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助攻家長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思姐在一個育兒群里聽到一位媽媽說了自己的困惑:

女兒4歲多了,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可是每天上學之前,女兒都會要求媽媽給她穿鞋、穿襪子,明明可以自己搞定的事情非要媽媽替她做。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這位媽媽表示真是束手無策。

後來思姐經過了解,得知這位4歲多的小朋友從小到大都是依賴著媽媽做許多事情。

並且當媽媽告訴女兒: 「你現在上幼兒園,長大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

」的時候,孩子會哭著說:「我不要長大,我還沒長大,就要媽媽給我穿。

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個孩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保持他自身的獨立自主性,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且擁有強大自我的個體,讓孩子在面對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時候獨當一面。

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要做到這點,就要注意到養育過程中那許多看起來非常細微的事情。

Q:那麼,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對於上面那位4歲多的小朋友,我們要看到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孩子會不會做這個問題,而在於小孩會做為什麼要家長做。

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到小孩說出的這樣一句話:「我不要長大,我還沒有長大,就要媽媽給我穿」,這說明小孩在繼續扮演一種幼小角色,而這樣可以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與關愛,這可能提示什麼呢?

就是親子關係當中有些需求孩子感覺到沒有滿足,母親看他長大了過後,小孩就感覺到對他的關愛不夠了,對他的關注不夠了。

這個可以跟孩子慢慢地談一談。

而且要注意小孩在哪些方面需要母親得到更多的關愛,這個我們叫做依戀和關愛,是應該滿足孩子的。

與孩子之間塑造一個安全型依戀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而負責的撫養行為才能促進這層關係的建立。

那麼,什麼是負責的撫養行為呢?

我依舊清晰地記得龍應台先生在她的《孩子,慢慢來》一書中的序提到五歲的小男孩打蝴蝶結的時候,老祖母因小孫子動作慢,所以催促著且粗聲罵道的情節。

相信在許多家長的育兒過程里,有著許多這樣大同小異的情況:

孩子穿鞋慢,你看著著急,所以幫他穿上;

孩子吃飯磨蹭或者吃得少,你怕他餓著了,所以餵著他吃;

孩子還小,不會做家務,所以你不讓他做了…

你也許會覺得,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懂,不依賴成人是不可能的。

的確,讓孩子自己完成事情,完全不依賴家長是不可能的。

但是,當你去幫助孩子完成許多事情的時候,孩子對你的幫助除了感謝與依賴,還有什麼呢?這樣的好意很難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價值感等等其他的感受。

這又讓孩子如何成長呢?

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來做個小回憶,看看你在育兒過程中,是以下錯誤示例的多還是正確示例的多:

1、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錯誤示例:「多喝牛奶,可以長身體」;「穿這件紅色的衣服,藍色的明天再穿」…

正確示例:「寶貝,你是要喝牛奶還是果汁呢?」;「你是要穿這件藍色的衣服還是這件紅色的衣服呢?」…

如果家長什麼事情都覺得孩子還小,不需要自己做這些小決定,那麼孩子長大後該如何做出生活中的各種選擇與決定呢?想必選擇困難症的可能性較大吧…

2、尊重並認可孩子的努力

錯誤示例:「穿雙鞋都穿這麼久,還穿反了,拿來,媽媽給你穿」;「這瓶水你打不開,拿來,媽媽給你開」…

正確示例:「自己穿鞋很棒噢,但是是不是要把鞋換過來穿呢?」;「這瓶水擰得很緊,也許你借用下開瓶器會好些噢!」…

3、別急著告訴答案

當孩子問:「媽媽,為什麼魚沒有水就會死?」

錯誤示例:「因為魚靠鰓呼吸水中的氧氣,魚沒有肺,不能在空氣中呼吸,就像我們沒有鰓,無法呼吸水中的氧氣一樣。

正確示例:「這個問題很有趣噢,你是怎麼想的呢?」

當你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就少了直接探索的一個過程。

不如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期間還可以幫助孩子發揮想像力。

以上三個小情節回憶完,無論是錯誤的多還是正確的多,家長們都應該清楚認識到抓住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對孩子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自己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困難,讓他們在其中得以成長。

而家長你能做的只有正確的引導。

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就從培養他的獨立自主性開始吧。

瀚思顧問團·郭揚波: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研究生、中德心理治療培訓、耶魯大學心理治療專家個體及團體心理治療督導,從醫22年。

現任臨床心理科主任,中山大學、廣州醫學院精神科兼職副教授。

中華醫學會文化心理學組委員,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

(長按圖片可保存至手機)


版權聲明

文章開篇漫畫插圖與文稿均為瀚思心理編輯部原創,部分插圖源於網絡,轉載需聯繫授權。

一經不定期排查發現未獲得授權轉載發布的任何平台,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