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不良習慣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家長問:現代社會信息量太大了,很多信息都帶有功利性,如何去篩選,獲得有利於自己成長的信息呢?
對此,王老師說: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隨你的心,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閱讀大師的經典著作,增強自己的辨別能力,多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聞是教育,用心做教育,給大家一個溫暖互助的交流平台,陪伴大家一起成長。
❤
問題:孩子的不良習慣
——請問下孩子愛咬人怎麼辦?怎麼去引導他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呢?
回答: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
不同情況要不同對待。
一歲半到兩歲左右的孩子如果咬人的話,這是在用咬人的方式排除他人,是自我意識的開始階段,有的孩子是打,有的孩子是咬。
一般情況下,只是制止孩子的行為就好了,不要懲罰或者反覆的說教,那樣反而會強化孩子的行為,一般情況幾個月就過去了。
問題:孩子愛搬書不愛看書
——我女兒一歲半,很愛看書,我也給她買了一些書,基本上都看過了,原來一本書還可以聽進去,現在拿到一本書翻兩頁就不看了,然後就不停地從書架上取出書放到地上,天天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這些書都不想看了,還是到了敏感期?我每天搬書很辛苦。
回答:孩子是處在空間的敏感期,應該不只是搬書,什麼都喜歡搬來搬去,裡面的拿出來,外面的放進去。
這個時候是比較辛苦媽媽的。
問題:孩子只關心自己
——我家兒子,5歲,上周末參加一個賣報紙的活動。
其中有位老年人買的時候問他,賣報紙的錢用來幹什麼?我兒子的回答是買棒棒糖。
學校的老師跟我反饋這個時,說我兒子還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比較狹隘。
但是我覺得一個5歲孩子這麼說挺正常的。
請問大王老師,我的想法正確嗎?
回答:你的想法是正確的。
一個五歲的孩子,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成人社會的博大和無私,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是正常的。
再過兩年你再問他,答案肯定就不一樣了。
記得到時候告訴我!
問題:書寫錯誤太多如何矯正?
——1.女孩,現在讀五年級,每次語文測試被扣分的都是文字的書寫,一篇作文可以出現五、六個錯別字。
請教老師,我該如何引導孩子?
2.一個初一的孩子,比較有個性,孩子的父母和老師除了指責,除了說教,沒有其他,我很想幫幫這個孩子,目前我和孩子是好朋友,我該如何去引導她呢?有沒有什麼相關的書籍或者電影,可以與孩子分享的?
回答:1.用書空的方法(用手指在空中寫字,一筆一划的寫,不是在紙張上寫)和孩子一起複習那些容易錯的字,因為有時候寫字有慣性,不能將字的機構完全通過感覺來認知。
書空和在身體上寫字,都會讓孩子對符號產生感覺。
2.推薦電影:《怦然心動》、《心靈捕手》、《熱血教師》、《請叫我第一名》、《春風化雨》等。
推薦書籍:《我要了解自己》——青少年情緒管理手冊 、《跟隨我的心》、《做個快樂少年人》、《蔚藍色的彼岸》、《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之前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里也有一些書和電影的推薦,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問題: 孩子不交作業、不交試卷怎麼辦
——女孩6歲10個月,小學一年級,最近發現她上小學後經常不交語文作業,問她原因,說是害怕被老師留下來,害怕被打手,媽媽引導說:每天的作業我們都有認真檢查,如果沒有做好,媽媽陪著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老師把你留下來,媽媽就在外面等你、陪著你。
但是前兩天語文期中考試卷子都沒交,也是因為有一道題她沒做完,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引導呢?
回答:小孩子上小學真的很辛苦,要面對各種壓力,適應不同的教學、教師風格。
首先,要讓孩子在心理上放鬆。
你這樣跟孩子說,估計她會安心一些。
其次是看看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在哪裡,然後和孩子一起解決。
現在貌似不管什麼樣的學校,孩子的學習都放在了家長身上。
問題:孩子不能堅持自己的興趣
——男孩,今年9歲,三年級。
從6歲開始練習書法,當時因為孩子自己想學習書法,現在對我說:我不喜歡書法了,其實孩子寫起字來還是很認真的。
孩子比較注重自己的想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多覺察,不多評價,多引導,不過度限制。
請問王老師如何讓孩子堅持下去?
回答:孩子說不喜歡應該是不想總是花時間練習的意思。
可以給孩子點空間,多欣賞字畫以及書法文化。
和孩子討論,讓孩子一直保持著興趣。
如果他感覺到沒有壓力了,就再開始學習,要注意把握節奏就好了。
❤
問題: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4歲半男孩,現在玩什麼都要爭個第一,很煩人,比如跑步沒跑第一,一定要重新來,要是別人得第一名,他就不高興,很多時候為了讓他不哭鬧,我們都讓著他,但是我很怕他養成投機取巧的毛病。
這種狀況如何解決?
回答:如果平時生活中沒有什麼比較的環境,那就是應該到了社會性的敏感期了,開始重視自己在群體中的能力表現,這是正常的。
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家長要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緒,但不要評價行為。
問題:孩子的競爭意識不強
——我家男孩7歲半,有一個很頭痛的問題是他不太喜歡積極爭取,比如說考試成績差了,成為班上倒數幾名,他雖然說心裡難過,但是就是不願意去改變。
他喜歡拿班上比他更差的同學比較,也喜歡和班上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一起玩,請問該怎麼引導呢?
回答:看起來他是個容易安於現狀的孩子,孩子和什麼樣的孩子交往,估計不會看成績,家長會這樣想,大概是覺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可是這正是你要去觀察的事情,因為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就會和什麼樣的人交往,這是家長們要經常反思的事情——你帶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環境呢?
另外,我們總是把孩子按照成績區分三六九等,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學習成績不好並不代表孩子有問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用成績論英雄太單一了。
問題:爸爸媽媽同時在的時候,兒子只黏媽媽
——兒子,四歲:
1.請問孩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是在幾歲時候?
我和老公同時在的時候,四歲的兒子就要和我睡,不和爸爸睡,只要我給他洗澡,只要我送他去幼兒園。
這是不是沒有完成親密分離的表現?爸爸陪他玩的時間也挺多的,他也喜歡和爸爸玩,通常都玩得很瘋。
但是如果爸爸覺得他無理取鬧就會揍他,大概一兩個月一次,有兩次氣急了直接扇臉。
不知道這是不是沒有對母親親密分離的原因。
回答:對母親的親密分離是逐漸形成的,一般要到九歲前後。
爸爸的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為會突然發脾氣,孩子總是不能安心的和爸爸玩,因為那種不可預測的脾氣就像懸在孩子頭上的劍,始終威脅著孩子,他會在和爸爸的玩耍中不斷地去嘗試突破那個底線。
你應該和你老公好好溝通一下。
2.他爸爸不是突然發脾氣,都是孩子先發脾氣,爸爸覺得不打他,他就不知道這樣是錯的。
我看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不安。
突破底線是指什麼?
回答:我說的是孩子內在的部分。
孩子用先發脾氣的行為來試探爸爸會不會發脾氣。
如果爸爸不發脾氣,有過兩三次這樣的經驗,孩子就會不再這樣反覆去試探了。
《傾聽孩子》里也提到一個傾聽的時機的問題,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之後,總是找茬發脾氣,這是因為在前一段時間的玩耍中,孩子獲得了能力,需要釋放和宣洩以往積壓下來的情緒。
這時應該是傾聽孩子的好時機。
問題:爸爸跟孩子情緒共生
——1.在愛和自由教育的路上,孩子的爸爸是支持的,但是節奏會慢一些,到現在還是不能完全接納孩子有情緒,比如孩子哭鬧十分鐘就不自覺地和孩子情緒共生。
之前我會指責他這樣對孩子不好,後來他對我也很有意見,我們的矛盾因此上升,有一天我頓悟了,跟孩子爸爸表達做父親是他的權利,之前是我侵入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果然沒有我的介入後,爸爸有力量了很多,也很努力!
最近孩子起床都是爸爸在陪伴,通過我的觀察,爸爸用抱抱,找話題,有時還有些討好,給孩子主動穿衣服來幫她,有時孩子會有些小情緒爸爸也能接納。
這幾日,發現孩子有情緒時,爸爸不能接納,會和孩子情緒共生並且用權威去解決,我在一旁很難過,可我覺得不該在那時介入,他們父女的關係還得他們自己去體驗,請問王老師,我這樣想對嗎?
回答:你的想法是對的。
爸爸和孩子的關係由他們自己去處理。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孩子們也會在生活中學會和父母相處。
父母之間的溝通應該避開孩子,如果不能在教育思想上達成一致也沒有關係,慢慢來,因為這是夫妻中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如果你遇上的話。
2.王老師,我需要將孩子和爸爸的事件做一個情緒剝離嗎?我希望孩子是清楚的。
回答:如果你在事後可以做的話,也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們在成長中,關係中的界限比較清晰的話,應該都比較能清晰地剝離這種情緒。
情緒是個非常客觀的東西,沒有人沒有情緒。
我們都只是希望自己總是好情緒,而沒有壞情緒,雖然人人都知道不可能,但是人都這麼想。
孩子的情緒發展受父母以及社會關係的影響很大,但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可能完全做到沒有情緒。
所以,儘可能地保持覺察,這樣比較難,當然正是因為難以做到,所以才更有意義。
問題:兒子的同學非要送給他15元錢,媽媽覺得不應該要
——小學二年級,不足8歲,一個樂於助人活潑自信的小男孩,在學校成績優人緣好。
從上一年級開始,我只給他買過一次鉛筆,但他文具盒裡永遠都有用不完的筆,我好奇地問過後才知道:有些筆是老師獎勵的,有些筆是同學送的,有些筆是某些同學還能用時就遺棄掉,他覺得浪費就撿來用的。
最近兩天又拿回15元錢交給我,他說是一個很富有的同學非要送給他。
我非常信任了解我的孩子,他絕不會去拿別人東西,但我很迷惑,之前他受贈學習文具時,我還能勉強接受,畢竟他自己也很樂意去幫助別人的學習。
但現在受贈錢,我覺得不應該,我告訴他:我們幫助別人是我們願意並樂於幫助他人,但並不想著要有回報,我覺得這個錢我們不能要,除非我們為工作付出了勞動可以得到報酬外,其餘的錢財都不應該得。
所以我們把這15元還回去好嗎?
還有一點是我們家沒有缺過孩子的零花錢,家裡的零錢都是統一放在一個柜子里,孩子用時給我講一下金額與用途,自己拿就是了,孩子也從來不亂花錢。
老師覺得我這樣處理對嗎?有沒有什麼其他建議呢?
回答:記得孫瑞雪老師的課上應該講過:不是自己的東西都不能拿,不管是誰的東西。
幼兒園有瓶酸奶一直放壞了都沒有孩子動,因為不知道是誰的。
這和浪費沒有關係。
如果覺得浪費,那就用上面媽媽給的那個方法(群里媽媽提供的建議:可以做一個廢物自取盒掛在教室里,撿來的東西整理乾淨放進盒子裡,誰有需要誰就拿)也是很好的。
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都不拿回去用。
這個道理再擴大一點,如果有人把手機丟了,撿到的人應該怎麼處理呢?
規則是個方法,但是我們形成了內在的品質,形成了內在的界限。
現在孩子還不明白意思,只要清楚這個規則就好,等孩子長大了,心裡界限就形成了,那時候孩子們已經是成人,選擇就會是理性的。
你的不耐煩,讓孩子走向失敗
有一次出去吃飯,隔壁桌是一個三口之家。小孩光腳踩在沙發座位上走來走去,孩子的爸爸一直在斥責孩子。他們快要走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茶几上的水杯打翻了,爸爸什麼話都沒說「啪」的一巴掌打在了孩子的頭上,...
當有人問孩子爸爸好,還是媽媽好時,他的回答讓父母都沉默了
如果有人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好,還是媽媽好」的時候,一般孩子們都會說「爸爸好」或者「媽媽好」,聰明一點的還會說「爸爸媽媽都很好」,這是兩邊都不得罪。十歲的鑫鑫也遭遇過這樣的情況,別人問他這樣問題時...
當爸爸最該知曉的7個育兒問題
父親在家裡應該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不論你是初為人父的「笨手笨腳」,還是第二次當父親的「熟能生巧」,這個問題都不能被輕視。一個好的父親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愛,讓孩子擁有安全感,也能給孩子帶來恰到好處...
孩子4-8歲時,注意這幾點親子關係,將來就不會盲目早戀!
4歲的孩子在剛起步時,就能學會獨立,學會了對自己所需要的規劃,這樣的家長是真心在幫助自己孩子的成長,無論孩子的將來是否成功,至少孩子學會了該學的本領。雖然偏愛媽媽,但這並不意味著爸爸就該受到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