷是非。

把孩子當一個大人對待自然也不公平,畢竟孩子還沒長大。

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去尊重,去交流,孩子做對了要肯定做錯了要引導。

如此,孩子才能判斷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需要糾正的。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都不喜歡被打擾被打斷,我們大人看到小孩子很專心的時候靜靜地在旁邊看護就可以了,不用擔心孩子孤單。

長此以往孩子專注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樣大人看護起來也輕鬆得多,長大上學了做作業就可以讓大人省心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逢年過節,串門聚會這種人多的場合,為了活躍氣氛,很多人就變身「逗娃狂魔」,超級喜歡逗弄孩子。搞得媽媽帶孩子出席之前都要提心弔膽。但是每次看到自己的小孩被七大姑八大姨逗得哇哇大哭,大人們咯咯直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