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嬌、偷竊、不合群、執拗等行為後的真實想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孩子有很多打人、咬人、哭、撒嬌、害羞等行為,每個行為後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樣的原因,讓我們解開所有的密碼。
撒嬌情況
我女兒特別愛撒嬌,家中的老人說:孩子哪有不撒嬌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時地告誡我:撒嬌過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糾正。
我該聽誰的?
兒童心理分析: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具體情況應區別對待。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學會區分孩子的撒嬌哪些是合乎情理的。
例如,孩子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容易撒嬌;嬰幼兒每天午飯後和晚上要睡覺時會撒嬌;外界擾亂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吵鬧、撒嬌;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產生心理不愉快也會撒嬌。
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也有生理節律的周期性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不舒暢時也容易撒嬌。
這些撒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是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父母都應予以理解,並給予安撫。
但是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故意發脾氣撒嬌的孩子,父母就不能聽之任之、百般遷就、百依百順了,否則會養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不合群情況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兒童心理分析:
1、寶寶表現為怕生。
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鬱鬱寡歡,孤獨沉默。
這些寶寶往往不願入托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是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3、是由於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
例如,愛搗亂、愛罵人等原因,小朋友們是不歡迎他加入遊戲隊伍的。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願意參加集體遊戲和活動。
對於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
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裡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總願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這也不奇怪。
如果大人硬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由於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產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願和朋友一起玩。
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
對於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諮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樓房,本單元上下沒有同齡孩子。
8、大人怕把屋子弄贓,不讓孩子帶同學到家裡玩。
9、擔心出事,乾脆誰家也不讓孩子去。
10、孩子沒常性,與別的孩子玩一會就鬧個不歡而散。
11、不愛和同學說話,總是自己埋頭看書。
12、沒老實勁,不是逗弄這個,就是推倒那個,結果誰也不願和他玩。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
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儘量不要去干預。
讓孩子廣交朋友。
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於鄰居親戚家的孩子。
儘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
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
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媽媽,可將他們寄放到親戚家,讓其適應一下離開媽媽的生活。
摸生.器
2歲多時,豪豪開始時不時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從小帶大他的爺爺奶奶認為,男孩子嘛,都是這樣,長大自然就好了。
有時爺爺甚至還以此當眾逗樂。
3歲多上幼兒園後,老師漸漸地發現了他的問題,這才引起父母的重視,但似乎已經來不及了,耐心說服、批評教育、甚至巴掌「伺侯」,軟的硬的都用過了,豪豪卻只不過將原來的公開行為轉為地下。
白天躲在沒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來後躲在被窩裡玩。
更糟糕的是爺爺此時仍不以為然,有時父母教育豪豪,爺爺還充當其保護傘。
執拗情況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大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愛順從的小寶寶逐漸變得執拗起來,不太聽話了;有時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帶有一種故意性。
基於此,家長們採取了打、罰、哄、物質引誘等方法,但效果也只體現在一時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出現了副作用。
那麼運用哪種行為規範、採取何種溝通方式,才能處理好此類問題呢?對此需要認識以下幾點:
兒童心理分析:
我們知道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人的意識就是人腦對特定物質生活環境的反映。
孩子從嬰兒到幼兒,大腦開始有一個大的運動過程,換言之,孩子開始用自己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去看待世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心、童趣。
成人認為孩子執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長倒有可能是執拗的,這關鍵是個理解、溝通、引導的問題。
家長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舉例來說,讓一個4歲的孩子寫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擔心寫不好,因為他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會拒絕,繼而遭到家長的打罵,甚至懲罰,他就會以他的執拗來表示反抗。
通過這個例子,應該了解,孩子的熱拗、違抗,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它的後面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因此,當孩子執拗不聽話時,你應認清原因,注意溝通,正確引導。
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便發火、懲罰孩子,更不要打罵孩子,因為這種沒耐心的專制的做法只會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縛、壓制,會使孩子覺得難為情,受到威脅,他們就會更執拗。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成人與子女間以民主方式進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見時,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大有好處,在管束壓抑的氣氛中,是很難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
發脾氣情況
在商店玩具櫃檯前我們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要父母買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發脾氣,吵鬧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滾。
怕丟面子的父母趕緊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來使孩子停止吵鬧折騰。
兒童心理分析: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發脾氣,在人前大鬧,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
於是,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
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脾氣也越來越大,人也變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到了會走路的時候,孩子的「什麼都想自己來做」的意欲便開始萌發出來了。
例如,吃飯時想自己吃,可因為還不會用調羹,撒掉的比吃進去的還多,結果會變成用手抓著吃了。
不過,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發性,即便是這樣也不要去阻止他。
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話就大發脾氣,不是哇哇叫喚,就是倒在地上打滾,或者是亂扔東西。
對於媽媽來說,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時期,於是,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做什麼時,媽媽很可能就不由分說地訓斥道:「不行。
」
但是,孩子的這種自己來做的願望正是意欲在成長的表現。
因此,媽媽要了解1歲左右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時候就讓他試著做一做。
並且,當孩子因達不到自己的想像而又吵又鬧時,大人要若無其事地應付過去。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大聲哭鬧、跺腳、打滾。
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有時候還會衝著自己。
希望別人「那樣」,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慾望過於強烈,而現實又無法滿足,這時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在情緒上表現出不安定。
想睡覺了、肚子餓了、感到累了的時候,一點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不聲不響地把他抱起來,或者是平靜地注視著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媽媽爸爸們需要了解這一點。
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去責怪、訓斥他。
偷竊情況
不少孩子都有過順手牽羊,偷拿東西的行為。
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採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罵,而收效卻甚微。
其實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反應過度和「姑息養奸」都是不可取的。
那麼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兒童心理分析:
由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導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幼兒園的孩子拿東西很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要花錢來買,不懂得不付錢,不打招呼就隨便拿東西是錯誤的。
他們還沒有分清楚「自己的」與「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義的「戀物」而已,所以當家長發現他偷拿東西的時候,不要給予過多的責怪。
此時的拿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偷」。
但是大人應該通過這件事設法讓他意識到偷竊是錯誤的。
告訴他:「如果你沒有經過同意或沒有付錢就把東西拿走,就會給別人造成損害,別人會很傷心。
」
如果孩子從超市悄悄帶出了糖果,父母要帶著孩子把糖果還回去。
如果他已經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帶到超市,讓他向店主道歉,並替他還錢。
再次帶他去超市時,就要多注意他的行為,看看他是否又將喜愛的東西放進了自己的口袋。
在付款時,對他說:「每一件東西都有價錢,媽媽只有把錢給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這些東西才能屬於我們。
」讓寶寶注意到你付款的細節。
也可以讓寶寶拿一件小東西,在收款台前,讓寶寶自己付款,加深寶寶買東西要付款的印象。
小孩子對於父母囑咐的事情常常一轉臉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下次他們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家長的吼叫、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必須反覆和寶寶講道理,讓他明白這種事情的危害性,他才會逐漸改進。
如果寶寶的表現良好,家長則可以在房間裡為他貼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揚和鼓勵。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讓你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寶寶不同的表情,反映寶寶的心理(全面解析寶寶表情)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嬌;害羞等,每個表情後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樣的原因,下面分享兒童15種表情背後的心理原因,讓我們解開所有的密碼。表情一 打人、咬人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些情況,你會應對嗎(3)
(接上一篇)十一. 發 脾 氣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發脾氣,在人前大鬧,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於是,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