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常被嚇唬的孩子,長大後竟變成這樣!再忙也得花2分鐘看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你再不好好吃飯,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啦!」

「你再亂跑,大灰狼就要把你叼走了!」

「你再調皮,就讓醫生給你打針了!」

雖然我們不會真的對孩子做這些事情,但家長總喜歡把這樣帶有威脅意味的話掛在嘴邊,這又是為什麼呢?

1.「孩子還小,不懂這些」

「我希望孩子不要亂跑,那樣實在太危險;我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吃飯,不要只專注於看動畫片;我希望孩子能夠老實一點,躺在那安靜又乖巧;我希望……」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的表現能夠滿足自己的期望,努力讓他成為我們心中的那個「滿分寶寶」。

父母往往覺得孩子還小,即便對他說了什麼也不會懂,找一種方式暫時「喝止」孩子也未嘗不可。

2.「威脅真的很管用」

除了父母的自己很多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一招真的很管用,而且屢試不爽。

那為什麼家長的威脅會奏效,主要是因為孩子有恐懼感。

其實人都有恐懼感,但小孩子的恐懼感更強烈,因為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大人的依賴更強。

當一個孩子聽到說媽媽不要她了,她會感到深深的恐懼,自然會選擇聽媽媽的話。

02

但是,作父母的是否想過,我們除了收穫了這些「立竿見影」的結果,還得到了什麼?沒有!甚至是一個膽小懦弱,有強烈恐懼症的孩子!

1.威脅一旦失效,很難找到其他教育方法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嚇唬嚇唬他還有效,但當他長大一點,威脅就會失效。

如果三番五次,大灰狼、警察、醫生並沒有來,家長的威脅就不再起作用。

由於一直以來家長用的威脅方式,沒有給孩子建立起理解、溝通的渠道,沒有幫孩子形成內心的自律,那麼當威脅方式失效,一時很難找到其他教育方法。

2.導致孩子的安全缺失和信任缺失

本來警察、醫生等權威形象,應該是孩子在遇到一些問題時求助的對象,但是家長拿他們來威脅孩子,容易讓孩子對他們產生排斥感,導致孩子對周圍很多人事的安全缺失和信任缺失。

將來孩子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困惑。

父母拿來威脅的對象越多,孩子將來的困惑也就越多。

03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

比起威脅恐嚇,懂得和他正面溝通或許會更有效。

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先做好示範

想讓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就應該先做到。

比如你希望孩子認真讀繪本,那麼你自己就要關上電視、放下手機、拿起書本,而不是大聲呵斥他「不看書,你就再也別想看電視」。

2.比威脅更重要的是教育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模糊了教育的目的所在,將孩子一時的聽話和服從當成了最終任務。

但實際上,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懂道理,懂得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時間可以做,什麼時間不可以做。

3.比威脅更重要的是樹立規矩

充分尊重了孩子後,跟孩子立下規矩,並執行好規矩,約定好違反了規矩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這時孩子自己就會去想,胡鬧是毫無意義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