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不到兩歲的寶寶一起讀完50本書,說說我的親子閱讀心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一個兩歲男孩的家長,我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在孩子還沒有出生之前就有一些關於親子閱讀的想法和計劃。

等到孩子出生之後3個月開始,從最單一的純繪本到現在的英文閱讀,我陪同孩子閱讀了超過50本書,有一些心得和體會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說一說我們為什麼要選擇親子閱讀?是真的需要早早地讓孩子接受知識教育嗎?

在很多人眼裡,對於「自己孩子識得多少字,會多少唐詩,認識好幾百個英語單詞」都會自豪無比,也會被其他的爸爸媽媽一路熱捧。

舉個例子,一個3歲的孩子能夠認識一兩千字,能讀報紙,這種「識字」的意義並不大。

3歲的孩子能流暢地閱讀報紙,但他們卻沒有辦法理解這些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和信息。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3歲之前幾乎沒有語義記憶,只有肢體和情緒方面的記憶。

因為3歲的孩子對生活的體驗極其有限,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的環境也缺乏認識。

如果我們給孩子一本書或一張報紙,認字很多的孩子可能對書上、報紙上的字都認識,都能讀出來,但他們根本不理解他們念出來的覺得是什麼意思。

可以看出,親子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孩子灌輸知識,我們更提倡的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識字。

1,長期親子閱讀可以培養孩子快樂閱讀的習慣,學到更多的技能

沒有閱讀習慣之前,我家孩子看書就是看顏色、圖案,在他眼裡多麼好的繪本都跟報紙差不多,他只有兩種分類,可以撕爛和不能撕爛的?

到了後來,比如說現在,每天晚上孩子洗完澡會自己爬上床指著檯燈讓我打開燈給他讀繪本;快遞每個月送訂的兒童書籍期刊,我會讓他自己打開看著他小小臉蛋上綻開的笑容;每次我們全家出去郊遊車上都會準備一本他最喜歡的繪本,避免他在路途中煩躁不安……

在生活中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就能讓孩子從小開始明白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設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爸爸媽媽陪伴著睡前講故事,而是用枯燥無味的識字來占用他們探索世界、接觸社會的時間,那麼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

面對繁多、毫無生氣的數字和漢字,孩子是沒有耐心堅持很久的,長久的枯燥學習會讓孩子過早的厭學。

可以這麼說,知識灌輸開始的越早,孩子厭學的情緒也就來得越快。

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家長可繪聲繪色的講述一個個故事,再讓孩子用手腳和感官去體驗周圍的世界,結合繪本裡面的情景故事,可以帶孩子去戶外,捉蝴蝶、看螞蟻搬家、踏青,進行親子遊戲,這些從閱讀擴展出來的一系列互動,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自然式教育,讓孩子學到更多技能。

2,閱讀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兩三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孩子不僅詞彙量迅速增加,而且還能掌握很多複雜的句式。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正是他們心裡迅速發展的過程。

兒童心理學指出,從一歲半到三歲末的時期,是幼兒語言活動積極發展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多說話多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他們的語言能力能得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所以,我們不能錯過孩子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

讓孩子多閱讀,擴大和豐富孩子的語言。

很多孩子對說話很感興趣,經常在家長閱讀的時候模仿大人說話。

大人說一句,他們就說一句;有時候大人說的話比較長,他們就模仿最後幾個字;他們聽到什麼嘴裡就說什麼;有時還自言自語、語無倫次,其實這是孩子在閱讀的同時自覺練習說話的表現。

在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埋怨孩子話多、羅嗦,更不能不耐煩的大聲訓斥,這樣只會壓抑孩子說話的慾望。

通過親子閱讀,我們幫助孩子把語言條理化,不斷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比如,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孩子複述講過的故事,並幫助糾正孩子的用詞和重複的話,如果孩子講的清楚明白,我們就要及時表揚鼓勵。

反覆如此,這樣孩子就能逐步養成正確的語言表達習慣。

另外,在0-3歲這個低齡的階段,讓孩子接觸一門外語也是可以嘗試的,因為對於任何語言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啟蒙都不算早。

例如我們如果選擇英語讀本,最好用原汁原味的音頻,跟孩子一起多聽,有語言的互動和輸出就更好了。

附圖:這本英文書我給寶寶講了不下100遍了,每次講依然眼睛發光《biscuit餅乾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這句名言很多人都知道,我覺得這的確是至理名言。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大海航行找不到方向,鳥兒失去了翅膀。閱讀,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培養孩子閱讀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